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向驱动下的海宁家纺新未来

2014-12-17 09:47梁瑞丽苏珍珍
中国纺织 2014年8期
关键词:纺城海宁纺织品

梁瑞丽+苏珍珍

当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一个热词,中国的传统制造业和传统市场都在面临着全方位的挑战。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和产业集群刻不容缓的使命。对于当下之许村而言,任务更为艰巨。

家纺城市场:春风得意

分析海宁家纺崛起之原因,海宁中国家纺城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环节。22年来,作为家纺品牌的孵化器和展示平台,海宁中国家纺城在市场大潮中保持着个性,总是走在行业发展的前沿,保持着整体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许村家纺向品牌集群的转变。

如今的海宁中国家纺城已经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家纺装饰布、沙发布一级批发市场、集散中心和中国沙发面料交易领军市场。回顾中国家纺城的发展,同样与许村产业集群的优势分不开。许村是生产基地,全国各地家纺市场的产品都是从这里分销出去。用海宁中国家纺城董事长姜仲民的话来说,“除生产基地优势外,我们还有一支庞大的销售队伍,全国有几万人都是从许村的市场和企业拿货,这也是市场得以发展的一个基础。”

未来的海宁中国家纺城会有这样的变化?姜仲民坦言,除了做好沙发布窗帘布这一特色,家纺城接下来还要走大家居融合的道路。“‘大家居这个概念行业一直在提,现在时机正一步步成熟。如何将建筑的软装整合起来,通过风格、色调的搭配,达到整个软装门类的融合,将是家纺城市场今后的一个重点工作。”

市场是桥梁,关键是让不同门类的企业通过市场这个平台进行联姻,单个企业做大家居会比较难,但是如果不同门类企业通过市场联姻在一起,将会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姜仲民指出,“如何在大家居潮流中不落伍,家纺城主动承担起市场的引导责任最关键。”

“家纺城要更多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办市场,市场不只是卖商品,更重要的是提供服务。在这个意识转变的过程中,市场内部人员素质和市场内经营者素质的提升是最大的挑战。市场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企业,但每个企业的工艺都不一样,只能靠经营户自己去领悟,引导他们去钻研,培养他们探索的精神。另一方面,设计人员的画稿能否为企业接受,企业是否有正确的市场眼光,企业接受后有没有平台进入市场,从而接近消费者,将产品变成商品,这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让企业、市场、营销、设计的精英人才进行大融合,这已经成为新时代、新背景下海宁中国家纺城的责任。

为了推动市场档次和规模,促进许村家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的联动,2012年底,投资6亿元,占地21平方米,以五星级市场标准投资建设的海宁中国家纺城国际贸易中心破土动工,并将在8月的2014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上进行落成典礼。

在海宁许村镇党委书记朱伟强看来,拥有新形象的市场,带给许村和海宁家纺的,必将是新的前途。

“家纺贸易中心将以打造大家纺、大家居一站式采购平台、展示平台为主旨,集市场经营、展览展示、总部商务、信息发布、平台建设于一体,将成为一个高档次,国际化,功能齐全的中央商务区,是海宁家纺类产品面向全球的一个展示的窗口。建成后的家纺贸易中心年成交额可增加约30亿元,按现在家纺城年交易额60亿元的发展趋势,海宁中国家纺城年交易额有望突破100亿元。”朱伟强介绍说。

他认为,在许村家纺的新渠道建设上,中国家纺城的市场平台可以和海宁家博会的展会平台互为补充,良性互动。中国家纺城平台为海宁家博会办展提供了实体依托,把流动的客商留在了许村;海宁家博会平台为市场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制造了更多的商机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家纺城的知名度。

与此同时,以中国家纺城作为实体店的电商模式正在兴起,一条线上线下联动的营销新渠道正在逐渐开辟。

“虽然新的家纺城国际贸易中心才刚刚落成,但是我们其实已经收回了成本,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家纺城在盯住交易量的同时,未来,一定要力求发展成为行业的标杆。”朱伟强表示。

家博会:乘风破浪

2012年,本刊曾做过一期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下简称“海宁家博会”)的专题报道,盘点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海宁家博会。通过对近年来海宁家博会的回顾,展现“中国布艺名镇”的成长志、发展史,以此透视许村家纺行业的前进轨迹。

“长期以来,许村的很多企业都忽视了品牌问题,小企业无力运作品牌,这是我们不可回避的发展现状。也正因此,我们家博会的办会宗旨就是要提高许村企业的品牌意识,同时,把我们的品牌推向中国乃至世界,这也是我们政府这么多年来坚持办会的一个心声。”许村镇党委书记朱伟强说道。

今年8月23日至26日,2014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又将依约在海宁许村举行。从2001年开始连续14年成功举办的海宁·中国家用纺织品博览会已成为行业内知名的家纺类展会,每年吸引国内外数千专业采购商云集许村。由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纺织行业分会主办、海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一年一度的海宁·中国家纺博览会,已成为许村的一道靓丽风景,也成为海宁经贸的一个重要标识和贸易窗口。

就在去年以“集成·创新·共赢”为主题的海宁家博会上,许村新产品展示周、千人采购团集中进企业、海宁家纺校企对接合作论坛等活动相继举行,企业、客商、专家、设计师等各种力量汇聚许村。2014年的家博会,更是以“美好生活、缘起许村 ”为主题,将家纺“经纬艺术”与“许村家纺历史”相结合,在固定的空间里,寻求多变和突破。

谈到突破,每年的家博会都力图推陈出新,有层次地提高。今年家博会有一项特殊的环节就是征集新的家博会LOGO,科学、系统地宣传海宁家博会品牌形象,增强家纺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新家博会LOGO将按照计划在2014海宁家博会开幕式上正式启用。

小小的举措,却是许村家纺进一步打开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愿望。“我们希望吸引更多的年轻创意人才,让更多年轻人知晓许村的家纺品牌,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但家博会缺乏统一的视觉,在视觉推广上较为薄弱,并且历年来前来参加家博会的客户层年龄层偏大,且多停留在面料采购上。因而需要征集新的家博会LOGO,科学、系统地宣传海宁家博会品牌形象,增强家纺企业的品牌意识和创新能力;拓展海宁地方家纺产品国内外市场,营造新的商机。” 朱伟强说道。

为更好地进行企业技术改造,今年的海宁家博会还特别增加了纺织设备展,届时将邀请全国各地的具有实力的纺织设备商来许村进行纺织设备的展览工作。

创意设计大赛:工与学不再脱节

2003年落户许村的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已成为行业内设计师成长的摇篮。去年“海宁家纺”正式冠名创意设计大赛,实现了大赛历史上首次由产业集群进行冠名,对打造海宁家纺产业集群品牌产生了更为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一直以来,许村家纺企业能够生产世界一流质量的产品,但是还缺乏世界一流的研发,一流的品牌,这个是许村的短板。“从政府引导的角度讲,我们先把集体品牌打响,来带动企业创牌的积极性,把海宁家纺升级成为品牌的一个集群,也就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迈出了成功的一大步。再者,大赛可以促进校企联合,促进产学研用,促进许村家纺产业发展的同时,来助推我们全国家纺研发、设计能力的提升。”朱伟强说道。

“创意大赛最难的地方在哪里,就是产学研相结合。我们要做地就是要力求弥补这种脱节,那就是要把工学联系不起来这种状态改变,让更多有创意地学生去了解市场和工艺,而不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同时,要加大推广成果利用。”朱伟强说,这一点,也是2014年“海宁家纺杯”最大的改变。

在中国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的精心组织和浙江海宁许村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4年“海宁家纺杯”又推新举措:增设单项奖,推出更多,更有特色的设计作品;在保持原有奖励的基础上,为金奖选手提供免费参观2015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家纺展的机会;建立校企对接平台,印制获奖选手和参赛院校名录,更有效地帮助设计院校和设计师与行业对接,为参赛学生实习就业提供机会,为企业吸纳更为合适的人才。

刚刚过去的7月,“海宁家纺杯”初评工作圆满结束,评选结果在中家纺网站上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公示,并于8月下旬在海宁家博会上进行正式发布及颁奖,随后在8月27日开幕的2014年中国国际家用纺织品及辅料(秋冬)博览会上举办大赛获奖作品展。

设计是家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产业发展的灵魂。“海宁家纺的发展理念就是以设计为核心,加强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海宁市家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会长曹铎馨看来,要将海宁的家纺行业逐渐升级为以设计为主的家纺行业,将现有的平台由生产制造中心,发展为商贸中心乃至全球的布艺设计中心,这将是海宁家纺未来发展的方向。

猜你喜欢
纺城海宁纺织品
纺织+非遗,让传统文化在纺城“潮”起来
平凡的人 伟大的事
永远跟党走
深入市场调研,推进“以展荣市”
天下奇观海宁潮
试探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8年1~2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进口商品结构统计
2017年1~1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商品结构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