追忆由远而近的华国锋

2014-12-18 02:22周军
党史纵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华国锋秘书导师

周军

近日, 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播出,剧中出现了前中共领导人华国锋这一人物形象,这是华国锋在去世6年后首现中国荧屏。

在毛泽东逝世以后,华国锋作为毛泽东指定的接班人,出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和国务院总理,集党、政、军重权于一身,成为当时中共的“英明领袖”,其威望显赫一时!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华国锋辞去要职,他作为毛泽东时代的最后一个政治音符,已在中国政治旋律中消声,而他波澜起伏的经历、低调的晚年生活却给人们留下了无尽遐想……

许多人都想了解他远离政坛后的情况,笔者当年曾经有幸与他有过一面之缘,现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以飨读者。

大约在十多年前一个很平常的周末,当时在京学习的我,忽然接到导师的电话,他说:“小周,快过清明了,我准备去华老那儿一趟,你要是想去的话,可以一起去。”

我知道导师说的华老是谁,因为我曾经在他家里看见过华老给导师的题词和他们两人的合影。提到他们之间的交往,年过古稀的导师总会说起一些往事。导师的话激起我对这位颇有神秘感的党内老同志的好奇心。孩提时代的我,便对华国锋有很深刻的印象,因为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学校教室的黑板上方总是并列挂着毛泽东和华国锋的画像。这次导师所邀,便欣然前往。

华国锋出生于1921年2月16日的山西省交城县南关街,原名苏铸。1938年,身为商业学校学生的华国锋毅然上山参加了交城县牺牲同盟抗日游击队,并给自己取了个化名“华国锋”——取义于“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先锋”。后来他以“华国锋”这一化名闻名于世,以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本名苏铸了。如今,他的后代仍用苏姓。

1938年10月,华国锋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区游击队队长、交城县各界抗日联合会主任、中共交城县委书记、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兼县武装大队政治委员。从此,人们称华国锋为“华政委”。

1948年冬,中共中央决定从华北抽调5万名干部随军南下,以便接收南方的城乡。1949年1月,28岁的华国锋担任中共晋中南下支队第一地区委员会宣传部长。随解放军南下后,他又任中共湖南省湘阴县县委书记。1949年后,先后任中共湖南省湘潭县委书记,湘潭地区专员公署副书记、专员,中共湘潭地委书记,中共湖南省委统战部部长,湖南省副省长,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文化大革命”期间,华国锋担任过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兼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湖南省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省军区党委第一书记,广州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还作为国务院业务组成员(类似副总理职权)、副组长,列席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1973年,他在中共十大上再次被选为中央委员,并在一中全会上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1975年1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1976年4月,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同年10月,任中央委员会主席、军委主席,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兼)。1978年3月,在五届全国人大上继续被任命为国务院总理。

1980年9月,五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根据中共中央提议,接受华国锋辞去国务院总理职务的请求;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同意他辞去中共中央主席和军委主席的职务,仍选其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副主席。在1982年、1987年、1992年、1997年分别召开的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上,他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并且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特邀代表。

归隐后始终低调生活的华国锋,最终走完了自己87年的人生。2008年8月20日傍晚,新华社所发的不足百字的讣讯中称他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

2011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撰写的《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一文,文中写道:“华国锋同志在粉碎‘四人帮这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斗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党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做出的重要贡献。他根据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开始复查、平反冤假错案,逐步为一部分干部落实政策。在他主持下,中央决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为1976年广大人民群众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天安门事件平反,为‘六十一人叛徒集团等一批重大错案平反。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党和人民事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格风范,将永远受到人民群众赞誉。”

我们一行4人乘车穿过京城的闹市区,来到坐落在西城区西皇城根的经委9号院,这里前身是礼王府的一所院落。由于是事先约好的,所以大门口的第一道卫兵主动指挥汽车进入大院。小院门外的第二道卫兵引导司机停车,并把我们带到华老秘书的办公处。

华老有两位秘书——曹万贵和于重英,他们与导师比较熟悉,见面互相问好后,告知我们:“华老正在接待一拨客人,稍等一会儿吧。”于秘书和导师亲切地谈论着他们彼此熟悉的事情,我的思绪则集中在对华老晚年生活的想像中。

下午3时40分左右,于秘书说:“客人已经出来了,咱们进去吧。”这时,我不禁有些紧张,想到要见到小时候仰视的画像中的领袖,脚步不自觉地放慢了,甚至有点蹑手蹑脚。我跟随着大家,进入门口有一根大红柱子的房间。

这就是华老的客厅。客厅里站着一位长者,身材魁梧,腰板挺直,两眼炯炯有神。

我心里一阵激动:“是的,就是他,真的是华主席!”眼前的长辈,跟我印象中的“华主席”一模一样,还没等我回过神来,便听到洪亮有力的一声问话:“×××同志,你来了?好久不见了。来,坐,坐。”这时,华老已经在跟导师打招呼了。在导师同华老握手的同时,我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介绍到我的时候,我用比较从容的方式向华老表达了我的问候。当我用20多年前烙在脑海里的习惯称呼问候“华主席好”时,华老马上用自然坦荡的语气纠正说:“不是主席啦,称同志吧。”endprint

华老没有一丝一毫的领袖威严,反而像一位非常和善的长者。待我们几个坐定后,导师边同华老拉家常,边拿出了拟请华老题字的书画,并解释着书画的内容。

我侧着身,一边聆听着他们的交谈,一边用眼睛的余光扫视客厅四周。客厅的面积很大,约有七八十平方米,是一间老式砖木建筑。整个房间布置得十分简朴,除了几张旧式沙发外,剩下的就是摆满书的书架了。与我们的座位正对的那面墙上,挂着华老用楷体工工整整地书写的《岳阳楼记》等古代名作,还有友人送的国画和书法条幅。华老座位一侧的茶几上,一盆水仙花开得正浓,绿油油的叶片,浅黄色的小花,伴着淡淡的幽香,给人清新的感觉。在他另一侧的小圆桌上,堆放着当天的各种报纸和近期的多种刊物。整个房间内,工作、生活气息非常浓厚,气氛轻松、和谐。

华老同导师交谈着,他们谈大好形势、谈家乡情况,我在一旁听着,这才注意到华老乡音未改,思维敏捷,耳不聋、眼不花,非常健谈。尤其是他的记忆力之强,使我们同去拜访的几个人事后说起来都惊叹不已。

华老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以后,一直到中共十六大以前,除了仍然担任每届党的中央委员会委员外,还参加国家农业委员会的农村调查研究工作,差不多每年都要下农村视察。我们同行的人员中有位山东省龙口籍的同志,当他提到他家乡的老百姓对华老1993年去龙口市(过去称黄县)视察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时,华老脱口便说出他视察过的那个村的党支部书记的名字,并将该村的农业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各项经济数据,一五一十地说给我们听,华老对以前的人和事还记得这么清楚、具体,使我这个年轻人都自愧不如。

深居简出的华老每年有两天必定外出,一是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二是9月9日毛泽东忌日,这两天,他都会带着家人去毛主席纪念堂。每次瞻仰毛泽东遗容时,他都要亲自喊行礼令:“向伟大领袖毛主席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在交谈中,华老不时说起农村的情况,这使我想起近几年来听到的关于他的一些消息。

他在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时,分管农业工作。湖南省是个鱼米之乡,华老在湖南的多年工作中,长期从事基层领导工作,对全省农业生产的情况非常熟悉,对粮食增产问题十分关注。他曾主持兴修了洞庭湖排涝、韶山灌区等大型水利工程。他对杂交水稻科研与推广工作也十分关心和支持,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每次说起这件事,都十分激动,对华老充满了崇敬和感激之情。

……

作为一个领袖,政治舞台上的谢幕,标志着一个历史阶段的结束和一个新时期的开始。但作为一名党员,他依然关注着国家的大事和人民的生活。

这时,于秘书进来提醒华老,交谈时间不要太长了。我们知道,这不是嫌弃我们占用华老的时间长,而是怕老人的身体吃不消,毕竟是奔90岁的人了。可是,华老谈兴正浓,他对秘书说:“今天如果没有别的客人,时间可以长一些。”

导师让我坐在紧靠华老右侧的沙发上,并对我说:“小周,你有什么要求,自己向华老说吧。”我赶紧换好座位,面向华老:“华老,今天我没有什么准备。见到您,心里很高兴。我给您带来了一张照片,还有一本准备让您签名的书。”

我赠送给华老的是1976年10月24日,华国锋出席天安门广场群众集会的照片。华老很仔细很认真地看着我赠送给他的照片,而且还拿出了放大镜,仔细辨认照片背景上的字,并小声地读了出来。华老在我请他签字的书上一笔一画地签上了他的名字和当天的日期后,抬起头来,幽默地问:“还有吗?”

我赶紧说:“谢谢华老,今天就不麻烦您了,下次我再来。”这时,华老的夫人韩芝俊从里面的房间走了出来,和大家一一握手问候。

寒暄一阵,见时间不早了,我们在告别之前,提出希望与华老合影。

华老听说我们想跟他合影留念,非常乐意。他自己从衣架上取了一件浅灰色中山装,一边穿一边系扣子。由于扣眼太紧,上面两粒不怎么好系。我上前帮他系好。这时,我发现,他的这件衣服,共有5粒扣子,其中的两粒和另外三粒颜色并不完全相同。一看就知道是原来的扣子掉了之后,又补上去的。我的眼睛一下子湿润了……

虽然华老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党和人民非常关心他的生活,他依旧享受着国家领导人的待遇。秘书、保健医生、护士、警卫、公勤、炊事人员和汽车等保障不变。可是,老人还是过着非常俭朴的生活。

华老对自己的言行十分严谨,他很少离开北京,从不议论时政。据说,按标准本来应给他配两辆小汽车,但他说不工作,有一辆就可以了,执意退掉了一辆。

这时,秘书进来第二次提醒华老:时间到了。我们也自觉地站了起来,准备向华老告别。大家穿衣服的穿衣服、整理东西的整理东西。这时,韩阿姨举着我送给华老的那张照片,说:“这是谁忘拿了?”华老的反应很快,马上用他那浓重的交城口音说:“那是给俄(我)的。”我们不约而同地笑了。

在告辞的时候,华老起身要送我们出来,我们觉得天气较冷,怕他着凉,一再劝阻。他便送到客厅门口留步,让于秘书代送,我们微笑着向他挥手告别……

出门的时候,我才看清楚在客厅和居室的南面是一片大土院,院墙东侧供人行走的小门外面,是南北长约几十米、东西宽约10米的一个狭长的“外院”。

秘书说,华老夫妇进住后,就在里院开出一片地用来种菜、种花、种树,在外院沿着墙根数米外还种了几十棵葡萄树。平时,由华老和韩阿姨及孩子们自己动手管理,忙不过来或需要重体力劳动时,则请警卫部队的战士利用空余时间帮忙。每年收获的蔬菜和水果,除了家人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食用外,还送给警卫部队的战士们分享。这样,既绿化了庭院,又锻炼了身体,还改善了生活。无论冬夏,华老都坚持早起锻炼。饮食以清淡为主,早餐通常是牛奶,有时会加个鸡蛋羹,但他一直习惯在牛奶里放一勺或半勺咖啡。主食有时吃点烤馒头片,或者油分较少的麻花,花卷、馒头也会吃一点。菜则以圆白菜为主,或者炒洋葱。午饭以山西的面食像莜面、猫耳朵、刀削面为主,他还喜欢吃羊肉臊子。晚饭则很简单,喝点粥,吃点饭,有时吃个烧饼。粥以二米粥和南瓜粥居多。华老对家乡特产山西陈醋,更是情有独钟。

于秘书送我们上车时,天色已暗了下来。我看了一下时间,从我们的车子进院到离开,我们在这个被称为“一号院”的地方共停留了足有2个小时。

在这2个小时内,我了却了一桩心愿,看到了一个特殊老人豁达而健康的晚年生活……(题图为晚年的华国锋)

(责任编辑:吴玫)endprint

猜你喜欢
华国锋秘书导师
导师的猫
广东鹤山实施新录用公务员双导师制
1959年华国锋的道县之行
领导身边的秘书帮
和谐秘诀
真正的爱是使人自爱
我的商务秘书 等
华国锋的晚年生活
华国锋:远离政治的日子
蛔虫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