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李安“父亲三部曲”的结构主义解读

2014-12-16 07:53薛玉洁
视听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老朱李安儿子

薛玉洁

“父亲三部曲”是李安的早期作品,包括《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三部影片。在这三部影片中,李安将东西方文化碰撞时产生的无奈与困惑娓娓道来。

笔者在下文中运用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相关理论来对“父亲三部曲”的影片进行初步分析。

一、影片概述:文化冲突与文化交融

根据结构主义理论,结合“父亲三部曲”的影片分析,可以发现影片中贯以始终的是对中西方文化关系的讨论,归纳起来经历了如下转换:

在“父亲三部曲”中,李安的关注重点和艺术表现的中心是三个传统的中国家庭在面对不同文化的冲击和现代生存背景下所体现出的解构与重组,以及在此过程中人物情感的变化和人生追求目标的调整。

在电影《推手》中,留学美国的朱晓生毕业后在美国成家立业,娶了洋媳妇玛莎组成了中西合璧家庭,父亲老朱在退休后为了与儿子团聚而来到了美国。影片以老朱与玛莎独处的早晨开始,逐渐深入地体现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矛盾冲突不断爆发,最终使老朱离家出走。此后,老朱在其打工的餐馆因受到歧视而大打出手,被警察逮捕。此时,影片的冲突达到了高潮,老朱心中渴望三世同堂、和睦相处的生活愿望完全破灭,他宁可一人独处也不愿再回到儿子的家。自己一人在中国城中凭教授太极拳谋生,短暂的中西合璧家庭宣告结束。老朱与陈太太谈话的场景——飘扬的美国国旗,似乎暗示着这两个来自东方的空寂灵魂依旧处于强势的西方文化的压迫之下。

影片《喜宴》中的父亲形象代表着中国传统家庭的伦理观念。他要解决的已经不仅仅是两代人能否在同一个屋檐下和谐相处、共同生活的问题——能否认同和接受作为同性恋的儿子所组成的非正常家庭正是摆在他面前的难题。在西方社会,同性恋已经被大多数人所理解和接受。而在中国,同性恋仍然受到歧视,特别是那些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老年人。在影片中,当父母得知儿子的“婚姻”只是为了应付他们,而实际上早已组成了同性恋的家庭时,备感痛苦。在影片最后,导演李安采取了折衷的办法来解决矛盾——威威怀孕并生下孩子,以此解决了高家传宗接代的问题,伟同的父母也对同性恋家庭采取了默认和接纳的态度。

影片《饮食男女》表现的是现代家庭的解构和重组。影片沿着“饮食”和“男女”两条主线,饮食文化既是老朱和三个女儿维系感情的纽带,也是他们生活欲望的一种象征。而表面看似传统守旧的老朱在宣布自己将与锦荣再婚的时候,将影片剧情推向了高潮。女儿们各自成家,父亲也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原来的家庭被彻底解构了。然而,最为叛逆的二女儿却买了父亲原本要出售的老房子,独自回到老房子烹制父亲教她的美食,当父亲前来品尝她精心烹调的菜肴时,父亲的味觉恢复了——父女之间的隔阂消弭不见。虽然传统的家庭被解构了,但新的家庭又重新组织了起来。

二、叙事结构:“父亲三部曲”中的二元对立

二元对立理论认为:当研究对象被分解为一些结构的成分后,研究者就可以从这些成分中找出对立的,相互联系的排列、转换等关系,而这些关系或结构又总是体现为两事物被置于相互对立的位置,形成区别和对比,从而产生另一层次上的各自的意义,研究者因此可以从另一个角度重新认识和把握对象结构的复杂性。

1.“文化根源”的二元对立

“父亲三部曲”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前期,其中《推手》和《喜宴》的故事发生在美国,《饮食男女》的故事则以台湾为背景。三部影片的人物都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老年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美好愿望:三世同堂、传宗接待、儿孙满堂、和谐相处等等。这与西方文化所推崇的个性独立、性解放、追求自由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以《推手》的开幕为例。影片此时几乎没有一句对白,以人物的肢体动作和影片的画面构图来突出两种社会文化的对立:身穿中式服装的老朱慢条斯理地打着太极拳、练书法,而一头金发的玛莎则坐在电脑前焦躁地写作;吃饭时,一个吃中餐,一个吃西餐。两人表面上的客气和淡漠也暗示着难以真正地交流。又如在影片《喜宴》中,赛门在高父母来到美国之后送上了在他看来非常实用的血压计和去皱纹美容霜作为礼物,但在中国的习俗中,送礼却讲究的是吉利而非实用。在婚庆仪式中,中国人崇尚热闹、喜庆,以红色作为主色调,而这些与西方人安静地在教堂里举行婚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父亲三部曲”于细微之处体现着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对立,而造成这种对立的根本原因就是不同的社会文化所衍生出的不同的传统习俗、处世之道、人际关系等。

2.“期望父亲”与“现实父亲”的二元对立

三位父亲对于自己的子女都带有中国式的“期望”:或者期望儿孙三世同堂,享天伦之乐;或者期望儿子传宗接代,延续血脉;或者在艰辛中守护自己的家。虽然它们都符合中国的传统精神,但当其与现实相衔接时,却带来诸多不适,甚至显得格格不入,“期望父亲”与“现实父亲”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映照。

以《喜宴》中的父亲为例。他辗转的人生经历使他极其看重“根”的延续。在中国的传统伦理观念中,“种”的传承有重要的地位。父亲渴望儿子成家立业、传宗接代,完成家族“根”的延续,这是“期望父亲”的角色。而在现实中,儿子是同性恋,他有一个不被中国正统观念所认可的同性恋家庭,父亲的期望在现实中完全破灭。

父亲们的“期望”在中国传统伦理观念中具有社会基础,但面对快速发展而又多变的现实时,这些期望与子女的个性和社会现实的冲突就开始激化,造成如此的两难的局面:要么子女们放弃自己渴望的生活,要么父亲的期望被无情地毁灭。

3.坚持与妥协的对立

影片中的三位父亲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中,其原有的地位都是强势、受人尊重的,但随着环境的改变,他们渐渐丧失那样的地位,蜕变成了再普通不过的老年人。境况的改变使得他们逐渐改变了自己原有的生活态度,放弃了原有的价值理念。其从最初的坚持己见到消极退守、不予交流,继而又有条件地妥协,直到最后打破僵局开创新生活。

以《喜宴》为例。初到美国的父亲,仍旧坚持着作为一名退伍军人的自信,挺胸抬头地行走于纽约街头,顺从的儿子紧随其后。父亲坚持中国传宗接代的传统,让儿子成家立业,坚持依据传统举行一场热闹的喜宴。这里的父亲,既是遵循中国传统精神的家长,又是尊重个体平等的朋友,但这样表面的“尊重”下却是父亲在压抑着自己的不满。他对现实的妥协,既是无奈的选择,又是以退为进摆脱危机的处事态度。

三、影片结构:“父亲三部曲”的组织模式

“父亲三部曲”中,李安通过细腻的镜头画面,展现出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生活图景。从叙事结构上来说,三部影片都采用了好莱坞电影中惯用的单线性结构叙事模式和多线性叙事模式两种方法。

影片《推手》以老朱安静的太极拳场景和儿媳玛莎焦躁的写作场面形成的鲜明对比开头,使影片极具视觉冲击。影片以东方文化代表的父亲作为主要人物,文中千丝万缕的矛盾也都围绕父亲而展开。

影片《喜宴》以“结婚”为主线,连接着整个影片的五个主要人物。影片开头采取了音画分离的处理办法,正在健身的高伟同和高母的同期声拼接在一起,画面中筋疲力尽的儿子和声音略显兴奋的高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强烈的反差也表达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旨。

以上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单线性结构叙事模式,而《饮食男女》则采用了多线性叙事模式,影片中的人物关系更为复杂,叙事焦点更为隐蔽,但它所讲述的依旧是一个中国传统家庭所面临的困境。

通过对三部影片的分析不难发现,三部影片虽然采取了不尽相同的叙事模式,但都遵循着类似的叙事结构:父亲(母亲)与子女看似平静地生活着→父子(父女)间产生矛盾→父子(父女)经历痛苦的挣扎与抉择→双方妥协,呈现大团圆结局。

结语

有关“父子关系”的影片一直是李安作品的主要题材,他可以说是多角度、深层次关注和反映父子题材的第一人。“父亲三部曲”以父亲作为一个符号承担起沉重的文化内涵,象征传统的东方文明中强大的父权力量。在“父亲三部曲”中,父亲的形象都经历了由强势、自信到无奈、迷茫再到释然、解脱的转变过程,这似乎成为一种趋势。相比现代文学中的父子关系,李安的父子关系叙述更加平和中庸,贴近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猜你喜欢
老朱李安儿子
青梅竹马
不做房间里最聪明的人
打儿子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妻子不在家
老朱的菜园
儿子
发誓怪圈
老朱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