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钰薰
永州古称零陵,因柳宗元的《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为世人所知。其实,永州十分美丽宜人,它位于长江中下游,毗邻桂林,属丘陵地形,喀斯特地貌,是典型的江南风景。虽说我生长在永州,但对它的一些风景古迹却不曾“亲临观光”。所以,趁着闲暇,我开始了一次对身边风景的亲近之旅。
迴龙塔是明嘉靖壬戌年的零陵籍朝廷要员吕藿捐资在潇水东岸边修建的,目的是震慑水患,保永州太平。
且不说能不能镇住水患,但此塔结构之精巧、奇特,实为湖南砖石塔之罕品。它坐北朝南,塔高38.36米,呈平面八角形,外观七层,内实五层,塔呈阁楼式,塔身中空,内外筒体之间设螺旋形青石阶梯,可盘旋而上,直达塔顶。每层东南西北四方均开有券门,由此可以走出塔门,外绕塔身环行,远眺四周景色。双筒体的组合结构,配以每层台阶进出方向的不同,有如迷宫。绕塔仰望,塔顶宝葫芦似与彩云相接,成为潇水岸边一道亮丽风景。
在烟雨缥缈中,远看迴龙塔宛如一幅着墨深重的水墨画,不知道是我们在看塔,还是塔在看我们。
萍洲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四年,因地处萍洲岛而得名。明代徐霞客来访此地,称萍洲在湘口之中,潇湘潆洄,恰如龙口之含珠。
南北走向的书院依岛而建,分前、中、后三个院子,进了山门便来到最南面的前院。前院门庭是半圆形的长廊围成的院子,为萍洲书院嘉礼、宾礼、乐舞、闲适的场所。
走进大门,穿过大堂,便是中院。院落中间有清代遗留的青石甬道,甬道两旁植有十六株古桂,有的树龄两百余年,枝叶纷披,覆盖了整个院落。中秋时节,十六株桂树全部开放,香飘满天,在此读书论学,尤见雅致。
中院和后院被横廊隔开,从横廊的尽头向另一边望去,一层层的圆形拱门相嵌,让人仿佛进入时间隧道。
过了中门便是后院的讲堂和奎星阁。讲堂为半开放式的大厅,正面为“十六字心传”楷书,即《尚书·大禹谟》所载舜告禹之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为尧、舜、禹三圣心传,是中国古代治道与学术的最高境界。而奎星阁则是书院的藏书之所。
沿中轴线两边的建筑,有清淑堂、清慧堂、夷犹馆、北渚馆、上善馆、含珠馆、儒行斋、经义斋。
在这里,最触动我的是书馆的静和美。桂花树、青石路、翠竹林、荷花池,还有雕花的拱门、圆形的围廊、参天的古树、层层递进的院子、绕岛的河水……不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一幅唯美的画。
最后到达的是李达广场。李达铜像矗立在广场南面,往下走,目光所及则皆是乡村葱绿的生机景象,故居前的一塘荷花更是开得正艳,雨后的荷叶上盛满晶莹的水珠,微风过处,荷叶翻转,满池涟漪,几只鸭子悠闲地游着。到了故居,经过修缮后的木屋盖着小青瓦,显得宁静、庄严。
从围屋正中的大门进去,便是李家院子。院子正中的堂屋上挂着箔金的“蓄德延年”木匾,与两边的陪房和前面的围屋围成一个院子。干净、整洁、实用、布局严谨,是我对这个一千多平米的院子的总体印象。堂屋、围屋、陪房、天井,合理有序,显示出院子主人的远见,也见证了这个家庭曾经的兴旺。故居出门左边的墙壁上,还保存着李达同志亲笔题写的“辅仁小学”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
“画图曾识零陵郡,今日方知画不如”,走过家乡的一草一木,触摸家乡的一物一景,体味家乡的人文历史,仿佛听家乡诉说着她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风风雨雨。走近她,了解她,更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