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老定沟钼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4-12-17 08:16吕伟庆刘建军
中国钼业 2014年3期
关键词:辉钼矿斑岩矿化

吕伟庆,刘建军,吴 飞,张 衡

(河南省地矿局第二地质勘查院,河南许昌 461000)

老定沟钼矿区位于东秦岭-大别山多金属成矿带内,该带是我国重要的钼成矿带,已发现和探明了5个特大型和多个大中型钼矿床。矿区位于河南省栾川县西北部白土乡马庄村的老定沟。矿区距栾川县城约65 km,有简易公路通往白土乡,白土乡有通往栾川县城、卢氏县城和洛阳市的柏油路,矿区面积约 4.98 km2(见图1)。

1 区域地质特征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华北地台南缘-栾川台缘褶带栾川凹褶断束内,区域岩浆活动频繁强烈,断裂构造发育。

1.1 地 层

出露地层主要有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官道口群及新元古界栾川群、下古生界震旦系陶湾群,在潭头-大章盆地发育第三系,简述如下:

中元古界官道口群:分布于该区域北东部,主要为滨浅海相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上部有少量有机质。是本区层控型钼铅锌银矿的主要赋矿层位。

栾川群:出露于区域中部,呈北西向狭长带状展布。自下而上组成5个从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旋回,代表5次大规模海侵过程。

陶湾群:分布于马阴岭根、陶湾、石庙一带。为一套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建造。

1.2 构 造

区内发育一系列产状相近、向南逆冲的推覆断层,逆冲断层之间为一系列轴面近东西、向北陡倾的倒转褶皱。

1.2.1 褶 皱

主要为三川-栾川陷褶断带中褶皱,其褶皱形态复杂,紧密褶曲轴面向北倾,呈歪斜褶曲或倒转褶曲,由于断层破坏而残缺不全。褶皱构造对侏罗纪酸性侵入体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一般岩体分布在背斜、向斜核部或倾伏端,同时控制内生金属矿产分布。

1.2.2 断 裂

本区经历多次构造运动,不同时期、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断裂极为发育,栾川断裂及马超营断裂为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了全区主体构造轮廓。

1.3 岩浆岩

长期和多阶段的地壳运动,使区内岩浆活动频繁,延续时间长,既有侵入活动,又有喷发作用,岩石类型从基性到碱性均有分布。该区可分为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及侏罗纪、白垩纪4个构造岩浆旋回。

2 矿区地质

2.1 地 层

老定沟矿区内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马家河组(Pt2m)、蓟县系高山河群(Pt2g)、官道口群杜关组(Pt2d)、巡检司组(Pt2x)、龙家园组(Pt2l)及第四系全新统(Q),现分述如下:

(1)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马家河组(Pt2m):以安山岩、辉石安山岩为主,夹流纹岩、英安岩、火山碎屑岩、叠层石灰岩等。该地层分布于矿区北部边缘。

(2)中元古界蓟县系高山河组(Pt2g):下部以含砾石英砂岩为主,夹紫红色页岩、碱性火山岩;中部以紫红色泥岩为主,夹薄层石英砂岩;上部以灰白色、紫红色石英砂岩为主,夹紫红色泥岩与下伏熊耳群马家河组呈不整合接触,出露于矿区北西部边缘。

图2 老定沟矿区地质略图

(3)中元古界官道口群

①龙家园组(Pt2l):主要由灰白色硅质条纹白云石大理岩组成,局部夹片岩。地层总体倾向15°~35°。倾角50°~60°。与下伏的高山河群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分布于矿区的北部,出露厚度为40 m左右。

②巡检司组(Pt2x):主要为灰白色深灰色硅质条带细晶白云石大理岩组成。地层倾向205°~225°,倾角 50°~55°,与龙家园组连续沉积,分布于马壮矿区西南部,出露厚度200 m左右。

③杜关组(Pt2d):浅灰色板状绢云母白云石片岩,结晶白云岩、角岩组成。倾向215°~235°,倾角37°~45°。与巡检司组连续沉积,分布于马壮矿区北中部,出露厚度约300 m左右。杜关组是矿区主要的赋矿层位。

2.2 构 造

2.2.1 褶 皱

本区褶皱构造主要有:三道沟及老定沟背斜。此两种褶皱由同一构造应力作用下形成,以背形式出现,对矿区地层产状变化有较为明显的影响。

2.2.2 断 裂

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北西西向。(1)F3断层分布于矿区北部,呈北西西向,为区内较大的断裂构造。断裂破碎带出露长度1 500余米,矿区内长约150 m,宽度2.00 m 左右,倾向 350°~20°,倾角 40°~50°。该断层为龙家园组与杜关组地层分界;(2)F4断层分布于矿区中部,呈北西向,断裂破碎带区内出露长度约800 m,宽度1.0 m左右,倾向220°~230°,倾角 70°左右。

2.3 岩浆岩

老定沟矿区岩浆活动较发育,在矿区西侧和南部分别有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辉长岩脉出露。

花岗斑岩出露于矿区西侧,岩体呈岩株,产状近于直立,出露南北长280 m,东西宽约250 m,面积约0.48 km2。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的分布范围

该矿床剥蚀程度浅,地表局部可看到辉钼矿化。经深部工程揭露,矿区大小矿体共有13个,编号分别为I-ⅩⅢ,Ⅰ矿体为矿区的主要矿体。现主要介绍I矿体:平面上西延伸至相邻的老庙沟矿区,现已控制东西方向宽约350~550 m,南北方向长约700 m,面积约 0.3 km2。

图3 老定沟矿区横06线剖面图

3.2 钼矿体特征

3.2.1 赋矿岩石

赋矿岩石主要为透辉石角岩、硅灰石角岩,次为矽卡岩、白云石大理岩等。矿化的强弱与岩性关系不太明显,但在碎屑岩中易形成细脉充填型矿床,当围岩为碳酸盐岩时,易形成矽卡岩型矿石,在矿区仅有一小部分此类型。

3.2.2 空间位置

矿体空间上与花岗斑岩体紧密相依,赋存于斑岩体外接触带。从整体看矿(化)体形态总体呈不规则筒状分布于老定沟岩体周围,本矿区只是其中一部分,呈半月型分布于本区东侧,出露于纵00~07线之间的横08~03线间。矿体赋存标高:815~1 345 m。控制矿体埋深:10.00(ZK0603)~403.30 m,大部分矿体埋藏浅,适于露采。

3.2.3 矿体形态、产状

通过工程控制及资料综合研究,证实矿体整体平面形态为不规则椭圆体。矿体整体呈筒状,产状与岩体一致,外倾。

3.2.4 矿体规模

已控制矿体面积约0.30 km2,矿证内单工程见矿最大厚度427.90 m(ZK0403),最小厚度12.78 m(ZK0407),厚度变化系数89%。

3.2.5 矿体品位

矿体品位较均匀,钼品位一般为0.031% ~0.85%,最高可达6.87%,单工程钼品位0.068% ~0.152%,矿床平均0.121%。矿体的品位变化与厚度变化关系密切,厚度越大品位相应越高。

3.2.6 矿体内部结构

矿体内部结构简单,低品位矿体和夹石断续出现在主矿体顶底和边部。矿体、夹石之间呈明显的渐变过渡关系,二者相互出现呈犬牙交错状。

3.2.7 断裂构造对矿体的影响

矿体分布范围内的断裂构造为成矿前,对矿体没有破坏作用。该区成矿后构造活动不强烈,仅局部后期构造特征明显,对矿体产状、形态、完整性没有明显的影响。坑道工程观察,矿体内尚见成矿后期的方解石细脉切截含辉钼矿细脉,错动距离一般1~10 cm,最大错动距离小于0.5 m。

3.3 矿体空间分布规律

矿体主要分布于岩体外接触带40~400 m之间,矿体为厚度较大的筒状,钼矿体东界位于07纵线以东,西界尖灭于00纵线西,南界位于横10线以南,北界至横03线,矿体赋存于815~1 362 m标高之间,主矿体的边部分枝尖灭明显,矿体内部结构简单。

3.4 矿石特征

3.4.1 矿石结构

辉钼矿呈自形~它形晶片状、叶片状、鳞片状集合体常聚积呈架状、束状、放射状。

3.4.2 矿石构造

矿石构造主要有:细脉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星散浸染状构造。

3.4.3 矿石矿物成分

主要矿石矿物为辉钼矿、黄铁矿、磁铁矿,局部见有褐铁矿、黄铜矿等;脉石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硅灰石、石英、黑云母、绿帘石、绿泥石、白云石、方解石、钾长石等。

3.4.4 矿石的有用组分变化规律

钼的品位变化与不同矿石类型之间稍有变化,但无明显的变化规律。矽卡岩类和顶部透辉长石角岩中的钼品位略高之外,其他矿石类型无明显变化,其原因主要是上述2种矿石类型属钙质岩石,化学上性质活泼,且矿物颗粒较粗,矿物颗粒间易于矿液流动,交代、沉淀之结果。

3.5 矿石类型

根据含矿岩石主要可划分为透辉石角岩型辉钼矿石、硅灰石角岩型辉钼矿石、矽卡岩型辉钼矿石3种矿石类型。

根据有用组分含量及其变化和矿物成分及含量变化等因素,矿区矿石为单钼型硫化物矿石。

3.6 矿床的氧化特征

该矿床剥蚀程度浅,地表局部可看到辉钼矿化,氧化作用并不强烈。通过钻孔的物相分析证明矿区没有明显的氧化带和混合带。

4 矿床成因

4.1 构造控矿特征

老定沟钼矿床是马壮-老定沟矿床的一部分,在成因上受构造、岩体、围岩及其蚀变的明显控制。构造对矿区的成矿作用十分明显,矿区内成矿前的北西向构造带和成矿期微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了矿化的富集部位。

4.2 岩体控矿特征

4.2.1 矿化与岩体的时空关系

老定沟钼矿床与燕山中期侵入的斑状二长花岗关系十分密切,是成矿母岩。据矿田内1∶5万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结果,成矿元素的水平分带十分明显,Mo异常的浓集区与东鱼库岩体及其热变质带范围十分吻合,钻探工作证实:矿体、岩体及其热变质带分布的一致性,充分说明矿化与岩体侵入的时、空关系十分密切。

4.2.2 岩体产状与矿体的关系

老定沟钼矿体分布于岩体的外接触带外约40~400 m的范围内,平面上呈不规则椭圆状,矿体产状与岩体一致,外倾。

4.2.3 围岩蚀变与矿化的一致性

由于岩体产状的影响,矿区的热变质与热液蚀变围绕岩体四周。钼化强度与围岩的热液蚀变类型之间的关系较为明显,矿化较好部位,多位于钾、硅化带分布范围,其矿化强度主要与蚀变强度成正相关关系,即蚀变较甚部位,矿化相应也较好。

4.2.4 围岩岩性差异与矿化的关系

从矿区的野外观察和各种测试结果来看,矿化对岩性没有严格的选择作用,只要构造有利均可矿化成矿,但由于含矿岩石的化学成分、矿物颗粒有所差异,反映出来的矿化强度亦有所不同,由透辉石、硅灰石角岩类和矽卡岩类3种钼矿体可以看出,前者主要是受微构造节理、裂隙控制为主,构成细脉状辅以细脉浸染状,后者则为浸染型为主。须说明的是,矿区所有矽卡岩并非全部矿化成矿,仍与微构造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和埋深有关。

综前所述,主要矿体赋存于老定沟花岗斑岩体外接触带中,矿化对围岩没有明显的选择性,与多期次构造活动所形成的次级裂隙的密集程度有关。蚀变与矿化同期形成,与矿化有关的热液蚀变主要是硅化和钾化,有用矿物为单一辉钼矿。矿石主要构造为细脉状(充填脉状)、交错脉状和星散浸染状。总体特征与斑岩型钼矿相似,故该矿床为矽卡岩-斑岩型钼矿床。

4.2.5 找矿标志

(1)1∶5万水系沉积物和重砂测量成果表明,该区Mo元素异常面积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并与白钨矿、辉钼矿、锰族、铜族等高温重砂矿物组合异常相重叠,因此,化探异常是找矿的有利靶区。

(2)在异常区内,有出露的花岗斑岩体,特别是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是矿体赋存的有利空间。岩体中的钼含量高达40~100 mg/kg,即高于维氏花岗岩的40~100倍。

(3)多组断裂交汇处、背斜的近轴部位、层间裂隙密集发育的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

(4)在以脉状分布的黄铁矿化、萤石化、硅化、绿泥石化蚀变中,伴随有高、中温白钨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金属矿物的蚀变带是找矿的间接标志;矽卡岩带及石英脉、石英-钾长石脉蚀变带是找矿的直接标志。

[1]罗明玖,张辅民,董群英,等.中国钼矿床[M].郑州:河南科学出版社,1986.

[2]乔怀栋,黄任远,刘良才,等.洛南—豫西南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与钼矿成矿关系的研究[R].许昌:河南省地质矿产局科研所,1985.

[3]张燕平,赵荣军,陈金铎.豫西南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报告[R].许昌:河南省地质调查院,2000.

[4]吕伟庆,付治国.综合信息找钼-东沟钼矿找矿实例分析[J].中国钼业,2005,29(4):10-13.

猜你喜欢
辉钼矿斑岩矿化
玉龙-芒康一带斑岩型铜多金属矿找矿前景分析
柚皮苷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的影响
天然辉钼矿尺寸调控对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影响
大麦虫对聚苯乙烯塑料的生物降解和矿化作用
基于复合胶凝材料的CO2矿化养护实验研究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新型高效辉钼矿抑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研究①
东天山赤湖地区原生晕异常结构特征对寻找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指示意义
辽宁调兵山西调斑岩型钼矿床特征及找矿标志
铁矾渣中有价金属的微生物矿化-浮选回收可能性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