铀矿业低碳发展模式与机制研究

2014-12-18 12:27:20汤作华
关键词:铀矿机制资源

汤作华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抚州344000)

关于低碳经济,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低碳经济概念最早是由2003年英国发表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来的,随着人们对低碳经济研究的深入,其内容涉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包括低碳能源、低碳生产、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交通、低碳城市和低碳社会等等。低碳经济应该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保证生态经济社会有机整体的清洁发展、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尽管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但其主要核心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低碳经济从产业的角度来看就是产业系统内部、外部环境、内外交互作用等方面实现低碳化。低碳经济要求铀矿业从矿业勘查、开发到利用的每一个环节挖掘低碳发展潜力,因此铀矿产业以铀矿资源为中心,围绕铀矿资源开发利用而形成的产业链,探讨在低碳经济模式下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与系统集成,建立相关的机制,使所有的矿物质和能源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达到较少的投入实现高产值的附加收入。

1 铀矿业低碳发展现状分析

铀矿资源开发主要包括矿石勘查、开采、选矿、水冶以及利用几个环节,构成了铀矿产资源的产业链。目前我国铀资源的探明程度较低、储量极其有限,仅约为世界的4%至7%。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我国已探明铀矿储量大概为10万吨,理论上够我国用到2020年,但这些铀矿资源的开采率相对较低。我国铀矿山特点:点多面广、矿床类型复杂,中小型矿床多、大型矿床少,规模偏小;矿体形态复杂、矿化不均匀,品位偏低,一般为0.05% ~0.5%,且多数在0.2%以下;支柱性矿产贫乏,难以选冶;单一矿种型矿产少,伴生型、组合型矿产多,利用率低;矿石开拓量大,采矿贫化率高;埋藏条件多变,矿床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且水冶加工流程类型多而复杂[1]。“三废”产生率高,在生产过程中有废石场、尾矿库以及被污染的废旧钢铁金属等固体废物,约有92.4%的尾矿、82%的废石分布在人烟稠密的湘、赣、粤地区。这些固体含有天然铀及其衰变子体钍、镭、氡、钋、铅等放射性核素的污染物,在铀采冶设施的气态流出物中含有氡及其子体和铀矿粉尘,并把铀、镭、钍、钋和铅等排放在废水中。

2 铀矿业低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管理政出多门,市场化程度低

我国非铀矿产资源管理职能由各级地方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执行,而铀矿资源的管理则经过多次变革,现由军工、矿管、环保、能源等多家单位对其管理。由于铀矿资源本身的特殊性,且对安全的要求特别高,因此,我国铀矿开采由国家实行严格管控,授权中核集团公司专营。国土资源部和国防科工委于2008年发布了国土资发[2008]45号文件《关于加强铀矿地质勘查工作的若干意见》,该文件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有计划地放开铀矿地质勘查市场,逐步形成铀矿地质勘查工作多元化投入机制,允许社会资本投入铀矿勘查、开发领域。但文件出台以后一直缺乏可操作的具体政策规定,导致利益驱使很多企业盲目进入铀矿产业,另一方面可能会出现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和采矿权不统一,导致某些地区已探明的矿藏不能及时开采。

2.2 产品生产链较短,企业间协作化水平低

随着改革和人们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办厂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新的发展需求,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发展模式。不少铀矿企业开始借鉴其它矿业发展经验,形成勘探、采矿、选冶和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但铀矿业从前端铀矿地质勘查开始,到采矿纯化转化浓缩元件制造以及后端的后处理,遵循的仍然是传统矿业的工业体系,即由原生矿物资源出发,形成“矿产勘查—矿产品生产—产品消费—废物弃置”的单向运行模式,产品生产链较短,生产技术水平低,矿冶废物得不到再利用,环境污染严重,企业间协作化水平低。

2.3 缺乏对铀矿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体系

铀矿资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不仅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储备物资,也是发展新能源的物质基础。核电作为一种清洁安全的能源,已经与火电、水电一起构成了当今世界电力的三大支柱。核能的快速发展与铀矿企业技术、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使得铀矿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形势,很多学者试图建立一套能够在各种情况下均能适用的、能反映矿产资源经济各个方面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而实际运用中每种评价方法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和不足,不同行业在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阶段、不同的资源环境、不同的宏观经济背景和政治背景之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都将发生变化,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的对铀矿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体系,实践上缺乏具体的指导。

3 铀矿业低碳发展模式

铀矿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应仿照自然界生态过程物质循环的方式来规划整个生态系统,将洁净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利用集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实现铀矿资源从勘探、开发、加工、利用到环保的整体化或一体化,将大幅度地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是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为支撑的[2]。铀矿业低碳发展系统模式(如图1),应根据铀矿产业自身的特点创新管理模式、清洁生产模式、能源和减排技术模式以及产业政策联动模式,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图1 铀矿业低碳发展系统模式

4 建立铀矿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机制

促进铀矿业低碳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机制来保障其得以实现。根据铀矿产业发展系统模式,铀矿产业是一个系统性和整体性工程,主要由五个相互配合的发展机制构成:管理机制、利益共享机制、规划机制、产业共生与协同发展机制和评估机制。

4.1 国家管理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管理机制

铀资源既是战略性资源,也是民用资源。对铀资源国家必须实行统一管理,不涉及铀产品的环节可以实行市场化管理,确保铀资源、铀资料由国家统一掌控,允许社会资金参与,走“分红不分铀”的模式[3]。在普查阶段,由国家投资,进入具体勘探阶段后,企业可以部分参与,由国土资源部牵头,委托相关部门对探矿、采矿、冶炼、加工等阶段实施全面管理,进行有序开采,形成具有一个责任主体,多方参与、股份合作的铀矿勘查开发新机制。比如可以对铀矿实施联合开采、股份制经营,但应由铀产品专营单位控股,其他参股单位则应遵循“参股不控股,分红不分铀”的原则。

4.2 铀矿资源开发利益共享机制

铀矿资源整个开发过程,涉及政府与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需要通过机制的设计来激励或规制铀矿业行为,对铀矿产资源进行整合。目前需要从铀矿资源开发产权、税费、利益分配和补偿等方面进行完善,实行探矿权、采矿权的有偿取得制度,建立探、采、研、产等环节内部利益共享机制。对勘查单位提交的地质资源成果和科研单位提交的技术成果,按市场化运作机制和国家相关的规定,通过资金补偿、参股等方式对科技成果给予具体体现,鼓励地勘和科研院校等单位参与铀矿开发,强化探采一体、产研一体的利益机制。

4.3 铀矿业发展规划机制

首先对铀矿产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对不同品级的铀矿石合理规划,做到贫富兼采;其次实施铀矿冶废物再利用工程,加强共生矿、伴生矿和尾矿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最后对铀矿产业进行合理布局,逐步延伸产业服务,铀矿企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独特优势,紧密结合民用,实现产业链的逐步延伸,产业链每延伸一步,就增加了铀矿业转化带来的附加值,同时减少了废物排放[1]。

4.4 铀矿业低碳发展共生与协同发展机制

企业共生,本质上是以共生企业各自利益为基础的,依靠共生企业之间的共同利益关系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稳定而密切的组织系统,使各个企业的利益在共同利益增进中得到提高[4-5]。在铀矿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不同产业类型的企业之间配合,建立产业共生与协同发展机制,以核心企业为主导,带动相关上下游企业加入产业链,加强多矿种伴生铀矿综合开发能力,使生产中每个阶段的物质资源都尽量做到物尽其用,充分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于铀矿企业,在面对关键工艺技术时,可以通过科研外包给科研院所,或者交给相关的研究团队,降低企业的科研成本,达到资源最优配置。

4.5 铀矿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估机制

为了能够尽量定量化评价铀矿业低碳可持续发展水平,必须建立评估机制。可将能值分析应用于铀矿业中,建立基于能值—物质流分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效率测度方法和模型,即以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数(ESI)为基本评价指标,以系统净能值产出率(NEYR)、能值投资率(EIR)、环境负载率(ELR)等为分析辅助指标,将铀矿业中不同种类的、不可比较的能量以及非能量形式的物质流、资金流等所有流都换算成同一标准的能值来进行数据处理和系统分析,得出一系列指标体系评估数据,从而可以定量地评估铀矿产业的结构功能特征和生态经济效应以及可持续发展水平,为制定正确的系统管理调控措施和发展策略提供科学依据,以指导铀矿业良性运作和可持续发展[6-7]。

5 结论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铀矿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因此,研究铀矿资源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铀矿业低碳发展过程中从产业链的内部系统到外部环境都面临多种问题,对此本文提出铀矿业应集管理、生产、技术与政策系统于一体的低碳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五个相互配合的发展机制:管理机制、利益共享机制、规划机制、产业共生与协同发展机制和评估机制,以保障铀矿业从规划设计、生产、产业间协调到评估的科学化,实现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

[1]侯俊华.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制约因素分析[J].资源与产业,2011(1):16-19.

[2]杨丹辉,李伟.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全球机制:文献综述[J].经济管理,2010(6):164-171.

[3]徐步朝,花明,王玲玲.江西低碳经济与铀矿业发展互动机制的探讨[J].现代矿业,2011(11):138-140.

[4]侯俊华,汤作华,顾新华.基于循环经济铀矿业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体系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2(2):152-156.

[5]汤作华,侯俊华.基于循环经济铀矿业可持续发展运行模式的研究[J].老区建设,2011(8):36-38.

[6]张延飞.基于突变理论的铀矿山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16-120.

[7]李颖,邓偊,朱青.江西铀矿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7-22.

猜你喜欢
铀矿机制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CSAMT法在柴北缘砂岩型铀矿勘查砂体探测中的应用
矿产勘查(2020年9期)2020-12-25 02:53:40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铀矿地质勘探设施治理分析
资源回收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关于铀矿地质退役设施的长期监护
UExplore_SAR软件在铀矿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9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