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我国独生子女较多,最近对我校进行了部分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了解到,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一大突出问题。因此,应倡导和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青少年不断完善自我内在机制、缓解心理冲突、消除心理疾患,增进他们心理平衡和人格系统的健康发展。
一、掌握新时期青少年成长规律
青少年身心变化集中表现在这个阶段的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以及从幼稚过渡到成熟的特点。由于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处于人生关键而又特殊的时期,表现为生理的蓬勃成长和急剧变化,特别是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使他们的智能迅速发展,情绪和情感变化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很容易冲动,自我意识迅速增强等。
1.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性特点和规律
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其心理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这种阶段性与人的年龄相联系,在不同的阶段个体的心理发展特点是不一样的,在同一阶段内每名学生心理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要做好青少年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了解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规律,掌握同一阶段内同一群体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确定适合学生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照顾学生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特点,把握好教育、发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是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认真面对并努力解决的问题。
2.要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对自己的心理处于懵懂状态,遇到问题常会感到茫然失措,要了解掌握他们的心理发展因素,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清晰自我意识,客观、准确把握自我,引导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
第一,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先天条件是遗传素质。学生进入学校之后,许多遗传因素从原来的隐形状态开始显露出来,因此在学生心理分析中,通过对学生家长的了解,寻找学生某些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是必要的。第二,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后天的因素起决定作用。遗传因素只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先天条件,只为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提供了某种可能性,而后天因素在他们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远比先天遗传因素的作用大。第三,了解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内因是动力作用。青少年的心理分析注重他们的内部需要,当某种教育要求符合青少年的需要时,实施过程中就会很顺利,教育效果好,但是学校的教育要求不可能每一样都符合青少年当时的需要,由外部需要出发所提出的一切措施能否在他们身上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要看教育者是否能够将这种外部的需要巧妙地转化为自觉的内部需要。
二、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工作
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应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存在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对策。
1.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关注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第一,青少年身心成长的失衡。青少年身体发育急剧变化的特点和他们的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使他们的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由于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出现许多困惑和烦恼,这主要是由青少年的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障碍引起的。第二,家庭教育不当。家长有时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和升学,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和个性培养,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第三,学校教育的误区。有些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改革上不下功夫,一味追求升学率,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第四,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的境地,有些学生思想混乱,这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
2.根据青少年成长中存在心理问题做好工作
第一,为青少年创设必要的挫折情境。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对青少年保护多一些,磨练少一些,有的家长对他们采取溺爱、迁就、放任的态度,使他们没有吃过苦,意志薄弱,控制力差,一遇到挫折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痛不欲生,甚至走上绝路。老师和家长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事情,从事有一定难度的劳动,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容忍力。第二,倡导家长做好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工作。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指导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的健康发展是家长最大的幸福,家庭教育的任务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家长有责任成为孩子的第一位心理教师,家长要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的辅导、人际交往心理的辅导等。第三,学校坚持科学心理健康教育。当前一切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者和实际教育工作者必须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青少年学生,对待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心理行为问题,必须以认真、坦诚加师爱的态度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坚持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科学性,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教育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又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面对当今我国教育青少年成长所面临的众多问题,需要全社会给予特殊的关注。在教育实践中,应关注学生的人格是否健全,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 冯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