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剽牛舞的历史起源与其他民族舞蹈的共异分析①

2014-12-17 01:10朱晓红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9期
关键词:独龙族劳动舞蹈

朱晓红

(湖南省吉首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拉姆”又名“拉木”为独龙语,意为“跳舞”,独龙族舞蹈英文名为Dulong dancn,多为祭祀性舞蹈,均为集体舞和“纳目萨”(巫师)跳的单人舞,队形只有两横排交叉行进和逆时针方向圆舞两种。其舞蹈的主要道具是刀与铓锣,舞蹈时,刀为道具,铓锣为伴奏乐器。通过文献资料调研了解到在古代,独龙族舞蹈一方面是祖先在祭祀仪式中跳的舞,如:剽牛舞、祭亡灵舞、跳鼓舞、锅庄舞等,现如今该项目已演变为一种集健身、娱乐、观赏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独龙族节日文化中非常的盛行;另一方面是模仿劳动所产生的舞蹈:狩猎舞、祝福舞、播种舞等。

1 独龙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独龙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同世界上的其他少数民族舞蹈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远古时代。唐代以前,在汉文史书中找不到其民族的确切文献记载,但根据独龙族是属于古代氐羌系统的民族,从氐羌系统的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各民族的活动范围看,独龙族应属于氐羌部落发展中的一支独立的部落,当时部落中“撬”即为现在的独龙族。由于“撬”族长期以来处在闭塞落后的状态中,与外面交往甚少,所以不为外人所知。翻阅云南的地方史籍,独龙族舞蹈在远古时期没有确凿的文献记载。1919年在云南广南阿章寨发现的西汉铜鼓“广南鼓”腰部(见图1),镌刻着用直段式花纹隔成的14个长方框,框内均刻有两个系带状裙和头饰羽翎的裸体人,两个身着羽饰的人手执利斧,分别演示着剽牛(砍牛)和持斧起舞的情景,舞人装饰漂亮,舞姿飘然优美。这个画面描述了古代剽牛祭神,手舞足蹈栩栩如生的场面。据说“这种场面也数见于云南战国、西汉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中”。古代铜鼓花纹有不少是描绘音乐、舞蹈、水上驾舟、剽牛、牧牛、春播祭仪等许多场面,从铜鼓的图面中所反应的社会内容分析,祭祀舞蹈大概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出现,或者说已形成雏形。独龙族是有语言,无文字,靠刻木结绳传递信息的民族,独龙族人们在集体劳动和集体生活中产生了口头文学创造——神话,神话是独龙族祖先早期的口传文学创作。在漫长的远古社会独龙族产生了许多的神话传说。从独龙族《创世纪》神话传说中,可以推测独龙族舞蹈在中古时代开始有发展。故事《彭格彭请客剽牛》中记载“在主人的场院里,大家围着牛,唱起剽牛歌,祝愿来年丰收;随着链锣的节奏,跳起了剽牛舞,祝愿主人来年更加幸福……。”生动的描述了节日当时欢庆歌舞的画面和剽牛的盛宴,神话故事反映了独龙族早期人类社会舞蹈形。

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独龙族的原始先民们一直从事集体的采集、狩猎、捕鱼活动,在集体劳动中,为了收获或保护生产者,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另一方面,舞蹈是原始先民对劳动动作的模仿,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手足和身体按着劳动的韵律进行摇动,而以动作的形式再现某一劳动过程的时候,就形成了舞蹈。比如:传授劳动、生产知识所跳的“织布舞”;在狩猎前后所跳的“狩猎舞”;在婴儿出生后表示“除垢”“洗礼”的“祝福舞”;在播种前祈祷神灵,种子不被害虫毁坏的“播种舞”;装扮成凶禽猛兽的“祭鬼舞”等。据了解这些舞步大都简单,不复杂。现如今的独龙族歌舞中还保存了许多反映原始祖先们生产生活的原始歌舞。在独龙族的剽牛仪式中,两个巫师喝足酒后,手持长竹矛或铁矛,从两旁慢慢地跟着锥锣的声音,有节奏地一步一个小跳跃,边舞边靠近牛。这种一蹶一拐的原始舞蹈,就像是猎人在围捕野兽之前的动作,生动地再现了围猎这一生产过程。此时,众人也围圈跟着锥锣的节奏跳牛锅庄舞。随着锥锣的节奏,众人身体一前一后的摇摆,手掌一上一下,一左一右摆动,时而举到头顶上,时而又放下,脚步也随着节奏向前挪动,边唱边跳;时而高呼,时而又小声念祷。这就像是原始初民们在庆祝狩猎的场面。大小链锣齐鸣,众人齐唱齐舞,群情激昂。

2 剽牛舞长期流传中衍生的丰富形式

“怒哇德噜拉姆”为独龙语,“怒哇”指“剽牛”,“德噜”含有“召集全体氏族成员聚会”之意,“拉姆”为“舞”,全句意为“剽牛召集全体氏族成员聚会舞”,简称为“剽牛舞”,英文名为Oxen stabbing Dance。剽牛舞广泛流行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畔一带,是独龙族最具代表性的祭祀舞蹈,在不同的村寨,不同祭祀场合中有不同的称谓,它的突出特点是舞蹈始终贯穿剽牛活动。

剽牛舞的起源在民间传说很多,在独龙族《创世纪》的神话故事中也有提及,在马库、巴坡一带也有“剽牛舞兴起”的传说:独龙江流域曾流行过一场瘟疫,人们恐惧万分,便请巫师打卦问卜。测卦的结果是因为人类过上太平日子后,忘记了向各位神灵祭供,天神为此发怒便降下了这场瘟疫。人们急忙献粮献酒,并拉出几头牛“剽牛祭天”。祭仪中,人们敲起链锣,跳起舞蹈。经过几天几夜的狂舞,终于感动了天神,收回瘟疫。事后人们认为舞蹈挽救了众人的生命,便以舞蹈贯穿“剽牛祭天”的整个活动过程。

图1

独龙族“剽牛祭天”,多由某个较富有的人户,以个人的名义召集和组织全村寨的族人,以及远居各方的亲朋好友,来参加他所举行的“剽牛祭天”仪式。剽牛仪式,有以下4项程序。

第一,“开门仪”(独龙语“阿旧霸嘎达”)。由巫师和族中长者主持,他们手握长刀,在巫师的祈祷咒语中,围火塘跳“刀舞”。这段舞蹈的含意是驱逐屋内的邪运、恶魔出门,并求得神灵的允许,方能开门举行以下程序。第二,“开门仪”完毕,主人便开门宣布进行“新朗德甲”,意为“插木桩仪”。第三,“牵牛绕房仪”(怒哇克目等克里)。第四,也是最后一个仪式是“剽牛”。“剽牛祭天”一般进行3天,如果属于集体共献数头牛的祭祀仪式,则可达7~9天。过去,剽牛舞必须在祭祀活动(特别是剽牛)中跳,其他如结婚和娱乐场合、喜庆场合都不能跳。因为独龙族心目中剽牛舞属于宗教祭拜项目,如果不举行“剽牛祭天”跳剽牛舞会遭到神灵的惩罚。如今个别地方的年轻人在娱乐场上,也大胆地跳起了剽牛舞。这一举会遭到神灵的惩罚。如今个别地方的年轻人在娱乐场上,也大胆地跳起了剽牛舞。这一举动,使剽牛舞从祭祀舞蹈演变为自娱性民俗舞蹈。

剽牛舞共有50多个套路,大多数在剽牛舞场内进行。剽牛舞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有反映劳动、生活的“搓小米舞”“洗衣舞”“刀舞”;有反映对自然界崇拜的“望星星舞”;有反映喜悦欢乐心情的“欢跳舞”“蹦蹦跳舞”“硭锣舞”等;有反映狩猎劳动生产和模拟动物的“乌鸦舞”等这些具有特色的舞蹈艺术,如一幅幅通俗画卷,向人们展示着独龙族先民劳动、生活的历史情景。剽牛舞的基本动律主要体现在腿和脚部,下肢部位的动作变化无穷。舞蹈的节拍多为24,34和44,有的舞蹈是和寻混合使用,但为数较少。每拍都是四分音符,舞蹈时每拍击一下链锣。但这种一拍击一下链锣的节奏,多指中、小链锣而言,大硭锣因重量所限,只能每两拍或每四拍敲击一下。

剽牛舞有三种基本队形:第一种是逆时针方向围圈而舞,这类队形中还有舞蹈者自转或与舞伴相转而同时又要往大圆圈方向转的跳法。第二种是舞蹈者站两排并相互来回交叉进行舞蹈,在这种形式中,有时也有双方舞蹈者相遇后相互转小圈的形式。第三种是舞者在无固定的队形中,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跳去,这种形式多在众人从自家向剽牛场聚集或走在祭祀、猎场的山间小路上和在寨中游走时,边走边舞。

3 剽牛舞与其他民族舞蹈文化的共异分析

从各少数民族的历史渊源来看,各民族的舞蹈都经历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共同时期,在一样的社会背景下,因地理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有所不同,所产生的社会产物既有共性之处但又有所不同。

3.1 独龙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文化的共性

各少数民族舞蹈的起源具有共同性。独龙族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古代社会,在漫长的古代社会里,少数民族的原始先民们从事集体的采集、狩猎、捕鱼等活动,在集体劳动中,为了收获或保护生产者,进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一方面是劳动产生舞蹈。舞蹈是原始先民对劳动动作的模仿,他们在从事劳动的过程中,手足和身体按着劳动的韵律进行摇动,当人们为了满足对生产的渴望,而以动作的形式再现某一劳动过程的时候,就形成了舞蹈;另一方面,是祭祀产生舞蹈,原始先民们认为歌、舞的这种原始艺术具有神秘的力量,它可以感动人,也可以感动神灵,依靠人体的身体语言来表达对神灵、对万物的敬重,用祭祀的方式驱邪求福,可以求得神灵保护,祭祀舞蹈构成了祭祀仪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和劳动产生舞蹈是少数民族舞蹈起源的共性。另外剽牛舞与其他民族舞蹈特性也具有共性:民族性、传统性、神秘性等。民族性主要是指各民族舞蹈所体现的舞蹈特征都是具备本民族的舞蹈特性,这种民族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民族文化底蕴上,主要反映在:它的表现内容来自特定的民族,反映了该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民俗习惯,为该民族广大民众所敬爱,在该民族地域有着深厚的民族群众基础。传统性是指这种民族舞蹈具有历史继承性,是代代相传的,特定的民族文化背景下,在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具有该民族的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神秘性主要是指该民族稀有的地理、社会、人文环境产生的文化背景,所反映出来的物质表象让人感到神奇,让人不可猜测。

3.2 独龙族舞蹈与其他民族舞蹈文化的差异

剽牛舞因各自历史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观念形态不同,所处环境不同,与其他少数民族舞蹈在动作内容、表现方法、运动形式、运动风格及特点表现出与其他民族舞蹈不一样的文化风格。独龙族居住在比较偏僻的高山葱岭中,据《道光云南通志》记载:“俅人居澜沧江大雪山外,其居处结草为庐,或以树皮覆之。”这说明到了清代,独龙族的先民们还在过着原始人的生活。由于社会发展较为缓慢,独龙族一直还保持着比较古朴的原始风貌。剽牛舞与同他们的社会环境一样在表现形式上依然原始、古朴,动作单一、纯挚,多为集体舞蹈,领舞者大多是巫师。一年中,只有在“卡尔江哇”(过年节)、盖好新房、送人亡灵“阿细”时才唱歌跳舞,一般大家都没有时间聚在一起跳舞。另外,从明清以来的各种史籍中,对独龙族原始宗教的描述多为“最信鬼,每外出必须占卦”之类的记载,在剽牛舞的动作内容中大都与求神驱邪的观念相结合。

[1]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 云南卷(下卷)[M].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编辑部,1999.

[2]杨寿川.云南特色文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云南民族调查组.云南省独龙族历史资料汇编[M].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64.

[4]王大道.云南铜鼓[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M].1986.

[5]李金明.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史系列.独龙族文学简史[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

[6]王明东.独龙族的生态文化与可持续发展[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

[7]李金明.独龙族文化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探索,2009(5).

猜你喜欢
独龙族劳动舞蹈
整族脱贫后独龙族研究综述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云南独龙江地区独龙族民族医药特色与现状探析
最后的蝴蝶部落
——独龙族纹面女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云南贡山县6~80岁独龙族居民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