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资零售巨头纷纷在华“瘦身”甚至抽身而退时,永旺却像打了“鸡血”,发展战略开始由保守转为激进:大肆扩张购物中心,并将梦乐城作为中国的核心业态。
再造永旺?
从前任永旺中国区总裁兼永旺(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辻晴芳手中接棒后,羽生有希就肩负着辻晴芳未竟的使命:再造一个日本永旺。
羽生有希是永旺在中国的元老级人物。
自2006年起,她便全程负责“永旺国际商城购物中心”的筹建工作,成功打造了在中国的第一个郊外型购物中心。2011年,永旺中国总部成立之后,羽生有希负责中国区包括行政、人事、财务、法务及对外事务在内的工作。 2013年5月,羽生有希担任永旺商业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自此,永旺的发展战略由保守转为激进。
在外资零售巨头纷纷在华“瘦身”甚至抽身而退时,永旺却像打了“鸡血”,大肆扩张购物中心,并将梦乐城作为中国的核心业态,要在2016年前,在中国内地开出15家购物中心(梦乐城)。此外,长期偏安于华南、山东两个市场的业务也在蛰伏十几年后,将触角延伸到华东和华中区域。
从目前的迹象来看,永旺中国似乎不再止步于“画饼”,但在短期内实现突破也不现实。永旺必须打破过去发展“模式”的束缚。
如果将永旺过去在华的门店拓展历程画一个折线图,近似于一条直线,几乎没有起伏。
在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巨鳄忙着在全国跑马圈地,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时,永旺中国更像是一个“打酱油”的角色,不仅进驻的市场少,门店规模也微不足道。截至2013年底,永旺在中国内地仅有44家门店。
目前,永旺在中国的事业主要集中在京津地区、山东、江苏、广东及香港五个区域,主营综合百货超市(GMS)外,还拓展了商业地产开发、综合金融、物业服务、专卖店等多业态的经营,并正逐步扩展到湖北省、浙江省等区域。永旺落子武汉的华中首店将于12月开业,另外两家永旺梦乐城将在明后年陆续开业,分别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石桥,还有两家正在筹备中。
武汉是永旺进入华中市场的第一站,华东首店于今年4月在苏州吴中区开业。按计划,永旺将在2016年前在中国内地开出15家购物中心。据了解,永旺集团2014年至2016年间在华投资额或将超过1000亿日元(约52亿元人民币),比上一中期计划提高40%。
原本在华十分淡定的永旺突然加速前进,加码中国市场或缘于集团3年中期计划的改变。
2011年,永旺制定了中期经营计划,业务重点“转向亚洲市场”,将业务分为日本、中国、马来西亚三个板块,大力推进发展战略。
延续上一个3年中期计划,永旺继续加码亚洲市场。永旺集团表示,拟在3年内(2014年~2016年)投资约4000亿日元(约208亿元人民币)用于亚洲门店的开发与拓展,预计中期计划的总投资额将会达1.5万亿日元(约779亿元人民币),与此前3年相比,该投资规模翻了一番。对亚洲的投资所占比将从15%上升至25%左右。
虽然永旺没有提供其在中国的盈亏数据,但从永旺相关财报可以看出其营收在增加。在中国市场,永旺今年1~6月营业收入为805.05亿日元(约41.8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3%。营业损失为9.61亿日元(约0.5亿元人民币)。
2013年,永旺中国区业务的营业收入为1454.63亿日元(约7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28.8个百分点;营业损失为17.65亿日元(约0.92亿元人民币),较同期减亏6900万日元(约358.93万元人民币)。
永旺官网显示,永旺目前在日本国内外拥有200家以上的企业、近15000多家店铺,主要分布在日本、中国、东南亚。
永旺从1980年起进入马来西亚和泰国,开设了购物中心和超市。与之相比,永旺进入中国的时间稍晚一点,分别于1987年和 1996年进驻香港、广州,业态覆盖郊外摩尔型购物中心、综合百货超市、食品超市和便利店。永旺计划在2014年~2016年实现海外购物中心由36家增长至70家,海外店铺占店铺总面积的比例由27%增长至40%。?
在中国地区,永旺则“小步快跑”。2008年3月,永旺梦乐城(中国)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永旺方面对《中国连锁》记者表示,梦乐城是永旺在中国发展的核心业态。其旗下的综合百货、食品超市、便利店、金融、服务等业态将以购物中心为平台,进行整合发展。而北京昌平“永旺北京国际商城购物中心”的正式营业,宣告了梦乐城登陆中国市场的开始。
永旺表示,永旺梦乐城具备的优势在于适当投资及有效的运营管理模式,依地区发展进行购物中心的设计、投资、招商和运营。
能否翻盘?
尽管永旺雄心勃勃,但对于“喊口号”式的扩张,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噱头,是说给日本国内股民听的。
事实上,过去永旺也曾多次放出豪言,但最终落空。2008年永旺表示5年之内新开30家门店,2010财年发布中国门店总数破百计划,2012年开始每年开设1~3个购物中心,而这些计划均未能如期完成。
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先庆则认为,永旺在中国的项目推进慢,宣传力度也不够,有时候有保留地公开信息,外界不知道永旺的最终意图。“日本零售企业在中国的相关资料和透露的信息太少,且不愿和大家交流。”
外界对永旺能否实现目标也存在诸多疑问。利群百货董事会秘书张兵猜测,永旺这次提出的大开发计划可能只是概念,战略上这么定,但整个项目的建设和开业有周期,有先后顺序。如果第一家梦乐城不是太理想,后期可能会有调整,甚至是放缓。刚开始提出的概念越大,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包括在招商过程中影响力也越大。
在总部加码海外市场的策略下,永旺中国区的指标“被增加”,永旺梦乐城能否打破魔咒,避免重蹈GMS业态在中国失意的覆辙?endprint
事实上,在永旺把重心转向购物中心之前,其在中国区的表现并不如意,华南地区近两年连续亏损。
永旺(香港)百货有限公司2014年上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永旺(香港)中国业务仍在亏损中,华南区的29间店铺亏损840万港元。永旺华南区去年亏损1.6亿港元。
尽管永旺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门店1996年在广州开业,但其在华南地区的门店扩张步伐十分缓慢。截至今年6月,永旺在华南地区仅拥有29家门店。
从业绩表现来看,永旺中国自2005年上榜中国连锁百强,位列67位后,最高曾位列第30名。2013年拥有44家门店的永旺排在中国连锁百强榜单的64位,门店数量和销售规模远远落后于家乐福和沃尔玛。
在中国内地,永旺不同地区分属不同公司管理。广东地区主要由永旺(香港)百货有限公司直接投资,在山东和京津地区则由永旺总部单独投资。
对于永旺在中国谨慎扩张的态势,和君咨询合伙人文志宏表示,永旺的企业战略决策可能受中日关系的影响。“永旺做的基本属于民生业态,企业安全问题是要考虑的因素,这可能导致永旺在华战略举棋不定。”
这种考虑不无道理。2012年9月,“抵制日货”运动使日本永旺在青岛市内的店铺设施遭到了破坏。
此外,在人事安排上,永旺高层不够本土化,所以决策迟缓,这会导致管理上出现问题。同时,永旺对“本土化”和市场公共关系处理等方面也都不擅长。目前在中国有100多位高层管理人员,其中当地员工占比只为约15%。永旺似乎也感受到人才方面的压力,表示“我们现在正加大力度进行培养(本地人才),今后争取将这一比例提高到50%”。
文志宏认为,从产业整体发展情况看,永旺确实错过了中国零售业最好的发展时期。但目前中国零售业仍存在转型、升级和并购机会。购物中心在社会消费品里的贡献率,欧美为30%,中国不到10%,还有发展空间。
显然,很多零售企业也视之为机会。中国许多内外资零售企业也争相当起“地主”,发力购物中心。永旺“老乡”华堂计划在中国内陆地区开设多家购物中心(SC),沃尔玛亦加码中国商业地产投资,宜家未来则将在中国10个左右的重点城市寻找开发运营购物中心的机会,步步高等内资企业一直是零售与地产并重发展。
陈立平认为,零售商做商业地产会更多地考虑顾客、业态组合、集客等问题,意在长远发展。从这方面说,零售商做商业地产比住宅商做地产更有优势。
但零售企业做地产也并非一帆风顺,Tesco乐购的乐都汇兵败中国就是很好的证明。Ret睿意德高级董事王玉珂认为,商业地产是商业和地产的结合,零售商对地产开发环节不大懂,国内零售商做地产在开发、节奏把握等很多方面做不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