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摘 要:
为了更好的解读教学语言,采用调查法对其使用状况进行调查,从语用规律性角度对教学过程中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天马行空,脱离教学语境;出语伤人,违背礼貌原则;华而不实,违背合作原则;语言平淡,方式风格单一四种违背语用规律性的表现。提出遵循语用规律,树立语境教学观;增加语言色彩,掌握教学语言艺术;提高教师素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议,为教师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学语言;语言运用;规律性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14501
1 概念界定
语言运用,简称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特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言语交际活动。语言的运用有变异性也有规律性,人们的语言运用是动态变化的也是有章可循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为目的而使用的一种工作语言。教学语言从属于语言,合理使用教学语言的基础就是遵循语言运用的规律。
教师语言运用的规律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教师语言运用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语境就是师生双方在言语行为过程中用语言表达思想、交流情感和理解话语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背景语境。语境参与、协助话语的表达和理解,是言语行为的条件,对话语生成和理解有制约作用。教师在使自己的话语适应特定语境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具体含义,这些都是有规律可循的。第二,教师语言运用必须遵循语用原则。语用原则是制约教师合理选择语言手段有效表达话语意图的原则。语用学普遍认可的语用原则有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等。合作原则是美国学者格赖斯提出的,他认为,在言语交际中,为了保证会话的顺利进行,谈话双方必须共同遵守合作原则来达到预期目的。合作原则包括真实、适量、关联和方式准则。礼貌原则是英国学者杰弗里·利奇提出的,他认为,礼貌是言语交际的普遍现象,是人与人交往时言语谦虚恭敬的表现。礼貌原则包括得体、慷慨、赞誉、谦虚、一致和同情准则。第三,教师选择恰当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会提高教学效果。要表达就会有方式,有形式才便于区分,人们为表述一定语义会将不同的方式方法结合起来,将语法语义统一起来,从而达到不同的交际价值和交际效果。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语用意义,可以更恰当的表达说话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语言运用过程中违背规律性的表现
2.1 天马行空、脱离教学语境
语言环境对语言运用有很强的制约作用,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有意义。就教学语言来看,教师要使自己的话语适应特定课堂环境,包括适应语言内部的上下文语境和语言外部的情景语境及背景语境。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教学语言严重缺乏语境意识。首先,表现为缺乏上下文语境。从调查数据来看,有25.64%的教师上课时喜欢说题外话,教师为开拓学生眼界或显示自己知识渊博,会天南地北、东拉西扯,补充的课外知识有时高达整个课堂的一半以上。有些教师没有上下文钩联的意识,在实际教学中将教学目标抛于九霄云外,上课前不认真备课,不充分熟悉教材,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教学游离题旨、教学语言随便散乱、随意引申、无限发散、夸夸其谈,这就造成了教师占用宝贵课堂,传播无用信息的结果。其次,表现为缺乏情景语境意识。有些教师脱离课堂环境,教学缺少真实交际语境,不能根据需要综合运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师生关系等各种情景因素,顾此失彼。有些教师不能按照教学任务的相关要求创设语境;不能通过言语诱发,还原生活的本来面目,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语境中;不能通过设置情景语境使学生获得直接感受。最后,表现为缺乏背景语境意识。有些教师不考虑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专业背景、学科特点、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局限,不能引导学生根据具体语境理解知识的具体含义。
2.2 出语伤人、违背礼貌原则
近年来,话语霸权和语言暴力在课堂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且存在泛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69.1%的学生认为教师存在话语霸权,有44.3%的学生认为教师所使用的批评性语言带有讽刺挖苦意味。教师的话语霸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角色歧视和语言专制两方。角色歧视表现在:教师从进入教室的那一刻起,便以知识占有者自居,扮演着一个训导者、领导者、管理者、评判者的角色;语言专制表现在:陈述某个观点时,习惯于用居高临下的态势,用说一不二的语气,滔滔不绝地说,总是先入为主做出绝对权威的结论。由教师话语霸权控制的制度化的课堂里,学生的思想被禁锢,表达单一丧失充满灵性,学生被物化,个性、见解、差异得不到尊重,课堂会变得无趣失去精彩。语言暴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三大校园伤害之一,表现在:教师采用侮辱谩骂、讽刺嘲笑、当众揭短、孤立冷落等手段致使学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语言暴力会滋生出许多负面的东西,批评时阴阳怪气、愤怒时揭底嘶里、激动时大喊大叫,这些非常规的教学语言并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师用比较式、告状式、谩骂式、呵斥式、挖苦式、孤立式、结论式、记账式、预言式等多种粗暴的语言来讽刺、挖苦学生,靠“管、卡、逼、骂、训”来约束学生,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逆反心理,最终学生会远离教师、排斥课堂。
2.3 华而不实、违背合作原则
课堂言语交际的表现形式是会话,而会话的前提是合作。实际上,很多教学语言的使用,有意无意的违背了合作原则的真实、适量、关联和方式准则。首先,违背了合作原则的真实准则。教学以传递信息、讲授知识为主要任务,信息和知识的真实性是其基本要求之一。很多学生对教师无条件信任,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的话语并不真实,而是假话、大话、空话或缺乏根据的话;有些学术界有争议的不确定的问题,教师妄下定论;有些没有求证的网络信息,教师肆意传播。其次,违背了合作原则的适量准则。很多教师对教学语言的度把握不够准确,有的认为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喜欢在课堂上堆砌词藻、滔滔不绝、长篇大论,71.2%的学生认为课堂讲授语言过多,但缺乏师生语言互动;也有教师会使学生感到信息量不足,特别是遇到难点要点时,有些教师故弄玄虚、装腔作势,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以适量的话语传递适量的知识。再次,违背了合作原则的关联准则。教学语言杂乱不清晰、晦涩不显豁、繁琐不简洁,教学语言与教学任务不相关。最后,违背了合作原则的方式准则。还表现在当学生出现不合作的情况时,教师不是使用耐心和方法,把学生引入到交流中来,而是强行把违反合作原则的学生驱逐出交流队伍。
2.4 语言平淡、方式风格单一
长期以来,许多教师认为:教学语言的方式和风格应该由教师性格和喜好决定,而实际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教学语言的方式和风格更利于教学。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课堂仍然存在教师一堂满灌,学生笔记不断的现象,教师的教学语言方式单调,85%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语太多,73.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提问语很少具有启发性,35%的学生认为教师严肃冷峻,指令性语言使用太多,缺乏引导语。有些教师不善于把握声调、语速、音量和语气的变化,37.2%的学生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语音没有起伏,口语表达单调,枯燥乏味,没有感染力。教学语言从风格上看也比较单一,有64.2%的学生希望教师能使用多种风格的教学语言,81.3%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变得更加的幽默风趣。27.9%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书面语表达不规范,教师的板书洋洋洒洒、行云流水,学生看的云里雾里、不明所以。12.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体态语使用太过单调乏味,5.6%的学生认为教师的体态语使用比较随意,只有8%的学生对教师体态语的使用感觉比较满意。
3 教师遵循语用规律性的路径探析
3.1 遵循语用规律,树立语境教学观
语境是言语行为的条件,对语言的使用具有生成、确定、补足等制约作用,离开语境,就无所谓语用意义。语境教学观是遵循和运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学观念,其基本原理是:教学要顺应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背景语境的变化,要根据师生交际的言语环境的特点和语境教学途径,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它包括上下文教学法、情景语境教学法和背景语境教学法。上下文教学法,即运用上下文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运用该法要确立上下文意识,注意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析策略,树立全局、联系和整体的观点,做到由整体到部分,再由部分到整体的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的教学。它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时,从课程整体出发,上下钩联,围绕上下文,依托上下文,根据上下文,联系上下文,在钩前联后中促进学生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情景语境教学法,即利用情景理论来指导教师教学的一种方法。它直接指向言语交际能力,主张教学即交际,要求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生个体、师生关系、时间地点、交际氛围各种情景因素,避免顾此失彼。在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习目标,使教学内容具体、真实、集中,要了解教学对象做到因材施教,利用课堂交际空间效应,调整师生人际距离。背景语境教学法,即运用背景语境理论来指导教师教的一种教学方法。背景语境包括言语活动赖以发生的知识背景、社会背景、历史背景、民族文化背景、生活经验、思维方式和语言文化等因素。它们制约着学生的表达层次与理解深度。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背景语境因素的作用,联系语境因素,提高教学效率。
3.2 增加语言色彩,掌握教学语言艺术
教师的语言艺术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恰当地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等一系列表达技巧、方式和方法。口才之于教师,有如眼睛之于射击,枪炮之于战士,是必备的工具或条件。口耳相传仍是最主要的教学形式,称职的教师一定具有活生生的、深入人心的、动情的语言,一个教师若空有满腹经纶却不会表达,将是件令人惋惜和遗憾的事情。教师的语言艺术除了语言使用标准规范,还应该自然流畅、温润清晰、丰富充实、饱含激情、生动形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兴趣、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特点,注意变化语言的外在形式,要掌握教学语言的表达技巧和修辞技巧。首先,合理使用语速语调。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修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语调在主旋律上应保持清新、平稳,在平稳之中再加以变化,做到稳中有变。语言要有一定的亮度和强度,声音过弱过低会使学生听起来困难并且易产生疲劳感。教师要在把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合理调节语速。在语速的控制方面,要灵活应用强调、停顿的应用技巧,使教学过程和谐、有效。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讲究语言修辞技巧。在教学活动中,要针对表达内容、对象和语境,筛选、过滤出最精炼的恰如其分的表情达意的词句,尽可能用简明的语言表达深刻内涵。还要能自如的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巧妙的运用比喻、对比、双关、反语、借喻、讽刺等多种修辞手法,给语言增加许多色彩,可使教学语言形象生动,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获得美的享受。
3.3 提高教师素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言为心声,话语霸权和语言暴力发于口却源于心,它折射出教师道德修养的缺失和专业发展的滞后。教师能恰当、得体的使用富有智慧和美感的教学语言,需要经过长期的刻苦磨炼。良好的教学语言源于教师高尚的师品师德、职业态度、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教师要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必须具备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岗位、博采厚积、务实求变的个性品质。教师要丈量社会责任、学生期望与自己能力的差距,提升人格魅力与学术魅力。教学即交往,建立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师生间有效沟通的前提。称职的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丰富的思想世界和鲜活个性的个体,尊重学生的情感、人格、独特的感受和不同的发展可能,容许和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和不同的见解,要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进步的参与者、探索者。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与学生真诚对话,欣赏和理解每个学生,对学生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立之以信、见之以范。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批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批评的前提是爱学生,要让被批评的学生从中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正因如此,教师应掌握批评的技巧,讲究批评的策略,就事论事、公正合理,力求在不伤害学生的情况下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邢福义,吴振国.语言学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895.
[2]张锐,万里.教师口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7781.
[3]孔凡成.语境教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15.
[4]王彦才,郭翠菊.现代教师教学技能[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5114.
[5]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12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