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实现的机遇与挑战

2014-12-17 18:46王广元赖兴洁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实现中国梦机遇

王广元++赖兴洁

摘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从学术界到官方再到民间,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上达成“中国梦”的共识。在改革深水区、发展攻坚期、转型关键期,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中国梦”,可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给人民以希望、信心、勇气和力量,使人民不畏困难、不惧风险、不惑干扰、迎难而上、攻坚克难。此时,认清“中国梦”实现的机遇与挑战,探究实现“中国梦”的道路途径显得异常重要。

关键词:“中国梦”;实现;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F124;D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13-02

一、“中国梦”的提出及意义

(一)“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第一次阐述“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2013年3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 。

(二)提出“中国梦”的意义

“中国梦”为中国人民指明了奋斗目标。梦想是激励人们奋发前行的精神动力。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心就有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现在又在思考如何能够精神愉悦和拥有幸福感的问题。此时,理想信念的作用日益重要起来。“中国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通俗化、大众化,就是激励人们奋斗的精神力量,就是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旗帜和高昂主旋律。

“中国梦”为中国人民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供了精神支柱。当前中国“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3]面对困难和挑战,“中国梦”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给人民以希望、信心、勇气和力量,使人民不畏困难、不惧风险、不惑干扰、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中国梦”向世界展示中国和平崛起的决心意志。实现“中国梦”绝不是恢复过去的疆域版图,绝不是对外扩张。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重申“中国永远不称霸”[4],不侵略别国。中国始终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通过深化合作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努力践行和谐世界理念。

“中国梦”营造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中国威胁论”等论调显示出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担心和忧虑。中国发展的国际空间,需要逐步营造。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现行国际话语体系,拓展中国的国际发展空间,“为中国全球化合法性发展提供国际化的话语证明”[5]。在国际上,广交朋友,求同存异,加强合作,努力为国内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

二、“中国梦”实现的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梦”实现的机遇

1.探索出实现“中国梦”的道路。梦想连接道路,道路决定命运。近代以来,中国饱受列强欺凌,激起无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奋起抗争、不懈奋斗。从梁启超提出“少年中国”,到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民族复兴成为近代中国的最重要历史任务,成为中华儿女魂牵梦萦、日思夜想的“中国梦”。在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新中国并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改革开放到今天,中华民族解决了温饱问题,解决了小康问题,即将解决全面建成小康问题。今天的中国是如此的接近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亿万人民倍受鼓舞,精神振奋。

2.塑造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伟大的实践需要伟大的理论来指导。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激发出实现“中国梦”的力量。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6]“中国梦”既是国家强盛,又是人民幸福。只有中国各族人民手拉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共同奋斗,“共同分享人生出彩的机会”[6],才能真正将个人的力量汇聚成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形成民族团结、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4.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追求梦想,需要正确的方向;团结奋斗,需要引领的力量。“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历史重任,经受着时代考验。”[6]习近平主席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中国梦”的极端重要性。党中央团结一心、坚强领导,千万党员干部敢于承担、吃苦在前、冲锋上阵、勇挑重担、敢涉险滩、夙夜在公、勤勉工作,这必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强大驱动力。

5.中国的国际地位稳步提高。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国际格局的变化,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强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事务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稳健的发展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中国积极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活动;积极推动经济、环境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参与世界重大的灾难救助,派出维和部队,保护公民海外利益,积极进行文化交流,塑造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二)“中国梦”实现的挑战

1.国内外敌对势力构成现实威胁。国内外敌对势力企图孤立、遏制中国,西化、分化中国。军事方面,美国加强在中国周边的军事部署,加强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以此遏制中国。政治方面,“中国威胁论”等理论为打压遏制中国提供理论依据;德国弗里德里希-瑙曼基金会和世维会等国内外反华势力企图通过诋毁、造谣、谩骂等方式颠覆中国政权。文化方面,一些国外的非政府组织通过在中国创办学校、资助学生深造等方式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2.中国发展的物质基础相对薄弱。虽然中国已经取得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等骄人成就,但是中国仍应该保持清醒头脑,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毕竟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任何大数字除以中国人口都是小数字。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GDP约56.88万亿元,除以13.61亿人,人均GDP约4.18万元人民币(6 881美元)(按1美元=6.07元人民币计算)。由此可见,中国发展的物质基础还是相对薄弱的。

3.中国内部发展不平衡。中国发展面临着“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3]的问题。2013年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公布了从2003年到2012年的基尼系数,其中2012年中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474。过去10年基尼系数全部高于0.4,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越过国际公认警戒线。至于城市与农村、不同区域的差距也是比较大的。

4.中国软实力不强。全球化的时代,中国将与世界其他国家展开竞争与合作,这就需要考量中国的软实力。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软实力短板显现出来。中国在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国际影响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5.中国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发布《2013—2014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国全球竞争力排名第29位[7]。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2013世界竞争力排名》,中国内地排在第21位[8]。以上两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国国际竞争力有待提高。中国需要在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商品市场效率等方面提高国际竞争力。

endprint

三、“中国梦”实现的道路途径

习近平主席在就职演说中,提到实现“中国梦”的“三个必须”,即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三个必须”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保障。

走中国道路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进行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终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唯一途径。道路决定命运,发展才能自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任务十分艰巨,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强化忧患意识,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深化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实现。

弘扬中国精神就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是强国之魂,兴国之魄。复兴之路、逐梦之路需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成伟大的中国精神。崇高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灵魂。弘扬中国精神,将民族精神、时代精神深深的烙印在每一代中国人的心中,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

凝聚中国力量就是凝聚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伟大的事业需要“中国梦”引领,宏大的蓝图需要中国力量来保障。中国力量的核心是共产党,基石是社会主义制度,源泉是人民群众,支撑是改革开放,柱石是人民军队。中国人民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就能汇集起来中国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9]

实干兴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途径,是“三个必须”的认识重新回到实践的桥梁,重新接地气的中介。马克思主义者应坚持认识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加强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认清实现“中国梦”的机遇与挑战,扎扎实实干一番富民兴邦的事业。中华民族在“中国梦”的照耀下,团结一心、脚踏实地、真抓实干、艰苦奋斗,一定能让梦想转化为现实,一定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01).

[2]中国梦,人民的梦[N].人民日报,2013-03-18(01).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4]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辛鸣.“中国梦”引发集体共鸣的“三大背景意义”[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0322/c148980-20883395.html.

[6]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01).

[7]世界经济论坛发布《2013—2014全球竞争力报告》[EB/OL].http:// www3.weforum.org/docs/GCR2013-14/GCR_Rankings_2013-14.pdf.

[8]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发布《2013世界竞争力报告》[EB/OL].http:// www.imd.org/uupload/IMD.WebSite/wcc/WCYResults/1/scoreboard.pdf.

[9]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01).

[责任编辑 安琪]

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现中国梦机遇
RCEP与房地产机遇
你的焦虑,也是你的机遇
再见,机遇号
不必过于悲观,四大机遇就在眼前
办公室人员尚需制定个人发展规划
苏州信息学院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浅析铁路通信传输的构成及实现方法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