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对东亚区域合作和中国的挑战

2014-12-17 18:41张芃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挑战

张芃

摘要:东亚区域经济合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活力十足,已经形成了以东盟为核心的“10+3”、“10+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机制并存的合作局面。TPP因其涵盖范围广、自由化程度高、机制化程度高等特点,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大其规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TPP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进行梳理,结合东亚各国对TPP的不同政策分析了TPP的发展趋势、TPP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挑战。并在提出TPP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国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TPP;东亚区域合作;挑战

中图分类号:F114.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190-03

一、TPP的发展历程和机制特征

(一)TPP的发展历程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等四国发起,从2002年开始酝酿的一组多边关系的自由贸易协定,旨在促进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

TPP起初不为人关注,直至2009年美国宣布加入并启动TPP谈判。TPP随即发生滚雪球般的效应迅速扩大,至今已有12个成员国。截至2014年2月,TPP已完成19轮谈判。2013年7月23日,日本成为TPP的第12个成员国,TPP成员国的GDP已占到世界经济比重的近四成,其规模不容小觑。回顾TPP的发展,可以概括为3个阶段。

1.TPP发展的第一阶段(2005—2008年)

2006年5月TPP正式生效后,成员国90%的货物关税即刻免除,并承诺所有产品关税将在12年内免除。2008年11月,在秘鲁召开的APEC峰会期间,秘鲁和澳大利亚宣布加入TPP谈判,并与新加坡、新西兰、智利、文莱和美国签署谅解备忘录。2009年11月,奥巴马政府于新加坡APEC峰会召开前夕宣布加入TPP谈判。随后,越南在美国的带动下表现出加入TPP的积极性,并决定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谈判。总之,这一阶段的TPP处于调整和成形阶段,规模较小,知名度相对较小。

2.TPP发展的第二阶段(2008—2011年)

美国的加入是TPP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包含美国在内的TPP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在各轮谈判中,成员国之间就关税、非关税贸易壁垒、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政府采购、竞争政策和服务与投资自由化等问题进行磋商,以求进一步缩小各国之间的意见分歧,努力将TPP建设成一个高水平、综合性、领域广的自由贸易协定。

3.TPP发展的第三阶段(日本加入后的新阶段)

2011年11月,在夏威夷APEC峰会期间,日本宣布加入TPP谈判;TPP成员国首脑还在APEC峰会上发布了TPP声明。2013年7月15日,为期10天的TPP谈判第18次会议在马来西亚沙巴召开,与会各国将就投资、知识产权等议题展开谈判。而首次参加谈判的日本将从23日午后参与此次TPP会议谈判,这表示,日本已于23日正式成为TPP的第12个成员国。

(二)TPP的机制特征

TPP标榜综合性和21世纪的自由贸易协定,有着许多不同于东亚传统自由贸易协定的新特征。

1.开放的地区主义是TPP的理论基础

开放的地区主义具有3个鲜明特点。其一,在承认多样化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地区共同意识和地区认同感。其二,成员之间的合作方式注重一致性、舒适性和协商基础上的合作。其三,不排斥地区外国家和国际组织。TPP是在APEC框架内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但目前看来它在某种程度上改良或超越了 APEC。

2.灵魂性特征:包容性和综合性

首先,TPP具有极强的包容性。TPP成员国政治多元化、经济层次参差不齐、经济互补性差,其合作产生的提前之一就是其机制的包容性。其次,TPP是一个综合性较高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TPP条款内容涵盖领域广泛。其二,TPP在贸易自由化方面涵盖的领域广泛。

3.动力特征:自身魅力和美国推动

TPP还有一个明显特征就是受到内、外两方面的助力。内部助力是TPP自身的魅力因素,TPP天生带有机制化程度高的特征,尽管TPP谈判和投票表决机制还没有正式运行,目前还不能检验其机制化的效果,却为APEC停滞不前的局面带来一股清新之气,被人们寄予期望。此外,实现全面贸易自由化,消除成员国贸易壁垒也为TPP争得不少魅力分。外部助力是超级大国美国的推动,这也是TPP近两年发展如此迅速的原因之一。

二、不同国家对TPP的政策比较及其发展形势

(一)美国欲全力推进,但阻力重重

1.美国全力推进TPP的主要动因

首先,从美国国内方面看,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为了实现奥巴马政府“5年出口翻倍”的政策承诺。其二,为了增加国内就业岗位,缓解失业率高居不下的压力。其次,美国近年极力推动TPP更有其明显的外部因素,美国这一战略是为了实现亚太地区机制的主导权,为了实现主导权就需要有美国主导的、符合美国利益和标准的制度安排形式(即TPP),实现主导权的目的是为了平衡地区大国,遏制中国在东亚区域话语权,而获得地区主导权的副产品是实现自身的软实力输出。具体而言,第一,掌握东亚区域性机制的主导权;第二,增强美国在东亚区域机制中的存在感;第三,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第四,软实力输出。

2.美国推进TPP面临的主要障碍

美国全力推进TPP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遭受到了重重阻力,甚至是陷入困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美国国内动力不足。这种动力不足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美国国内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主张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重心应该放在国内,加强对弱势产业的保护,同时谋求将环境、劳工等标准强加于其他国家。其二,美国曾宣布将在2011年11月夏威夷APEC峰会之前达成TPP协定,目前看来,尽管在APEC峰会期间,TPP发布了成员国领导人声明,但距离其“达成协定”的目标还有不小的距离。其次,美国与其他谈判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这种结构性矛盾也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已有FTA协议和TPP之间的关系问题。其二,一些敏感行业参与国不愿让步,如农业和劳工。其三,TPP规模发展的现实与美国设计的路线图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日本面临艰难抉择

TPP对于日本来说从来就是一个烫手山芋,自日本提出要加入TPP的设想之后,国内的赞成派和反对派就针锋相对。日本内阁既不想放弃贸易自由化带来的利益,也不能对反对派的抗议之声置之不顾。以工商界为代表的赞成派认为,加入TPP有利于出口,会增强本国产品的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同时,这也符合日本一直寻求的在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机制中的主导权的做法。反对派的农业界人士则认为,加入TPP就意味着日本农业的崩溃。如今日本已经加入TPP,并于2014年2月18日开始新一轮谈判。美日在此轮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尚未达到目标。作为TPP谈判中的两大经济体,美国和日本的主要分歧在于,日本希望保留对一些农产品的关税,美国则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汽车行业。

(三)韩国倾向加入且具备谈判条件

早在2010年的APEC峰会上,韩国就明确表示将考虑加入TPP,且美国对其也表现出邀请和欢迎的态度。韩国认为,TPP正在不断吸引更多国家加入,一旦生效,就会形成“连接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秘鲁、新加坡等国家的亚太地区的巨大经济圈”,韩国不能坐以待毙、置身事外。而且,自2010年起,韩国与很多会员国的FTA陆续生效,谈判不同程度地开展。因此,韩国相较于日本,进行TPP谈判要容易的多。韩国官方还认为,就韩国而言,在决定与中日双边或者三边搞自贸协定前,韩国已成功地成为世界上缔结自贸协定最多的国家,尤其是韩国与欧盟、美国的自贸协定已经生效,韩国与东盟也有一个“10+1”自贸协定。所以,韩国在亚太地区已经是左右逢源,因其自贸协定多而占据了世界经济竞争的主动地位。在这种情况下,韩国其实并不急着要加入TPP,更不急着要与中日也搞自贸协定,而是不慌不忙地与中日讨价还价。

endprint

(四)东盟主导地位受挑战、内部意见不一

如果将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对象来看,TPP直接挑战了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地位。TPP目标剑指亚太自由贸易区,在包含了美国在内的亚太区域合作中,东盟拥有主导权的可能性很小,因此,东盟不可能以一个整体加入TPP,从而使“10+X”模式受到直接挑战。如果将东盟成员个体作为分析对象来看,东盟各成员国状态不统一。新加坡和文莱是TPP的创始国;越南、马来西亚正在参与TPP谈判;印尼、菲律宾和泰国己经公开表示想加入TPP;老挝、缅甸和柬埔寨则因距离TPP门滥太远而不能加入。也就是说,东盟10国中,已经加入和有意加入的有7个,占70%的比例。从数据上可以说,TPP已经对东盟内部产生了离心力,间接对东盟为主导的“10+X模式”构成了威胁。

(五)亚太较小国家存在“搭便车”心理

TPP较小成员国并非一味被动,它们自身也存在利益诉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经济上,无论美国出于何种目的加入TPP,但这一举动的确为其带来了效益,不仅提升了TPP的知名度,而且一旦协定达成,巨大的市场有利于其扩大自身的出口贸易,拉动出口经济;政治上,美国加入可平衡地区大国,形成美、中、日三国之间均势的格局,小国的生存智慧便是在均势格局中左右逢源。TPP小型成员国期待美国能带来地区的均势平衡,存在“搭便车”的心理。

三、TPP对东亚区域合作的挑战

TPP的出现既为东亚区域合作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但同时也使东亚的“地域属性”发生或即将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

(一)TPP对东亚区域合作政治上的挑战

1.美国欲借TPP主导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从而参与东亚区域合作主导权之争。

2.TPP表明美国尝试在亚洲建立新多边机制,这是美国谋求亚太地区政治利益的新思路。

3.TPP规则垒砌的无形之墙对东亚区域合作产生了一定的离心力。

4.东亚区域内的国家本来就制度不一,历史与现实问题错综复杂,国际关系微妙,由TPP带来的贸易分界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某些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

(二)TPP对东亚区域合作经济上的挑战

1.打乱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现有机制,或将对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起到阻碍作用。

2.抢占市场。

3.TPP以“发达国家+”的形式来构建亚太地区的新型跨太平洋经济关系。

4.协调TPP与成员国已签协议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一次考验。

(三)TPP对东亚区域合作安全上的挑战

如果TPP除了充当美国在亚太区域的经贸平台之外,又能充当美国与其盟友进行安全对话的场所,那么,这将是对东亚区域安全的一大威胁。因为美国不仅可以借此与盟友增强沟通和了解,而且也为地区大国角逐东亚打开方便之门。陷入广泛“安全困境”的东亚区域将很难继续开展区域安全合作。

(四)TPP对东亚区域合作认同上的挑战

区域合作的发展促进区域认同的成长。近些年,东亚区域合作的发展促使各国逐渐产生共同发展和相互依存的认同。但由于东亚各国各有特性,所以对区域一体化没有统一的认识,也没有统一的亚洲价值观。然而,“求同存异”一直是东亚各国普遍接受的原则,东亚文化强调兼容并蓄,所以东亚各国存在更宽容、更开放、更强调和谐与协商的共同偏好。此外,东亚各国文化虽然存在差异性,但却经历了相互影响的悠久历史,故能促进文化互补,促进各国相互借鉴和吸收,这种“文化的相互影响及集体共识是东亚认同的核心”。

综上所述,TPP宣称的“高质量”、“综合性”特征正在使东亚区域经贸格局发生变化,其浓厚的政治色彩在政治上、安全上及认同上对东亚区域合作机制带来挑战。在此背景下,TPP对东亚地区大国——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中国应该如何应对这一新的自由贸易协定?

四、TPP对中国的挑战与中国的应对策略

(一)TPP对中国的挑战

TPP在亚太的发展遵循两条思路,一是TPP本身标榜的高标准、高自由化的经济思路;二是美国主导TPP寻求地区主导权的政治思路。

1.TPP对中国经济上的挑战

TPP对中国经济直接的挑战是冲击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具体表现在贸易流向和市场份额上。间接的挑战是制度上的挑战,无论中国加不加入TPP,其贸易规则都会成为中国无法回避的硬挑战。

2.TPP对中国政治上的挑战

TPP对中国政治上的外部挑战主要是TPP使中国周边的外交环境发生变化,中国需谨慎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内部挑战主要是TPP对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形成压力,对中国软实力提出挑战。

(二)中国应对TPP的理论思考和政策建议

1.理论思考

中国不必急于跟随或对抗TPP,而应该持务实的态度。首先,目前来看,TPP更像是一种理想化的自由贸易状态,从理想到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我们也不能置之不理,而要客观、正确评估TPP,了解其特征,预计其可能会对东亚地区现有经贸格局以及对中国所在的多边贸易体系带来的挑战,既不能夸大其作用,也不能轻视其力量。第三,中国要积极发展自己的FTA战略。

2.政策建议

首先,从内部角度出发,中国从现在起就要针对可能会被TPP冲击的国内产业做出评估并进行调整,尽可能将加入TPP造成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其次,从外部角度出发,中国的当务之急是避免被孤立,而不是寻求主导权。再次,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东亚区域任何一个合作机制都会将东南亚国家作为争取的重点对象,TPP也不例外。最后,在应对TPP的策略方面,还有两个应该给予关注的问题,一是中国对TPP的官方表态;二是关于台湾加入TPP的问题。

总之,中国主张开放公平、平等包容、互利共赢、持续发展基础上的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坚持全方位的对外贸易关系,不排斥任何有利于地区繁荣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但对有政治化倾向的合作机制也不能掉以轻心。中国要从容应对的上策是做大做强自身,着力于国内政治经济改革,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缩小贫富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单一的主权国家仍然是国际体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行为体,这是中国活跃在国际关系舞台上的基础,是中国处理任何国际事务的前提,因此,夯实中国国内基础是中国推进对外关系的前提和保障。

参考文献:

[1]姜运仓.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8.

[2]张永安.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M].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

[3]张蕴岭,周小兵.东亚合作的进程与前景[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4]杜丁丁.从新自由制度主义看东亚合作未来走向[J].当代世界,2008,(3).

[5]冯兴艳,江瑞平.东亚区域合作中的南北互动[J].国际问题研究,2011,(2).

[6]刘昌黎.TPP的内容、特点与日本参加的难题[J].东北亚论坛,2011,(3).

[7]刘晨阳.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发展及影响的政治经济分析[J].亚太经济,2010,(3).

[8]陆建人.美国加入TPP的动因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1).

[9]潘亮.美国主导下的TPP实质是不平等条约[J].环球财经,2011,(12).

[10]徐长文.TPP的发展及中国应对之策[J].国际贸易,2011,(3).

[责任编辑 安琪]

endprint

猜你喜欢
挑战
不睡觉大挑战
猫狗避障大挑战
来挑战吧
来挑战吧
必须重视Libra的挑战
我来挑战(二)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叽咕乐挑战
人、车和自然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