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舜民++龚鹏
引子
这里,是前国家主席、一代伟人刘少奇故里,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刘少奇故居”、“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廉政教育基地;故里景区及花明园、花明湖等核心景点,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公众喜爱的中国十大红色经典景区,名动宇内。
这里,不只是伟人故里,还是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及历代俊杰的桑梓地。2300年前的楚大夫靳尚,曾在此承受楚怀王恩赐,领封地60亩,至今古址犹在,古墙犹在,古树犹在,古风犹在;还有明末清初的大儒、海内誉之为“楚陶三绝”的陶汝鼐,清末民初号称“宁乡三绝”的画家杨世焯、雕刻家周义、湘绣大师肖咏霞,清嘉庆年间的两任岳麓山长、著名教育家袁名曜与王坦修,抗日英烈齐学启等等,或生于斯,或长于斯,或成于斯,或归于斯。他们共同为这片非凡之地增添了历史的厚重和人文的积淀。
这里,不只是红色旅游胜地,还是绿色乡村游、休闲娱乐游的绝妙所在。境内的双狮岭文化生态园、芙蓉寨森林公园、大夫堂“靳尚府”楚文化园等景区,以及姊妹桥、百木山、麻山宝塔、谢英墓、麒麟山、石柱书声等景点,都是现代都市人踏青、消夏、怀古、寻幽的好去处。
这里,红色人文元素与绿色自然资源相得益彰,当代伟人与历代名流交相辉映,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确是一块神奇秀美的风水宝地。
这就是花明楼镇,位于长沙市宁乡县东南部,东距长沙28公里,南距韶山20公里;镇域面积112.4平方公里,下辖17个行政村、1个社区,总人口5.12万;是国家5A级景区、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也是长沙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心镇。
昨天的花明楼,作为红色旅游胜地,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和景仰;然今日之花明楼镇,作为全国第三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国家5A级旅游景区,能有今日之规模,之气派,之魅力,之发展,却是经过一代又一代花明楼人的不懈努力才实现的。特别是2012年以来,新一届花明楼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团结带领全镇人民,在三年不到的时间里,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打造美丽乡镇、幸福乡镇,在更高的起点上“重塑再造”新花明,使花明楼镇的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他们的远见、智慧、气魄和贡献都必然会载入花明楼史册。
规划大手笔
走进花明楼,我们几乎产生了一种错觉:这里哪像是一个乡镇的镇区?这分明是一座城市的城区!街道纵横交错、整洁宽敞,街上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街边楼宇林立、繁华气派;临街门店飞檐翘角马头墙,粉墙黛瓦格子窗,古色古香中透出现代风格,特色鲜明;主城区、主干道,全部完成了提质改造,并进行了绿化美化亮化,设施配套完善。
事实上,这就是一座小城市的格局。2012年,该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依托纪念馆,借势长韶娄,主攻旅游业,建设卫星城”的发展思路;2013年,重新编修《花明楼镇总体规划》,按照小城市框架、中心镇定位,打造现代生态旅游新城:规划近期人口6.5万、远期达10万人口的花明新城,集镇核心用地范围从6.8公里扩展为14.16平方公里,调整土地利用规划达到9.8平方公里。
今年来,该镇明确“新型城市、新型社区、新型景区”发展目标,以“基础扩展年”和“框架提升年”为主题,通过完善路网交通,拉开城镇发展空间,进一步实现与长株潭城市群的有效对接。定位大长沙乡村旅游后花园,以农业、人文和生态等要素跨界融合驱动复合型产业发展;积极创建全省“两型”综合示范片区,植树绿城,引水秀城,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打造生态、环保、文化、宜居的小城市,有力促进整体城市化进程。通过实现规划、产业、交通、景区、机构五大升级,着力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提升城乡发展品质,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全面展示花明楼“交通新枢纽、旅游新高地、城镇新样板、和谐新典范”的崭新形象。
为实现这个整体规划,该镇积极改善交通条件,畅通镇域道路。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该镇构建了“四横三纵两环”的道路交通网络,形成绕镇环线、绕馆环线、绕核心景区环线,实现新老镇区大融合。
同时,以农村社会改革的勇气率先创新,大胆转型,按照农村社区理念,破解新时期农民征地拆迁安置难题,选址双狮岭与少奇纪念馆核心景区的中间地带,以花明国际、考试院、长韶娄高速等项目拆迁户为第一批集中对象,打造全民受惠新型社区,实现“农民集中居住,土地集中流转,产业集中经营”。
如今,花明楼镇被确定为长沙市城乡一体化建设15个小城市中心镇之一,高点定位绘蓝图,宏观部署谋大局,多管齐下推动全域生态化、全域景观化和全域产业化,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浪潮中逐步展开全域城镇化的美丽蓝图。
景区大拓展
花明楼镇是长沙市五大文化旅游规划区之一,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伟人故里红三角”(韶山毛泽东故里、花明楼刘少奇故里、湘潭乌石彭德怀故里)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在几年前,花明楼旅游产品结构还很单一,仅有一个红色旅游项目。游客匆匆赶来,沿“故居”、“纪念馆”、“花明园”匆匆转一圈,然后又匆匆离去,前后也就两个小时,大部分人连饭都不会在这里吃一顿。因此,花明楼看似火爆的旅游业,实际上并没有给当地带来多大的经济效益,百姓也没有因此而增加多少收入。
其实,花明楼境内的旅游资源远不止“伟人故居”一处: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双狮岭,岭上层峦叠翠,石泉奔涌,淡霭轻烟,满目葱茏,宛如仙境。源于明末清初时期的芙蓉寨,奇山异峰延绵数十里,千岩竞秀,幽谷啼莺,动可怡年,静可养生;大夫堂“靳尚府”楚文化遗址,白鹭掠影,古樟成荫,有合抱之粗的挂牌保护古树上百颗,古色古香的千年夯土古城墙上百米,还有水质清澈的护城河,既是游客寻幽吊古的好去处,更是人们了解荆楚文化的活化石。
2013年,花明楼镇决心改变之前单一“红色游”的旧局面,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创建全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构建以刘少奇纪念馆为核心,以大夫堂靳尚府古楚文化园、双狮岭生态文化园为两翼,以刘少奇纪念馆红色旅游区、炭子冲乡村休闲度假区、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一体的“一心两翼三区”大景区格局,将景区扩展至以刘少奇纪念馆为核心的10平方公里范围,确立了创建“由一个国家5A级景区带三个国家4A级景区”的大旅游发展目标。建设宜居宜游宜商的现代生态旅游新城,进而打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使之成为既能招来游客,又能留住游客的湖南旅游第一站。
按照这一定位,该镇立足于要素丰富和产业链延伸,加速景点打造和配套设施建设,从而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四星级鸣源世纪大酒店,进一步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带动起质量高、功能全、品质优的第三产业群;景区商业步行街正在建设,集观光购物、餐饮娱乐、文化休闲于一体;顺利完成了花明国际一期开建、花明湖扩建工程,高标准打造了区内道路园林景观;国家教育考试命题基地(梅竹山庄)、双狮岭生态文化园、芙蓉寨老年度假公寓、民俗文化广场等大型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形成旅游大建设、大提升、大发展的大好局面。
交通大优化
花明楼每天都有新变化。
新道路、新广场、新学校、新购物中心、新社区……这里距离长沙城区28公里,距韶山20公里,虽然还是宁乡县的一个镇,却也是一座生机勃勃的新城。
三年前的花明楼镇,对外,没有快速通道,更没有高速公路,镇内道路交通状况也不容乐观,很多前来观光的游客都不找到景区入口。2012年,城镇化的列车从花明楼出发,短短三年之功,如今,这里有蔬菜丰收季、稻花飘香时,也有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本乡本土的家园记忆,融入现代生活的繁荣便利,聆听着一个小镇向城市奔跑的脚步:
长韶娄高速连接线(靳江大道),使花明楼镇与省会长沙的直线路程缩至短短20分钟,既为各地游客来花明楼游玩观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更是为实现农民市民化创造了共享共融的快捷通道;提质对接韶山景的区旅游干线花石公路,在此基础上全面铺开了大夫堂景区连接芙蓉寨景区和创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交通骨架。
镇区内,新建成的双狮岭大道、靳石大道以刘少奇纪念馆为核心,形成绕馆环线;花明大道质幸福大道,连接安源路、北冲路、花炭路,形成绕核心景区环线,群众出行更加便利,景区配套服务水平也随之提高;环线道路的两侧植树种花,古香古色的港湾式招呼亭与故居景区风格遥相呼应;风光互补太阳能路灯,为花明增光添彩,也给花明人带来另一种温暖的样子。
形象大提升
花明楼是城市,还是乡镇。
据清同治年间《宁乡县志》记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其楼名取自明代大儒王阳明《传习录》里“此花颜色一时明白”之意,曰“花明”;因其地亦山重水复,衔柳暗花明之景,故地名亦依楼名,曰“花明楼”。
自古以来,花明楼镇就是一个山水相依、林茂草萋、城郭秀美、风景如画的地方。当前,在城镇化建设的浪潮中,如何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修路机、工程队在花明楼热火朝天地施工时,花明楼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对靳江河流域开展综合治理,通过河坝清淤、枞木坝和双江渠等水体治理工程改善水质,并构筑景观水坝、休闲广场、园林小筑等设施;整合靳江河、花明水库与韶山灌区等水域资源,构筑“水生态、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四位一体的镇区水循环系统;对接长沙市绿道系统二号线、环景区环线、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双狮岭生态园、靳江河流域等,建设“绿道系统”,打造大花明景区自行车环游系统,提升景区品质。
此外,以环镇、环馆形式打造了长15公里的绿色游道,并配建有景观花架、休闲长廊等设施;对镇区道路两侧,对景区环线统一新装或改装风光互补节能路灯。按照“红梁白墙青瓦”风格对幸福大道的临街门面进行外立面改造。与新奥燃气达成合作意向,规划新建天然气储备(供应)站;与长沙市二水厂达成合作意向,建设自来水厂及管网延伸工程,解决镇区供水难题。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建设双狮岭新型农村社区,配建社区医院、超市、健身广场、生态停车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果共享。开展了农村环境卫生连片整治,在三大片区各配备一个垃圾填埋场,每个村民小组配建2个标准垃圾池,每户配备1个垃圾桶。在镇区定点设置分类垃圾桶和小型废旧物资回收箱。
如今的花明楼,每到一处,无不整洁干净,赏心悦目。正因如此,花明楼也获得了全国文明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多项国家级殊荣……
著名作家、湖南省文联主席、长沙市原市长谭仲池先生在《花明楼记》中写道:“思民亲民爱民为民,乃治政之大道;立言立德立功立业,乃经世之根本。故余以为楼同此理,不在高,不在名,不在琼,不在古,而在植地之深,临水之近,得山之灵。嗟乎,纵然花开花谢,不减春秋景色;月缺月园,自有千古光华。”这既是对治政为官者之寄望,更是对伟人、对花明楼、对花明楼人的赞礼。
请允许我借用画册《奇美花明楼》里的句子为本文作结——幸福之城,大美花明告诉您:花明未来,为您而来、为十万花明楼百姓而来、为每年数百万游客而来!
责任编辑/彭中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