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菊花
(包钢医院检验科 内蒙古包头 014010)
腹泻是儿科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发病的原因既有直接的原因[1],也有继发的原因,即由于患者的其他系统的疾病导致的消化功能的紊乱而造成的疾病。目前临床上,支原体肺炎在儿科中的发病率也较高,而许多研究[2]中发现,支原体感染肺炎的患儿往往还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泻现象。本研究中,随机选取了在我院因支原体肺炎就诊的患儿47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发生腹泻的情况,现将研究的结果进行报告如下。
随机选取于2012年4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的儿科就诊的患有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470例,其中男患儿252例,女患儿218例,年龄在1个月到7岁之间,平均年龄(3.6±0.3)岁。将患儿按照其年龄分为3个小组,分别为低龄组、中龄组和大龄组。低龄组的患儿为1个月-3岁之间,共有234例患儿;中龄组的患儿为3岁-7岁之间,共有135例患儿;高龄组的患儿为7岁-12岁之间,共有101例患儿。所有患儿均表现有发热、咳嗽等的临床症状,且均排除其他系统疾病对本研究结果的影响。患儿在入院当日进行胸部X线检查,并将采集的标本送检。
(1)应用胶体金法诊断试剂对轮状病毒进行检测,其他的病原体检测时,进行标本的涂片,显微镜下进行检查以及进行常规的菌群的培养[3]等。
(2)对患儿用药前、后的情况进行分别的检测,并记录检测的结果。
表1 低龄组234例患儿用药前后的检测结果情况
表2 中龄组135例患儿用药前后的检测结果情况
将所得的数据录入SPSS 18.0数据库,采用X2检验或者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
(1)低龄组的患儿中,治疗前腹泻的总例数为68例,占29.06%;中龄组的患儿中,治疗前腹泻的总例数为10例,占7.41%;大龄组的患儿中,治疗前腹泻的总例数为5例,占4.95%。低龄组患儿中出现腹泻的例数明显高于中龄组和大龄组患儿,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2)不同年龄组患儿用药前后的检测结果情况比较。低年龄组中,患儿用药后出现腹泻的次数明显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龄组中,患儿用药后出现腹泻的次数明显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年龄组中,患儿用药后出现腹泻的次数明显高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3。
(3)低龄组患儿中,用药治疗后,轮状病毒导致腹泻的例数明显低于用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影响了患儿肠道内的菌群平衡,导致腹泻。
支原体感染是临床上常见的引发患儿出现急性下呼吸道感染[4]的原因之一,其作用机理主要是病原体感染患儿后通过释放过氧化氢以及核酸酶等的物质诱发机体的免疫功能使之产生抗体,造成患儿细胞的溶解和坏死。此外,肺炎支原体还能引发患儿出现其他系统的疾病[5],多方面地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消化系统的疾病。调查研究表明,多数被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以及腹泻等的情况,尤其是在冬秋季这种腹泻高发的季节更加显著。
支原体感染的肺炎患儿其抵抗能力以及免疫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大大增加了其出现腹泻的可能性。在本研究中,患儿出现腹泻的情况与患者的年龄密切相关,其原因可能为年龄偏低的患者表现为更加弱的免疫能力,对抗外来疾病的能力较差,因此,在支原体感染后,出现腹泻的几率也就明显高于年龄稍大的患儿。此外,本研究中的病原学的检查结果显示,患儿用药前合并有轮状病毒的情况相比较用药后更加明显,这也提示出了腺癌患儿感染肺炎支原体引起肺炎感染后,患儿抵抗能力下降的一个原因是轮状病毒等病原体的感染。然后,患儿在用药治疗后,合并真菌感染的情况呈现增加现象,这也说明了,患儿在大量应用抗生素治疗肺炎的同时,破坏了正常肠道的菌群寄生状态,造成了肠道的紊乱,继发出现腹泻。
总上所述,在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时,要合理进行抗生素的使用,在保证治疗疾病的同时,避免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的菌群的失调而引起患儿的腹泻,增加患儿的痛苦,降低临床疾病的治疗效果。
表3 大龄组101例患儿用药前后的检测结果情况
[1]汪伟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检验[J].社区医学杂志,2011,9(23):25-26.
[2]安建光,祁淑琴.异丙嗪、金双歧治疗小儿病毒性腹泻120例[J].社区医学杂志,2011,9(10):12-13.
[3]熊勤.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的临床检验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2013,26(1):112-113.
[4]黄四爽.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腹泻检验分析的临床意义[J].吉林医学,2012,22(19):4080-4081.
[5]钱庆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0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