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丽
(海南医学院体育部 海南海口 571199)
21世纪中国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阶段,现代人每天所接收的信息量早已超出前人。在高速发展的这个时代,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今社会探讨的一大课题,尤其是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大学生要面临许多的人生问题,如学业、交友、适应环境等等,而医学院的学生不仅要面对普通大学生需要面对的各类问题,同时还要面对自己的专业特殊性所带来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使命,所以在其心理情绪稳定性的状况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及研究。
跆拳道运动对医学院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影响的初探。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测试工具为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Eysenck)编制的《艾森克情绪稳定性测验》测量量表,共有210道题,其中包含着7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有30道题。
1.2.2 对比性检验
以按照分层抽样原则从海南医学院全院选取的120名大学生,分成参照组与对照组,其中经常参加跆拳道练习的大学生60名大学生为参照组,参加其他运动练习或不经常参加锻炼的大学生60名为对照组。
1.2.3 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
所有获得的数据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统计整理及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参照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数据均采配对t检验。根据收集的资料及数据统计结果所反映的情况、资料等进行逻辑分析。
表1 对照组情绪稳定性因子数据
表2 参照组与对照组大学生情绪稳定性因子对比数据
从表1中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中的自卑感因子平均分值比,抑郁性因子平均分值比常规判定标准低了4~6分;焦虑感因子平均分值比常规判定标准低了2~3分;依赖性平均分值比常规判定标准低了4~5分;从而表明当代大学生对自己的价值判断评价较低,缺乏自信,抑郁心情值相对较高,且她们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较低,遇到事情容易灰心丧气,焦虑感相对较强,自我平静心态的调节能力较弱,在缓解某些不合理的焦虑情绪上较差,而且依赖性也较高,常会受到周围他人或事件的摆布,趋附权威,很少把自己视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不能以现实态度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常常依赖于他人或父母。
而强迫性因子平均分值比常规判定标准高2~3分;疑病症因子分值比常规判定标准平均高2~3分,自罪感因子平均分值比常规判定标准高2~4分;这表明当代大学生在学习生活方面过度仔细和谨慎,对自身强迫性的要求较强,同时比较在意自己身体健康状况,常会感到身体各部位的不适感,从心理上,希望得到他人的同情、关心和照顾,同时大学生较容易产生自责情绪,表现在常为社会道德舆论及良心的谴责困扰。
从表2中看出,经常参加跆拳道练习的参照组的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中的自卑感平均分值比常规判定标准提高了3~4分;抑郁性平均分值提高了4~6分;焦虑感平均分值提高了2~3分;依赖性平均分值明显提高了3~5分;与对照组相比,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强迫性因子分值比常模平均降低了1~2分;疑病症因子分值平均分降低了2~3分,同样与对照相比较后,也呈现出较小差异(P<0.05)。而大学生的情绪稳定性中的自罪感的平均分值与对照组相比则降低了不到1分,两组没有差异(P>0.05)。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跆拳道运动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中自卑感因子,焦虑感因子,抑郁感因子以及依赖感因子都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在强迫性因子与疑病症因子中也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而在自罪感因子方面则影响不大。艾森克认为:自罪感是人否定自己行为的一种感情,它是因为人做了与自己价值观相悖的行为举动,然后产生对自己的一种否定感情,个体具有适度的自罪感是有益的,但过分的自责常被列为神经症的特征之一。
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跆拳道运动对医学院大学生情绪稳定性是有一定比例的影响的。虽然情绪稳定性自罪感因子未能取得明显改善与提高,但这并不会干扰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提高与改善。艾森克也说过:“一定的自罪感是有意的,而且如果各因子得分基本落在其剖析图中线或竖线右侧,那么就表示其情绪是比较稳定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好的”。基于此研究的结论,可以认为跆拳道对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影响是显著的,并且跆拳道运动是改善和提高医学院大学生稳定性的有效手段,医学院大学生参加跆拳道练习对其心理情绪健康发展有着一定的实用意义及价值。
[1](美)James W.Kalat, Michelle N.Shiota.情绪[M].周仁来,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27.
[2]Gross J.J.The emerging field of emotion regulation:An integrative review[J].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1998(2):271-299.
[3]王玉芬.体育运动对提高学生情绪智商的作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9(S1):122-124.
[4]李娜.大学生抑郁情绪与体育锻炼干预实验[J].体育学刊,2001(4):32-33,36.
[5]陈聘美.女大学生情绪稳定性的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3(4):81-83.
[6]王正良.跆拳道训练对女青年的身心影响[J].鸡西大学学报,2005(2):14-15.
[7]董玉福.不同体育锻炼状况大学生情绪状态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4(3):345-346.
[8]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彭耽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5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