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燕
2001年,Anderson等对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修订,并从知识与认知过程两个维度来重新划分与界定学习目标,提倡使用“分类表”对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进行分类,从而实现“教—学—评一致性”[1]。目前国内使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进行教学评价的研究较多,但使用该理论进行教学设计的研究较少,笔者在本研究中应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对《护理心理学》的教学过程进行设计,以期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表是一个二维表格,行和列分别由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构成,知识维度与认知过程维度相交之处构成分类表的一个个方格。任何一个强调认知的教学目标,无论是外显的还是内隐的,都能够被归于该表的一个或多个方格之中[2]。知识维度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四大类别[3]。①事实性知识:包括学科专家用于学术交流、理解以及系统地组织学科的基本要素。由术语知识、具体细节和要素知识组成。②概念性知识:包括关于分类和类别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知识,是更为复杂的、结构化的知识形式。由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原理和通则的知识及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组成。③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某事的知识。由具体学科的技能和算法的知识、具体学科的技能和方法的知识及确定何时使用适当程序的准则知识组成。④元认知知识:是关于一般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由策略性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和关于自我的知识组成。认知过程维度包括记忆/回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认知类别[4]。记忆/回忆包括识别、回忆两个认知过程;理解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总结、推断、比较和说明7个认知过程;应用包括执行和实施两个认知过程;分析包括区别、组织和归因3个认知过程;评价包括检查、评论两个认知过程;创造包括产生、计划、生成3个认知过程。
在对2012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两个班学生(共46人,其中女生40人,男生6人)教学过程中,选择一些章节的内容(如感觉知觉的概念和特性、行为主义疗法、认知疗法等),设置合适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包括课堂讲解、课堂练习、小组讨论等授课方式,使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表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制定测评活动。以“行为主义疗法”为例介绍分类表的具体使用情况。以一个案例导入和组织教学过程,案例的主要内容是描述了一个考试恐惧症的女孩的症状,提出一系列问题:①分析恐惧情绪产生的原因和机制?②可以选择何种治疗技术,缓解女孩的考试焦虑?③该治疗术的步骤和程序是什么?
2.1 制定教学目标 通过完成本教学案例,笔者预期学生能达到4个目标。教学目标1:习得关于“行为主义疗法”的不同类型及适应证和各自的优缺点。依据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该目标从知识维度上看,属于概念性知识,认知过程是回忆和理解。教学目标2:为该女孩选择合适的行为治疗技术。属于概念性知识,认知过程是理解中的分类。教学目标3:根据心理治疗和系统脱敏疗法的相关知识,为该女孩设计治疗的程序和步骤,属于程序性知识。应用或创造的认知过程,如果完全可以套用该治疗的程序和步骤时,属于应用的认知过程;如果还需要对程序或步骤进行调整,则是创造的认知过程。教学目标4:体验自己在面对考试时恐惧、焦虑的程度,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缓解,并评价疗效。要求学生能够评价自身感受及应用该技术后的效果,属于元认知知识,是评价的认知过程。各教学目标在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表中的位置见表1。
表1 陈述的目标、教学活动和测评在分类表中的位置
2.2 实施合适的教学活动 为了实现上述4个教学目标,设计、实施了4个教学活动,以期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在分类表中的位置见表1。教学活动1:回顾前面介绍过的行为主义的基本理论,对所有理论进行分类,并指出不同类别的理论可作为不同行为主义治疗技术的理论基础。这一教学活动是为实现本次案例教学的准备活动,以实现教学目标1。教学活动2:讲授行为主义疗法中的5种主要疗法:放松疗法、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厌恶疗法、正强化技术,采用了举例说明、对比、分析讨论影视录像等手段,并结合案例为“考试恐惧症”的女孩选择合适的疗法,这一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理解概念性知识,实现教学目标1和教学目标2。教学活动3:结合“考试恐惧症”的案例,为该女孩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程序和步骤。这一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应用或创造程序性知识,实现教学目标3。教学活动4:指导学生进行放松训练的演练,报告自我感受,并应用于实际生活情境的紧张状态下,评价放松疗法的效果。让学生在考试紧张或其他紧张状态下,为自己进行系统脱敏治疗,评价疗效。这一教学活动是为了让学生能准确的认识自我和调整自我,实现教学目标4。
2.3 测评 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测评。测评1:通过课堂练习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各种类型的行为主义疗法的记忆、理解程度。测评2: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不断巡视,一方面监控他们的进展,确保每个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同时也可以获得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真实评价。测评3: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考试恐惧症”案例的讨论结果进行汇报,给予评价。
3.1 一致性问题 从表1可以看出,教学活动是以目标为导向设计的,测评活动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为了促进学生学习而进行的,使用分类表基本实现了“教—学—评一致性”,使教学活动的设计和测评更有的放矢。
3.2 教学活动具有学习和测评的双重功能 使用教学活动双重功能的主要优点是通常能够增强测评的真实性,提高教学效度。但也有其弊端,如教学与测评同时进行,会影响测评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另外,教学活动的双重功能会造成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之间的概念模糊[5]。
3.3 测评问题 从本案例的教学过程可看出,测评主要采用了非正式和正式两种测评方式,测评1、2是非正式测评,用来确定学生前3项教学目标的学习进展情况,实际上是形成性测评。测评3是正式测评也是总结性测评。测评不是在课堂结束后进行的,而是嵌入教学中的,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的。
[1] 李伟成.教学的目标、活动与评价之独立性与一致性刍议[J].教育导刊,2013(2上半月):64-66.
[2] 吴红耘,皮连生.修订的布卢姆认知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09,29(2):92-96.
[3] 盛群力,褚献华,马兰,等.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9-11.
[4] Krathwoh DR.A revision of Bloom’s taxonomy:An overview[J].Theory Into Practice,2002,41(4):212-218.
[5] 安德森,克拉思沃尔,艾拉沙恩,等.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完整版)[M].蒋小平,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