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及其旅游开发

2014-12-18 12:27:20何小芊
关键词:抚州抚州市技艺

刘 宇, 何小芊

(1.东华理工大学地质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江西抚州344000;2.东华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经济研究中心,江西抚州344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涵文化价值、精神价值、艺术价值、娱乐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等,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求[1],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非遗作为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最终目的,而旅游开发则是实现非遗保护的重要手段。抚州位于江西省东部,素有江右古郡、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抚州的“临川文化”底蕴深厚,外延广阔,是赣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抚州采茶戏、三角班、孟戏、傩舞、钱索舞、海盐腔以及板凳龙灯、水龙灯、火老虎灯、狮子灯、跑马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临川文化”的艺术形态。目前,仅有少数学者对抚州文化旅游的整体开发思路、傩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进行了探讨[2,3],还未有学者系统研究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问题。2010年12月,抚州市政府出台《抚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的意见》的重要文件,提出围绕临川文化中的核心元素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抚州旅游产品,使其成为抚州旅游业大发展的核心亮点和重要支撑点。因此,分析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探讨其旅游开发方式与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与分布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

2006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文化部确定并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批名录共计518项,名录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划分为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十大类型。2008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发(2008)19号》文件,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10项,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147项。该文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了新分类标准,分为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曲艺、传统医药、民俗、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及游艺与杂技等十类。本文参照《国发(2008)19号》文中的相关规定,划分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别。按申报标准与申报程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分为联合国级、国家级、省级、市级与县级等五个级别[4],因县级非遗项目尚无明确的划分依据,因而本文只分析市级及以上级别的非遗。自2006年以来,抚州市各级文化部门开始实地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并积极开展评定、申报工作。截止2013年12月,抚州市共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48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35项,市级8项(见表1)。

表1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况

从表1可以看出,除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外,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涵盖了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戏剧、传统技艺、民俗等九大类,类型较为齐全。其中,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数量最多,占总数的33.3%,其次是传统技艺和民俗,各占20.8%和12.5%。在等级上,以省级为主,占总数的72.9%,国家级和市级分别各占10.4%和16.7%。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的形成、发展与地域自然、经济和社会环境紧密相联,因而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不均衡性。依据统计资料,对抚州市非物质文化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见图1)。

从图1中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九大类型在抚州市域内11个县(区)均有分布,其中传统舞蹈分布地区最为广泛,除广昌县外,其他地区均有分布。此外,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分布也较为广泛,分布在抚州市的6个县(区)。抚州的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曲艺、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类非遗数量偏少,仅在南城、乐安等地有分布。另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县(区)的分布不均匀,乐安县拥有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1项),占总数的16.7%,是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地区;临川区、南丰县和金溪县各有6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丰富的地区。总体而言,48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虽地理分布不均衡,但抚州11个县(区)均有分布,表明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区域集中性,这为抚州开发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提供了优良的资源基础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2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2.1 鲜明的地域文化性

临川文化是抚州江右民系创造出来的区域性文化,是江右文化的重要支柱。临川文化以临川古治属为核心,涵盖现今抚州市十余县区,生成于秦汉,兴盛于两宋,延绵于明清,影响于当今。临川文化向来以自己独有的个性、品格展现于世,特别引人注意。具有性质的农耕性,繁荣的全面、持久性等特点[5]。临川文化作为一种个性鲜明的地域性文化,使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性。如宜黄戏是如今尚存的江西地方赣语大戏剧种,江西省古老的汉族赣语戏曲之一。宜黄戏班在明朝就很出名,中国杰出戏剧家汤显祖的剧作《临川四梦》,最初就由宜黄班演出,并因此有“宜伶”、“宜黄子弟”之说。宜黄戏传统剧目丰富,特色鲜明,旋律简单平直,尤以平板有特殊的地位和用法;整本戏多,故事性强;角色分工细致,唱腔简炼朴实,唱腔口语化,易学易懂;表演粗犷大方,唱做念打形成一套既严谨而又灵活的程式,用胡琴伴奏,地方色彩很浓。又如享誉海内外的南丰蜜橘是抚州市独具特色的地方柑橘品种,果实色、香、味兼优,以色泽金黄、汁多爽口、肉嫩无渣、香气浓郁为特色。南丰蜜橘有着1 300多年栽培历史,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栽培技艺。蜜橘栽培技艺主要有苗木繁育、整地、定植、土壤管理、病虫防治、修剪、采收、贮藏运输八个部分,是一项具有悠久文化底蕴的蜜橘栽培技术,是南丰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果树栽培史上的宝贵财富。

图1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县(区)分布情况

2.2 较强的表演性和民间性

抚州市拥有16项国家级、省级传统舞蹈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产生、流传于民间,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当地人生活方式的真实反映。同时,这些遗产融表演性和民间性于一体,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表演艺术类资源在抚州各县(区)普遍存在,如盛行于抚州的“采茶戏”是在明代茶灯戏的基础上,汲取当地的民歌小调发展而成,因特色鲜明,群众基础广泛,2008年6月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抚州采茶戏源于民间的灯彩歌舞,以反映短衣罗裙的小人物见长。其表演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大量运用民间俗语和歇后语,通俗易懂,既有淳朴的民间艺术韵味,又有个性鲜明的表演特色[6]。抚州“采茶戏”健康质朴、乡情浓郁、通俗易懂、诙谐风趣,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对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戏曲事业,建设地域特色浓郁的临川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3 参与性强,体验空间大

抚州市的传统戏剧、传统技艺、传统舞蹈、民俗类非遗中的众多活动项目具有表演性和民间性,因而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可通过相应的开发方式展现给游客,使他们在游览、观赏过程中能够直接体验到原汁原味地方文化。如欣赏抚州采茶戏、资溪畲族山歌等,节日期间开展的跳马灯、车马灯、罗汉灯、手摇九节龙、手摇狮、马步灯、矮脚龙等。这些表演活动游客可亲自参与,体验那些充满情趣的活动。如东乡县小璜镇孙家圳村的“罗汉灯”源自明代,其表演集傩舞、民间杂耍、民间武术为一体,是农闲时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文化活动,基本内容有罗汉头表演、四门大手、罗汉灯表演、观音坐莲等。该项表演活动内容健康,风格独特,参与该活动可以启迪人生,增强自信,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传统制作工艺如篾编技艺、白莲生产技艺、藕丝糖传统手工技艺等除了具有较高的艺术玩赏价值,也极具体验价值。

3 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方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是最终目的。旅游开发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保护也是为能够更好地开发奠定基础[7]。确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同一性,是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关系的前提与基础[8]。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不同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模式与对策也有较大差别[9]。根据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类型、分布以及特征,遵循动态保护和分类开发的原则,本文将抚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划分为以下四类,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旅游开发方式。

3.1 民间文学类非遗旅游开发

民间文学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的文学,它具有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等特点。将抚州市民间文学类非遗直接转化为旅游产品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具体开发方式如下。

(1)通过编辑、出版的方式将民间文学类非遗转化为特色旅游商品。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可以将南丰县胡乔仂的故事、南城县麻姑仙女传说等民间文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辑成故事集、神话集,以纸质书籍、VCD和DVD等电子媒介形式出版,作为旅游商品在当地旅游景区(点)进行销售。

(2)将民间文学融入旅游景区的规划建设中。民间文学类非遗中的人物、事件等要素反映了地方的文脉,是当地旅游景区(点)开发中可借鉴的重要文化包装元素。通过景观设计、形象设计等方式将文化要素融入到景区的开发建设中,以提升景区的文化品位和彰显地域特色。如南城麻姑山为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因麻姑仙女祥于此而得名。在景区的开发中,可将反映当地经典的麻姑仙女传说《沧海桑田》的内容,通过设计、建造与麻姑相关景观,使其与自然景观结合,从而增加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凸显其神秘性。

3.2 表演艺术类非遗旅游开发

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原汁原味传承至今的,通过唱腔、动作、台词等艺术表现形式来表现演唱者内心世界的传统表演艺术形式[10]。表演艺术类非遗进行旅游开发主要方式就是将表演舞台与旅游活动项目相结合,通过多姿多彩的表演形式来满足旅游者审美鉴赏的需求,具体开发方式如下。

(1)“实景舞台剧”式表演。实景舞台剧是以天然的或真实的实景作为表演舞台或者舞台背景,舞台剧所展示的内容往往囊括了目的地景区大多数非遗,通过音乐、舞蹈、服饰、舞台灯饰等将目的地的民俗文化、历史文化、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展示[11]。实景舞台剧是将表演艺术的舞台放到景区中去,是表演艺术与景区在空间上的有机结合。如资溪县新月畲族民俗村是江西省几个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居住地之一,村中世代传唱的原生态情歌,曲调婉转悠扬,感情真切朴实,语言生动简练,洋溢着浓郁的畲乡气息。在旅游开发中,可以当地的太姥山为实景舞台,畲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以畲族歌舞的形式充分展示畲族文化内涵和美丽神奇的太姥山风光。

(2)兴建表演艺术场馆。通过兴建专门针对游客的艺术场馆,定时、定点进行表演,将舞台剧的表演时间与旅游活动时间进行有机地衔接,使其成为游客游览的景点之一。如南丰县被誉为“中国傩舞之乡”,南丰跳傩和乐安傩舞被评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可建设傩舞表演场馆,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傩舞表演活动,吸引游客游览体验,延长游客在当地停留的时间,从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3.3 工艺美术类非遗旅游开发

工艺美术类遗产是指在历史上创造并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的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与美学特征的传统工艺与技能。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形化”和“物质化”的保护模式,是该项非物质遗产技艺有效传承的根本途径[9]。在抚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传统手工技艺类和民间美术类部分项目可采取以下方式开发。

(1)博物馆展示。通过修建专门的场馆,对工艺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博物馆陈列的可见、可触摸的实物,让游客了解这项非遗的概况;通过导游人员讲解、图文介绍以及视频音频资料,让游客理解该项非遗的文化内涵。博物馆式的开发方式能满足游客体验地方特色文化的需要,可作为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形式。如南丰傩面具是优秀的民间传统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神秘的宗教与民俗涵义,是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丰县保留了100多个原生形态的傩舞节目和2 000多枚傩面具。为传承和发扬傩面具雕刻技艺,可以专门建立傩面具博物馆,集中展示傩面具及其生产工艺。在满足游客体验文化需要的同时,使其成为当地旅游线路中的亮点之一。

(2)开发为旅游商品。通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物转化为旅游商品进行销售,大众旅游者通过认购该项旅游商品,进而认可这项非遗技艺的文化价值。这种开发方式使工艺美术类非遗在扩大知名度的同时获取经济效益,从而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承。如在开发傩文化方面,树立与市场共融的理念,着力建设和壮大傩文化周边产业,开发傩面具、傩面折扇、傩面文化衫、傩面手帕、微雕傩面具等系列产品,培育傩面具雕刻、法器生产等经济实体。又如在对临川篾编技艺进行旅游开发时,可用天然竹子制成筲箕、筲筒、斗笠、篾枕、竹席等日用品和工艺品,作为地方特色旅游纪念品进行销售。

(3)体验式展销。在对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商品化的过程中,可将商品制作现场搬到销售地,边生产边展示;对于感兴趣的旅游者,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可亲自动手直接参与商品的生产过程,从而深入了解该项技艺和文化。这种体验式展销不仅能提高游客的游览兴趣、增强其旅游活动体验感,也能使该类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保护。

3.4 民俗类非遗旅游开发

民俗是世代相传的民间生活习俗,是体现一个地区独特文化的主要标志。抚州民俗类非遗资源虽然数量不多,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较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考虑到抚州民俗类非遗分布较为分散,在旅游开发实践中,可采取节庆开发方式,即以当地重要的节事活动和节日庆典(如乡村旅游节、生态旅游节、休闲旅游节、蜜橘文化节等)为载体,在体现地方民俗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将真实性、艺术性、科学性和参与性相结合,通过实物和娱乐表演的形式,在特定时间和地点集中展示。可采取政府部门牵头、旅游企业主办、民众参与的模式,举办地方特色文化旅游节,活动内容包括民间手工品展览、才子文化展览、采茶戏演出、傩文化表演、节日文艺会演等。这种旅游节庆活动既能丰富目的地的旅游活动项目,也能使得当地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开发。

[1]赵悦,石美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探析[J].旅游学刊,2013,28(9):85.

[2]胡婷婷.对发展抚州文化旅游的思考[J].特区经济,2008(12):146-147.

[3]廖夏林,金卫根,许俐俐.抚州傩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3):215-218.

[4]袁少雄,陈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结构及地理空间分布[J].热带地理,2012,32(1):194-197.

[5]周世泉,廖应生.“临川文化”的概念、内涵、外延二题——临川文化的个性特征[J].抚州师专学报,1994(4):1-7.

[6]抚州新闻网.抚州采茶戏[EB/OL].(2011-09-14).http://www.zgfznews.com/linchuanwenhua/fuzhoulvyou/mingshengguji/feiwuzhiwenhuayichan/2011/9/14/753130.shtml.

[7]刘宇,何小芊.赣南客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1,31(6):72-76.

[8]黄跃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桂林为例[J].社会科学家,2011(2):159-163.

[9]雷蓉,胡北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分类研究[J].商业研究,2012(7):210-216.

[10]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01.

[11]汪宇明,马木兰.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型为旅游产品的路径研究——以大型天然溶洞实景舞台剧《夷水丽川》为例[J].旅游科学,2007,21(4):32.

猜你喜欢
抚州抚州市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工会博览(2022年33期)2023-01-12 08:52:40
Task 10
尧曦燕作品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老区建设(2020年7期)2020-05-20 15:07:48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原道(2020年1期)2020-03-17 08:10:24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鼓浪屿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中国自行车(2018年7期)2018-08-14 01:52:44
2017年江西省艺术创作会议在抚州召开
影剧新作(2017年2期)2017-07-31 18:09:11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中国篆刻(2016年11期)2016-09-26 07:4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