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教师从“高大全”到“人性化”教育转向问题研究

2014-12-17 16:12董伟武程银
经济研究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转向人性化困境

董伟武 程银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自然”地规定了榜样思想政治教育从“高大全”向“人性化”历史性转向的分水岭。随着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同样面临着社会转型的挑战、榜样类型单一与价值多元化的不协调、缺乏科学的模式、榜样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等诸多困境,需要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树立多类型的榜样,构建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健全榜样权益保障机制,使“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步趋向成熟。

关键词:榜样思想政治教育;“高大全”;“人性化”;转向;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1-0271-05

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是指以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富有代表性的典型人物为中心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一模式所蕴藏的巨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已被历史一再证明。但是,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榜样思想政治教育也已悄然发生转向。探究这一转向及其转向中的问题与对策,使之继续充分地发挥自身巨大的建设性作用,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性转向

在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时代主题转换的分水岭,也“自然”地规定了榜样思想政治教育从“高大全”向“人性化”历史性转向的分水岭。之前是深受“高大全”①思维主导的榜样思想政治教育,之后是“人性化”思维②渐据主导的榜样思想政治教育。

(一)改革开放前的“高大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

“高大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形成和发展于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受当时历史条件和历史任务的深刻影响,“高大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其充分的历史进步性,并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不可估量的历史贡献。

第一,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主要历史任务是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我们党充分发挥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作用,在革命工作的方方面面都树立了榜样,激励革命人民奋勇向前。譬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为了新中国向我开炮”的董存瑞,“含着热泪绣红旗”的江姐、“骨头最硬”的文坛巨匠鲁迅等榜样形象,以他们动人的事迹、高尚的道德情操、无私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励和感召着无数无产阶级战士与革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夺取无产阶级政权凝聚了巨大的“正能量”,很好地发挥了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作用。

第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全国人民保卫新生的国家政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党继承和发扬了战争年代树立典型、发挥榜样作用的优良传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热潮。为此,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利用讲话、题词、著述等方式树立榜样,推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向大众化、日常化深入发展。譬如,毛泽东在1950年9月召开的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祝贺词中称赞英雄模范是“全中华民族的模范人物,是推动各方面人民事业胜利前进的骨干,是人民政府的可靠支柱和人民政府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1]。在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刘少奇、周思来、朱德、邓小平也分别作了题词。作为时代的偶像、共产主义战士的雷锋至今仍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理想信念、价值判断、行为方式甚至日常习俗等等。同时,榜样的类型多样,他们来自各条战线。譬如,抗美援朝战场上涌现出来的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等“最可爱的英雄人物”,带领人民群众战盐碱、斗风沙的焦裕禄,铁人王进喜,上山下乡知青邢燕子等“新中国的建设标兵”。在这一个时代背景下,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为人民服务的“螺丝钉”精神是人们追求自我实现、自身幸福的人文表达,同时也是众多榜样形成的深厚土壤。

纵览改革开放前,无论是枪弹雨淋中涌现出的“战斗英模”,还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磨练出的“劳动模范”,他们心中装的都是国家、人民、集体。在他们身上凸显出来的都是公而忘私、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十分值得人们敬仰与学习。但是,如果将他们神格化,形塑成“高大全”模样,就会使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走向发展误区,最终失去其激励功能。

(二)改革开放后的“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

改革开放使中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人的主体性逐渐觉醒,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满足自己的个人需要与个性自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等问题,民众变得日益理性而成熟。榜样思想政治教育也开始将榜样由“神”降到了“人”,由“高大全”向“人性化”发生历史性转向。

第一,榜样形象的“人性化”。榜样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和现实生活中产生的,是在社会条件的滋养和现实环境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因而,榜样也会受到现实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并非十全十美,并非什么圣人。榜样来自于普通群众,他们和普通人一样,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也有自然、社会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然而,榜样之所以成为榜样,不仅仅在于追求自然需要的实现,而是在于以追求高尚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目标,并将某方面高尚的精神彰显出来,在社会上引起共鸣。”[2]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借助了榜样的感召力、示范力发挥作用的。新时期的社会背景下,如果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片面夸大榜样的形象,将榜样塑造成“高大全”的完人,不仅是对榜样精神的扼杀,而且是对人性的无视与扼杀。那种“非人性化”的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势必抹杀了榜样的感召力和示范力,从而拉大了榜样与群众的距离,使榜样失去自身魅力。因而,新时期的榜样思想政治教育从人的需要出发,注重榜样的物质需要、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是符合以人为本的发展宗旨的。榜样的形象也不再是可敬而不可学的“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现实生活中与人民群众时刻在一起的可见、可近、可学的普通形象。

第二,利益驱动型的“人性化”。以利益驱动发展的“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以尊重市场交换规则为基础,更具大众化意义。同时符合中国古人信奉的“好人好报”,付出与回报对等哲学。况且马克思主义也毫不避谈物质利益问题。马克思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毛泽东也指出,“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福利。”[4]而邓小平认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于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劳动群众不行,一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者。”[5]而今,中央文明办设立了“全国道德建设扶困专项资金”,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将给予重点帮助。人们追求的目的和动机都和他们的利益密切相关,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既要防止片面强调物质利益而陷入“唯利是图”的泥潭,又要避免过分追求精神安慰而重蹈“精神决定一切”的覆辙。在利益驱动的原则下,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收益是人们追求榜样、效仿榜样的动因之一。因而,新时期注重榜样利益的保障,以利益驱动型的“人性化”方式开展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既维护了榜样的人格形象、拉近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又充分发挥了榜样的感召力、示范力。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大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没有市场,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趋向“人性化”发展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客观形势,也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

二、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转向中的现实困境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通过改革开放前后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新时期榜样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诸多困境。

(一)社会转型对“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始了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追求个人利益逐渐被置于人们心中更高的位置,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也逐渐了巨大变化,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个性化。同时,受西方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逐渐蔓延。铺张浪费、贪污受贿、权钱交易、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等歪风邪气大量出现,致使部分群众对社会产生了一些不满情绪,认为榜样只不过是政府部门的作秀行为,质疑榜样、远离榜样、恶搞榜样甚至刻意排斥和打击榜样的现象频频发生,这一切给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重挑战。

(二)榜样类型单一与价值多元化的不协调

在社会多样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人们在注重自身价值实现的同时追求着更高境界的精神生活,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显著增强,人们对榜样的审美逐步趋向生活化和多元化。“高大全”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所推崇的定格化的完美形象过于单一,难以适应现实社会对榜样的多样化需求。

榜样作为时代价值、道德规范和先进文化的承载体,只有与价值多元化相匹配的多类型榜样才能反映时代的主旋律,满足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需要。而现实社会中,由于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滞后性,在教育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很多人对榜样价值的理解仍停留在“单一”的政治价值层面,忽视榜样的人格价值层面。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问题主要探讨人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人的生活使命。”[6]人的价值主要指人生价值和人格价值,从人作为价值客体角度理解,人的价值主要是指人的人生价值,即个人主要通过劳动向社会奉献物质的或精神的财富,以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从人作为价值主体的角度理解,人的价值主要指人的人格价值,“强调的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尊重人的劳动创造精神,也就是尊重人的做人的资格和起码应有的权利。”[7]因此,只有尊重榜样的人格价值,树立承载着不同价值的榜样,才能充分发挥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应有的作用。

(三)“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科学的模式

从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看,其教育方式越来越趋向“人性化”发展,但反观现实,我们不难发现,新时期“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模式仍然存在着难以根除的顽疾。

第一,行政手段仍被广泛使用。一些观念陈旧的教育者没有把握好教育的时代性,脱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实际,忽视人们学习榜样的心理动机,仍以行政手段开展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容易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消减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榜样选取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榜样选取采用单一规则、榜样数量指标化、政府进行“名额分配”、榜样确定“一把手”说了算等有悖于“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作法,不能充分体现民主、公平与正义的原则,致使榜样评选“官方化”、“功利化”,忽视了普通民众与不同行业角色的特点,与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生活状态和追求价值不相匹配,缺乏科学性和时代性。

(四)榜样权益保障机制不健全

榜样作为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一面旗帜,以其高尚的道德情操、光荣的事迹引领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凝聚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正能量”,发挥着无穷的力量。但是,社会一方面在享用榜样给社会带来的诸多益处,另一方面却严重忽视了对榜样权益的保护。“榜样权益是指与榜样的生存权、发展权相协调的以物质、精神权益为代表的各种权益。”[8]迄今为止,全社会尚未形成榜样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强调精神鼓励而忽视物质激励的倾向普遍存在,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人为见义勇为而受伤、致残后,最起码的治疗和生活保障都成了英雄及家人的难题。“《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国见义勇为基金会于2001年初对历届见义勇为先进分子共64位烈士的家庭及子女就学状况进行的调查表明,64位烈士家庭中,42家相当困难,人均月收入不足200元,29名烈士子女因困难辍学、失学。”[9]这种局面让人心寒。因而,许多人把见义勇为、做好事等行为称作犯傻,榜样成了他们嘲笑的对象。“儿童小悦悦”被碾压时围观者多,救援者少;老人倒地却无人敢扶,“扶不起”、“救不起”等杂音不断出现。“想救而不敢救、想帮而不敢帮”成为了不少人想做好事时的实际难题。缺乏榜样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易使榜样陷入被冷漠被孤立的尴尬局面。

三、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顺利转向的对策建议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何激发与利用榜样的无穷力量,是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课题之一。针对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转向中所遭遇的上述现实困境,需要我们在党的领导下积极采取有力对策,使榜样思想政治教育走上“人性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一)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

榜样作为人们效仿的对象,具有自身的两面性,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即“正面的作用”和“负面的影响力”。在优良的社会文化环境中榜样是凝聚“正能量”的磁铁,反之,则是“不良之风”的疟疾。李春华教授认为,“人的成长无不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实现的,人的思想意识、心理特征、行为习惯每时每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受社会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当这种熏陶和影响内化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情感时,就会成为支配人们行为方式和习惯的力量。”[10]环境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环境,不仅能够给与榜样得以认同的文化基础,更能从这个良好环境中不断催生出更多的榜样来。毛泽东指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11]因此,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影响人民,是“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树立多类型的榜样

树立“多样化、多层次、多类型”不同特点的榜样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需要。在榜样树立中,应根据受教育者多元化的要求,树立多类型的榜样,使人们易于学习,便于仿效。

第一,注重榜样的层次性。既要有影响广泛的全国性的榜样,又要有影响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榜样,既要有见义勇为、勇于奉献、敢于牺牲的英雄模范,又要有普通岗位上的群众榜样。例如,网民们树立起来的“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最美妈妈”吴菊萍等在平凡岗位上表现出不平凡的品质,得到了全民的好评和认可,从中找到了可以仿效、学习的榜样。树立多层次的榜样,不但是适应新时期人们审美多元化的客观需要,也是“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

第二,注重榜样的多样化。“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选取不同类型的榜样,既要有工人、农民、军人、党员干部和知识分子中的榜样,又要有在改革开放中出现的各类新型社会阶层中的榜样;既要有道德模范,也要有生活榜样。政治人物,各种明星、在平凡岗位上做出成绩的人都可以成为榜样。这样培养扶植起来的榜样才能“群星灿烂”,呈现出“群芳谱”式的“百花争艳”局面,人们在学习与效仿榜样时才能“各有所需,各有所依”。

(三)构建“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模式

构建“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应从榜样选取的“民主性”和榜样宣传的“科学性”上面下工夫。

第一,榜样选取的民主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榜样选取要充分体现“民主性”。只有通过群众“民主”选取出来的榜样才会得到群众的认可,成为广大群众学习与效仿的对象,才会更具有感召力。2007年的全国道德模范海选,就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民主选取榜样的范例。“2007年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期间,据各省区市统计,推荐截止日期2007年8月20日,参与推荐的人次为3 487.04万人,共推荐道德模范人选36 446人。在2007年9月1—9日24时投票期间内,全国组委会共收到有效选票2 200多万张,其中平面媒体选票1 700多万张,网络媒体选票500多万张。”[12]选出了多种类型的模范榜样进行表彰,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体现了榜样选取机制的民主性及其巨大力量。

第二,榜样宣传的科学性。在榜样宣传上,“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注重榜样的真实性、代表性和群众性,不能随意地把榜样人为拔高,甚至“神圣”化;需要注意保持榜样宣传的“人格化”和“多样性”,强化“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效应;需要增加科技含量,充分利用高度发达的大众传播媒介和高科技手段,建立榜样宣传的舆论阵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的要求,‘把握好时、度、效,通过抢占舆论先机,做好正面宣传工作”。[13]

(四)健全榜样权益保障机制

现阶段,中国的榜样权益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有效保护,使人们学习榜样的热情屡屡受挫。因而,健全榜样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是提升榜样感召力的现实需要,是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性要求,更是弘扬正气、抑恶扬善的法治要求。从法律角度看,见义勇为属于法律上的“无因管理”现象。《民法通则》第93条明确规定,“没有法定的或者约定的义务,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进行管理或者服务的,有权要求受益人偿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费用。”[14]这无疑表明,获取利益受损赔偿是每一个见义勇为者享有的权利,受益人为见义勇为者偿付费用也是一项法定义务。可见,我们要倡导见义勇为的精神,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不仅要进行社会良知的呼唤,而且更离不开法律保障体系的健全。只有健全的榜样权益保障机制,才能维护榜样的合法权益,才符合新时期“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求;只有榜样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有力保障,才能真正能够发挥榜样的力量,促成人人“热爱榜样、尊重榜样、争当榜样、赶超榜样”的良好社会风气。

综上所述,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既要不断改造传统“高大全”的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又要不断完善新时期“人性化”的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通过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研究比较,不断进行模式创新、方法创新,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环境,树立多类型的榜样,构建人性化的教育模式,健全榜样权益保障机制,使“人性化”榜样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逐步趋向成熟,并发挥越来越大的功用。

参考文献:

[1]谷玥.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EB/OL].新中国档案,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9-

08/06/content_11840308.htm.

[2]陈赵阳.增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榜样教育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11,(7):7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82.

[4]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467.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6][7]袁贵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70-172.

[8]张茹粉.榜样教育的实效性探讨[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44.

[9]王志玲.论榜样教育[J].河南社会科学,2009,(5):199.

[10]李春华.文化的“化人”与思政的“育人”[J].思想政治教育,2013,(1):27.

[11]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0.

[12]李绪文.榜样教育的可操作研究[J].科教园地,2009,(8):131.

[13]姚兵.抢占舆论先机强化正面宣传[N].北京社会科学报,2013-10-15(3).

[14]新编公民民事法律手册[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11.

Study on the education turn of the teache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rom "Gao Daquan" to " humanization "

DONG Wei-wu ,CHENG Yin

(Marxism theory study and constructing project base,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China)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hinese Communist Party,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 "natural" provisions of the watershed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shift from "high-grade" to "humanized" historic. Wi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to the deep water areas,"humanization"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the same challenges,social transformation example type single and multi value and lack of coordination,lack of scientific mode,example rights protec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and so many difficulties,the need to create a good cultural environment,set up many types of model,construction humanistic education mode,improve the mechanism for ensuring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the example,"humanization" example mod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radually mature.

Key words:an exampl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Gao Daquan";"humanization";steering;difficulties;Countermeasures

[责任编辑 仲琪]

猜你喜欢
转向人性化困境
困境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奥古斯丁《忏悔录》中的时间问题分析
二战时期日本文坛的转向文学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微”转向的必然性与具体策略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