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祥玲
有人说,音乐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在人们的生活中,音乐艺术几乎无时不有、无时不在。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是快乐的音乐天堂,教师应解放学生,让他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体验美,在游戏、律动、歌唱、表演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魅力。音乐教学应为学生创造快乐,让学生带着快乐走进课堂,让学生带着快乐学习音乐。因此,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鼓励个性化的表演
表演是小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其艺术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每学一首歌曲,我都根据歌词内容启发他们进行律动或表演,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歌曲和记忆歌词。在启发学生表演时,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品尝表演成功的喜悦;其次,用新的想法、新的思路为音乐课堂插上创新的翅膀;再次,根据学生的表演,编排一套适合的动作,并教给学生,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后,进行个别检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个别检查时,学生常常会被一些漂亮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所吸引,教室里常常会响起热烈的掌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表达歌曲感情,激发唱歌兴趣
唱歌最大的目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教学生唱会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启发学生准确地表达出歌曲的感情和艺术形象,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体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进入表现音乐的最佳状态,唱出的歌声才会真挚动听,从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这一点,应使学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歌曲的丰富情感和艺术美挖掘出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正确并有创造性地表达出歌曲的情感和艺术美。比如,我在教学生唱《大雨和小雨》时,只领学生按节奏读了两遍歌词,他们就会唱了,但由于学生想象不到歌中大雨和小雨的区别,所以部分学生唱起来很呆板,没有强弱对比,歌曲平淡,面无表情。对此,我启发学生:“你们谁知道大雨和小雨的区别?谁仔细观察过下雨时的情节?”这一问,同学们可来情绪了,纷纷举手回答。接着,我又问:“那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一样吗?谁愿意用强弱对比的方式表现大雨和小雨的声音?”同学们争着举手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说着笑着,沉浸在美好想象的欢乐之中。我又说:“你们注意到了吗?我们歌词中最后一句唱到‘小草笑嘻嘻,小草为什么会笑呢?”学生都争着回答。教师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及一些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学生唱歌的主动性,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创编儿歌,培养学生的识谱兴趣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也是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识谱知识的传授在音乐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掌握好识谱知识,可以更加准确地唱好歌曲、理解歌曲。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为使学生对枯燥无味、难学难记的识谱知识感兴趣,我常把一些识谱知识编成儿歌帮助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生认识五线谱时我引导学生边指边读: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就是五条线;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往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楼梯,越上音越高。这样的儿歌能使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流畅上口,易懂易记,使他们对五线谱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在欣赏聆听中让学生自由想象,体验快乐
小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生活阅历浅,经验积累少,要使他们真正理解音乐,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就必须根据他们的思维特点,通过形象活泼的画面、生动有趣的故事、简短的启发谈话等形式,运用听觉和视觉同步感知的方法来帮助他们理解作品,然后再让他们在动听的乐曲声中自由充分地想象和体验,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作品,深刻地理解音乐,充分欣赏音乐之美。
五、在参与实践中享受快乐,让学生快乐地进行创造
打击乐器的演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识谱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由于条件所限,各种打击乐器很难达到人手一件,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发动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打击乐器,如用铁丝将酒瓶盖儿串在一起当串铃,用铅笔敲纸盒当小鼓等。学生用自制的乐器边唱边奏,得意极了。我在教学生学唱《新年好》时,做了这样一个集体练习:全班学生分为三组,第一组击小鼓,第二组唱歌,第三组手持彩绸表演。这样反复练习,寓艺术熏陶于表演之中,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整个教室洋溢着幸福、欢乐和喜悦,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音乐是一门富有情感的艺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综合多种教学手段,始终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只有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