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路径探析

2014-12-16 11:52:20杜鹏
现代商贸工业 2014年23期
关键词:身份辅导员政治

杜鹏

摘 要:

高校辅导员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公民,才是教师,他集政治人、经济人、学术人、教育者、服务者五重标识于一身。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身份标识的解析,提出了构建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的路径,以期为实现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身份标识;激励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23008702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承担着对学生德行养成、人性完善的职责。随着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嵌入,高校辅导员身份也从制度外转向高等教育内,那么高校辅导员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群体,如何有效的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与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绩效,成为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1 高校辅导员身份的五重标识

高校辅导员首先是人,然后才是公民,才是教师,按此逻辑,其至少集政治人、经济人、学术人、教育者、服务者五重标识于一身。

作为人,其具有经济人的现实需要,以追求个人利益,满足个人利益或效用的最大化。目前,辅导员经济人身份属性往往存在着定位不清、地位不高、发展平台狭窄、工作量大、待遇不高等问题与困惑。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高校辅导员物质经济、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求的无法实现。作为公民,其具有政治人的人格特征,在最基本的政治主体单元和最活跃的政治活动单元,拥有公义性诉求的权力和义务。作为辅导员,应当关注民生,关心时政热点,通过一定的政治参与途径维护自己及其他群体的合法权益,在重大政治决策和相关社会公义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权力,履行自身义务。作为教师,具有学术人的现实诉求、教育者的职业追求和服务者的新价值需求,其学术人身份、教育者身份、服务者身份标识是由其职业背景和职业取向所决定的,高校辅导员要以学术知识创新与传播为轴心,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变化,去拥纳全新学生观,使学生服务工作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但目前高校辅导员学术人角色的式微和异化,工作的繁杂性和事务性,造成了其服务意识淡薄,学生服务工作不到位,甚至落入学生事务性工作的困境中去,已经影响和阻碍了辅导员自身发展。

2 基于身份标识的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路径

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身份标识的解析,为能有效的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与工作热情,提升工作绩效,合理有效的激励策略必不可少。

2.1 引入民主参与机制,积极营造参与性组织氛围

引入民主参与机制,营造参与性组织氛围,增强辅导员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有利于辅导员政治人角色特征的实现。与其让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不如引入有效的民主参与机制,让他们参与到学校学生工作建设中来。一方面,让辅导员以各种方式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工作中去,鼓励他们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谋划策、建言献策,提出创新性、科学性工作方式方法;另一方面,引导辅导员积极参与到学校的各类活动及日常管理中来,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发扬主人翁精神,作为高校的一员,有责任有义务去参与到学校发展中来。同时,要积极营造参与性组织氛围,加大辅导员在高校活动和日常管理的参与度,提高他们的影响力,高校管理者要以协商、咨询的态度展现对辅导员的信赖,有效实现信息沟通,实现高校管理者与基层辅导员之间的信任与支持。辅导员只有真正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各类活动及日常管理工作中来,才能理解自身角色价值,增强主人翁意识,满足辅导员归属需要。

2.2 关注辅导员核心需求,提升辅导员角色满意度

“心理授权理论认为,有效的激励能激发个体内向的积极体验,强调要能满足个体的多种需要,尤其是核心需要”。对许多高校辅导员而言,生理需要、经济回报已经不再是主要的价值追求,他们更加希望得到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情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才是其核心需要。但一直以来,辅导员社会地位都较低,辅导员被当做学生的“保姆”,其职业声望不高,其工作被认为毫无技术含量,辅导员感受不到他人对自己工作付出的尊重和认可,更别提自我实现,这就导致自我价值感较低、职业倦怠等问题的出现。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关注辅导员核心需求,满足辅导员情感和尊重需求,融入情感激励和环境激励,高校管理者要经常与辅导员之间开展学工例会和民主座谈活动,通过活动进行感情沟通,倾听辅导员心声,尊重辅导员的劳动成果,积极去了解辅导员的个人需求和实际困难,以此加强情感激励。同时,高校应积极去营造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氛围,让广大教职员工理解并尊重辅导员工作,只有辅导员工作得到其他教职工的认可和尊重,才能有效提升辅导员工作积极性。通过积极关注辅导员的核心需求,才能提升辅导员角色满意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辅导员从最初的利己经济人向自我实现的人转变。

2.3 明确辅导员工作角色定位,实行辅导员工作再设计

明确高校辅导员工作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通过合理的工作再设计,会极大的提高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高校辅导员工作角色和岗位职责定位除了政策法规规定外,其他的基本上都为空泛、缺乏操作性的。高校辅导员是从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但很多时候却与专职任课教师有着明显的差距。高校辅导员“不仅承担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要负责一些行政、教学管理等事务,工作非常繁杂,致使很多人都认为凡与学生有关的事务应全由辅导员负责,各职能部门也习惯地将一些与学生相关的工作交由辅导员落实”。这就导致辅导员整天忙于应对各类事务性工作,造成工作角色定位混乱,发挥不出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和潜心研究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不能够专而精的去做好教育服务工作。高校应该明确学生工作的发展态势、思路和理念,制定出可行性发展目标,对辅导员工作实行再设计,进而推行辅导员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网格化、目标化管理,明确工作任务,这样有利于了解自身角色期望,提升工作能力、工作自主性,同时,通过工作角色定位,使辅导员工作本身富有激励意义,让其在工作中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去研究,去成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努力成为优秀教育者、学生工作服务者和学术人。

2.4 提供组织支持,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

组织支持对高校辅导员来说至关重要,当他们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关心、支持、认同和尊重时,会在内心产生一种无形的激励,使他们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更好的发挥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去教育服务好广大师生。在辅导员激励中,组织支持发挥着核心作用,它能满足辅导员各种身份角色的需要,有助于辅导员感知自身价值和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感。高校可以着力在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晋升机制、辅导员培训、学工组织管理等方面入手,为他们提供强大的组织支持。高校要加强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管理,建立辅导员发展目标和培养计划,建立一套相应的辅导员培训机制,向辅导员提供学习、交流、培训机会,同时,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安排辅导员进行学历的进修,选拔优秀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在辅导员晋升方面,要建立合理的晋升机制,对于希望从事学生管理岗位的,应鼓励和允许辅导员在学工系统或其他系统晋升,对于希望从事教师岗位的,则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中来,为其职称的晋升提供平台,切实解决好辅导员的出口问题。学工组织管理方面,建立服务于辅导员,并能驱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实现工作任务的组织目标,界定好职责范围,明确奖惩,激发竞争,激励创新,建立和完善学工例会、研讨、总结、表彰制度,搭建辅导员科研平台,构建科研创新团队,更好的激发辅导员交流沟通和学术造诣。

参考文献

[1]曲正伟.教师的“身份”与“身份认同”[J].教育发展研究,2007,(4A).

[2]毛成.基于心理授权的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07).

[3]周宪斌.完善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9,(10).

猜你喜欢
身份辅导员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3
跟踪导练(三)(5)
他们的另一个身份,你知道吗
互换身份
放松一下 隐瞒身份
今日教育(2014年1期)2014-04-16 08:5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