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全球市场 引领出口升级“走出去”托起中国梦

2014-12-17 15:50
中国对外贸易 2014年4期
关键词:摩托罗拉走出去华为

中企走出去的三个成功样本

华为:投资德国的成功样本

最近,王老板开始频繁搭上飞往德国的航班,与德国小镇上的企业商谈并购事宜。这些小企业虽然只有几十人,但其销售网络却遍及整个西欧,是某个细分市场上的隐形冠军。

对中国长三角企业来说,到德国参与企业并购成为一个新的选择。

目前,德国已经成为中国在欧洲的主要投资地。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统计,去年,中国在德国投资项目共98个,项目数量在各国对德投资排名中位居第三。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去年对德国的直接投资达6.26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2%。2012年,中国对德投资首次超过德国对华投资。

此外,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的调查还显示,汽车与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通信等行业最受中国投资者的青睐。华为、三一重工等一大批中国企业已在德国设立生产或研发基地,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当地带来利益。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中国对欧洲境外投资汇报》显示,对欧洲投资的中国企业的满意度较高,97%有进一步投资计划;德国作为世界先进技术和产业集聚地,是中国企业投资欧洲的首选地之一。

华为便是投资德国的成功样本。

今年3月10日,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企业业务首席执行长徐文伟在汉诺威举行的CeBIT展会上表示,去年华为企业业务在欧洲的增长速度高于中国国内市场。徐文伟称,欧洲市场对企业业务的增长至关重要,欧洲是最重要的市场。

去年,华为与德国多特蒙德足球俱乐部宣布正式合作。华为将帮助多特蒙德建立欧洲最大的球场无线网络,完成后可提供多特蒙德主场超过4万球迷同时免费上网的服务。目前,华为无线业务在西欧市场的占有率已达到了30%左右。

事实上,10多年前,华为进入欧洲。当时,欧洲人对华为产品不屑一顾。他们认为没有必要花时间与一家中国公司谈电信产品。另外,华为的军方背景也受到许多西方国家的质疑,澳大利亚为此还禁止华为投标。华为公司德国负责人坦言:进入欧洲的最初几年,阻力巨大,在市场拓展方面毫无进展。

到2004年,华为在欧洲依然默默无闻。一位华为德国的员工感慨:“在海外工作的中国人,几乎都有遭受种族歧视的经历,欧美人傲慢得不可一世。我因不懂德语,在培训课上,曾差点被德国老师赶出教室。我真诚希望祖国强大,有越来越多的如同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在海外崛起,挣着欧元美金,让外国人为了想进中国公司而苦学中文。”

这一年,华为在英国设立了它的首家海外分公司,标志着华为开始走进欧洲。如今,华为已在英国、波兰、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20多个欧洲国家设立了子公司,其研发、服务、培训以及生产和销售业务遍布整个欧洲。

但在2007年,华为将其欧洲总部从英国转移到了德国。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总经理贝诺·彭泽如此解释:首先,德国政府非常欢迎中国投资,德国现在已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的首选地,中国在德国的投资项目迅速增加。其次,从选址角度看,德国地处欧洲中心,拥有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中国企业将总部建在德国,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欧洲市场。再次,欧盟日前发布了2012/2013年度“创新经济体”排名,瑞典、德国、丹麦、芬兰位列前四。德国在知识资产(指专利申请、应对社会挑战类专利申请)、创新者(指与创新生产、营销相关的中小企业数量)方面占有明显优势,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德国设立研发中心。

2009年,华为宣布,将投资2000万欧元(约合2980万美元),在德国北威州首府杜塞尔多夫设立创新中心,该创新中心于2010年开工兴建。

华为欧洲研究中心副总裁Renato Lomband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华为致力于将每年收入中的至少10%用于研发再投资。2012年,华为把超过13%的全球收入用于了研发再投资,这是全球ICT(Information、Communication、Technolology)产业私有公司最大的研发承诺之一。华为在2010-2013年间在欧洲的研发投资增加了一倍,其预计这一数字在未来五年将再翻一番。

上述数据表明,华为希望能够同时巩固其在德国、欧洲和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地位。正如华为德国公司首席执行官程戟所言:“华为在德国的投资从一开始就进行了长期规划,这是公司能够长期开展业务的根本之路。”

非常小器:闯荡世界的非常道

在信息时代,人们日常生活中碎片化、便捷化、个性化的“微需求”日益增长,微博、微信、微应用、微电影,形体虽小,力量巨大。以微产品为代表的微创新和微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微创新正成为业界一个炙手可热的话题,微创新的目的是改善客户使用体验,把体验做到极致,把产品做好,回归企业的本质。可以说,一直以来,我们都在进行着各种微创新,效果非常好。”广东非常小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非常小器)总经理梁伯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一个产品增加了微小的功能,便能带来数千万元的销售额;一项微小的设计创意,也能令一家小公司击败强大的竞争对手,占据半壁江山。时代在变化,许多民营企业正依靠“微创新”出奇制胜,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梁伯强认为,创新并不是大公司的专利。行业不分贵贱,产品无国界,小王也是王,行行出状元。民营企业搞创新,要消除创新或微创新的许多误区,包括心理障碍,特别是从事传统产业的小公司,这些做小产品的小老板,更要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参与竞争的信心。他强调,创新没有行业门类的阻隔,也不分大小,而微创新处处存在。

非常小器公司生产指甲钳,梁伯强梦想着为世界剪指甲,成就中国的“百年品牌”,他打造的“非常小器·圣雅伦”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指甲钳品牌。

回忆创业历程,梁伯强很感慨。当时,企业决定改行做指甲钳时,公司内部质疑声一片,但梁伯强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在1998年4月,他带着录像机、照相机、笔记本,开始了全球指甲钳市场考察。“这是第一步,要分析产品,了解竞争对手,必须做的。”梁伯强说,“真想把每一根头发都变成天线,接受来自全世界的信息。”

这次全球采点历时一年,梁伯强完成了四大洲20多个国家的考察。每到一处,他都将生产指甲钳企业厂房多大,打卡多少人,写字楼多少间一一记下,拜访企业负责人,并在当地了解其口碑;晚上再对购买到的各类指甲钳产品进行比较和分析。例如韩国产品做工精致,贴近大众,非常人性化;日本产品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款式的新颖,各种卡通造型让人爱不释手;德国产品相当于高技术产品,产品质量高,价格也高。

梁伯强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国外的指甲钳定位于个人护理用具,而不是国内的五金用品,德国最好的指甲钳能够卖到几百元。指甲钳也能卖出好价格,关键要做出质量。“非常小器”想成功,就只能走精致和细化市场的产品创新路线。

1998年,梁伯强怀揣第一批指甲钳来到北京,在北京展览馆上展出,在这里,“非常小器”与韩国的“777”、日本的“BELL”(钟)牌见面了。意外的是,非常小器的展位人气居然比“777”还要旺。之后,非常小器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欧洲和东南亚,在国外市场大受欢迎,出口比例甚至超过了国内销量。

梁伯强说:“保持快速创新和差异化竞争是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唯一法宝。”非常小器拥有一个8人的工程师队伍,专门负责产品和技术的研发,同时还与国外的工程师有紧密的合作。除此之外,其他国内外科研机构也可以为其提供发明专利,非常小器会拿出一定比例的佣金,或者直接把专利或创意买断,然后投入生产。

非常小器每年度在结构上都会有突破性的创新,每个季度或每个月份都在技术上有创新,甚至每周生产的产品都不一样,要么是技术上有所改进,要么是形式上有新变化。梁伯强很重视自己的产品能为客户带来什么价值。在他的创业历程中,最让自己得意的就是,把名片功能与指甲钳巧妙结合起来,即在指甲钳上刻上赠送人的名字、头衔和电话号码或其他信息。目前,“非常小器·圣雅伦”指甲钳.已经拥有40多项实用新型技术和120多项外观专利。“如今你要问指甲钳行业的现状,我相信全世界没有人比我更了解。正因为了解,所以很清醒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也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梁伯强说。

目前,全球指甲钳年市场规模有50-60亿港币。梁伯强认为,指甲钳的全球市场对于圣雅伦这样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来讲绝对是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他说,相信小产品同样可做出大市场,关键是看你怎么做。自然界的动物里,他一直很赞赏“蚂蚁”,因为蚂蚁的“生存法则”与企业的经营理念很像。他认为:“宁作蚂蚁腿,不学麻雀嘴。”一只蚂蚁没什么力量,但100万只蚂蚁组成的军团却可以横扫亚马逊热带雨林,所向无敌。非常小器的目标就是通过中国的“蚂蚁军团”,打造全球指甲钳行业的第一“锋芒舰队”。“非常小器”品牌采取“农村包围城市”、“割地为王”的发展策略。

“现在看来,这场豪赌是我赢了。”梁伯强说,对于出口,非常小器要与韩国产品竞争并不是太难的事情。因为成本低廉,同样的产品,“非常小器”只卖到韩国产品六成的价格,有了价格优势,也就有了打败对手的把握。但产品在发达国家主要还是做OEM。

当年为其他品牌做代工的企业多数都已破产,而非常小器则越做越强,推出了“圣雅伦”与“非常小器”两个品牌,产品出口到国外多个国家,虽然企业规模并不大,却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

联想跨国收购:获全球市场“签证”

近日,联想宣布拟以29亿美元收购谷歌旗下摩托罗拉手机业务。根据协议,联想将获得摩托罗拉品牌、商标、3500名员工、2000项专利以及1.5万项专利的非排他性使用权、多项智能手机产品组合(包括中高端智能手机MotoX系列和Moto G)和全球50多家运曹商的合作关系。谷歌将保留摩托罗拉移动大部分专利。收购完成时,联想将支付谷歌6.6亿美元现金以及价值715亿美元的普通股股份,余下15亿美元将以3年期本票支付。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称:“我们这次收购恰是联想所想要的东西,而且花的钱非常值。此次收购将帮助联想打开成熟市场的大门,相应的专利授权以及专利组合,再加上谷歌在专利方面的保护,这些将使联想智能手机业务更有竞争力。”

目前,联想尚未进入美国市场和其他成熟市场,但这桩交易将成为联想进入美国市场的一条捷径,使得联想成为智能手机领域的全球性参与者。

摩托罗拉作为手机的发明者,很早就登上了行业的顶峰。但在本世纪初,由于诺基亚的崛起,摩托罗拉在世界手机市场的“座次”开始下降。之后,更由于苹果手机和谷歌安卓系统的冲击,摩托罗拉虽然几经潮起潮落,但始终在亏损的泥潭中挣扎。

即使如此,摩托罗拉移动依然是美国第三大安卓智能手机厂商和拉丁美洲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并与全球50多家运曹商建有合作关系。

杨元庆表示,通过收购摩托罗拉手机,联想手机业务将可迅速进入梦寐以求的美国市场。而摩托罗拉也能借此走出困境,成为一个有活力的行业竞争品牌。

野村证券副总裁黄乐平认为,收购完成之后,联想可以获得摩托罗拉的品牌,弥补专利的短板,降低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包括直接获得摩托罗拉在美国3.5%的市场份额以及在拉美8%的市场份额。同时,依托摩托罗拉品牌,联想还可以生产3000元以上的高端手机,打入高端智能手机阵营。而目前,中国国产手机品牌还没有一个在高端手机市场获得成功。

显然,通过收购摩托罗拉手机,联想获得了进入欧美成熟市场的通行证。

虽然联想将获得进军全球市场的门票,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摩托罗拉目前的市场份额持续缩水,谷歌花了两年半的时间重建摩托罗拉,仍毫无起色。联想接手后,将摩托罗拉的业务扭亏为盈,无疑是一场艰苦的旅程。

猜你喜欢
摩托罗拉走出去华为
现在的余华为谁写作?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
华为承诺函的批评话语分析
华为:畅享8系列
全面支持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