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短篇素材锦囊(七)琦君短篇小说《髻》素材精解与运用

2014-12-15 09:38锦上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35期
关键词:姨娘人生母亲

锦上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主要著作《青灯有味似儿时》《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三更有梦书当枕》《橘子红了》等。琦君作品至情至性,温柔典雅,再加上笔致婉约,文章自有一种吸引人的风采。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张张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本期,我们一起来解读琦君的经典短篇《髻》。

小说速读

故事以“我”,一个天真的小女孩的回忆展开——幼时的我,便痴迷于对母亲如云般长发的玩赏之中。我觉得母亲之所以快乐幸福,引以为自傲的定是那“美得跟葡萄仙子一样”的秀发。

每年的七月初七,是乡下妇女的洗头日。“女为悦己者容”,洗过头发的母亲,乌油油的柔发像一匹缎子似的垂在肩头,进进出出,忙忙碌碌,笑容挂在眉眼之间。因为这一天是父亲久出而归的日子,母亲寂寞的心一定在急切地盼望父亲的归来。

父亲终于回来了,不是独自,而是带给我一个姨娘,一个比母亲更美丽更年轻的女人。姨娘洗头从不拣七月初七,一个月里洗好多次头。洗完后,还用新式的头油。姨娘请了包梳头的刘婶,总是变换各式各样的发型。

从此,母亲的世界渐渐黯淡下去,一把小小的黄杨木梳子,再也无法理清母亲心中的愁绪。失去爱人的关注与眷顾,母亲在这样郁郁寡欢的落寞中垂垂老去。

我长大后,在上海求学。不久,姨娘因事来上海,带来母亲的照片。三年不见,母亲已白发如银。姨娘絮絮叨叨地和我谈着母亲的近况,我低头默默地听着,想想她竟就是使我母亲一生郁郁不乐的人。

定居台湾后,我唯一的亲人只剩下姨娘。多少年过去了,我望着衣着简朴、脸容哀戚、红颜已逝的姨娘,这个使母亲悒郁一生而母亲最终也不再恨的女人,我的内心深处也产生了一种与她相依为命的情愫。

人生,什么是可以留住的?什么又是永恒的?爱恨痴贪,一切都如烟云过眼,渺不可追。

主题提炼

琦君的作品写得最为动人的是怀乡思亲之作,《髻》便是其中的代表作。文章巧妙地选择了发髻这种女子青春美丽的象征物为载体,回忆了母亲与姨娘两个女人从韶华俏丽到年老殁世的人生历程,一幅幅承载女性人生情感的画卷展示在读者面前。我们分明感受到人生历程中的两种境遇冲撞心扉:爱情与美丽带来的欢悦明朗,衰老与孤独带来的凄凉伤感。两段人生的写照,两种境遇的感观,使人如历其境。

素材运用

关键词:宽容 慈悲

不久,姨娘因事来上海,带来母亲的照片。三年不见,母亲已白发如银。我呆呆地凝视着照片,满腔心事,却无法向眼前的姨娘倾诉。她似乎很体谅我思母之情,絮絮叨叨地和我谈着母亲的近况。说母亲心脏不太好,又有风湿病,所以体力已不大如前。我低头默默地听着,想想她就是使我母亲一生郁郁不乐的人,可是我已经一点都不恨她了。因为自从父亲去世以后,母亲和姨娘反而成了患难相依的伴侣,母亲早已不恨她了。我再仔细看看她,她穿着灰布棉袍,鬓边戴着一朵白花,颈后垂着的再不是当年多彩多姿的凤凰髻或同心髻,而是一条简简单单的香蕉卷,她脸上脂粉不施,显得十分哀戚,我对她不禁起了无限怜悯。因为她不像我母亲是个自甘淡泊的女性,她随着父亲享受了近二十多年的富贵荣华,一朝失去了依傍,她的空虚落寞之感,将更甚于我母亲吧。

在幼年琦君的心中,觉得造成母亲一生郁郁不乐的罪魁祸首就是姨娘,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成年后回忆往事,提笔写下此文的琦君并没有控诉抨击,在她看来,岁月自会冲淡一切的恩怨,人世的爱恨悲喜终将归于过眼云烟。所以,她以一颗深沉的博爱慈悲之心,在无形中宽容了所有的矛盾。她自己曾说:“我深感这个世界的暴戾已经够多了,为什么不透过文学多多渲染祥和美好的一面以作弥补?”

关键词:时光流逝

来台湾以后,姨娘已成了我唯一的亲人,我们住在一起有好几年。在日式房屋的长廊里,我看她坐在玻璃窗边梳头,她不时用拳头捶着肩膀说:“手酸得很,真是老了。”老了,她也老了。当年如云的青丝,如今也渐渐落去,只剩了一小把,且已夹有丝丝白发。想起在杭州时,她和母亲背对着背梳头,彼此不交一语的仇视日子,转眼都成过去。人世间,什么是爱,什么是恨呢?母亲已去世多年,垂垂老去的姨娘,亦终归走向同一个渺茫不可知的方向,她现在的光阴,比谁都寂寞啊。

我怔怔地望着她,想起她美丽的横爱司髻,我说:“让我来替你梳个新的式样吧。”她怅然一笑说:“我还要那样时髦干什么,那是你们年轻人的事了。”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光流转、韶华易逝,是琦君忆旧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以上几段文字,笔触细腻,作者以姨娘从青丝变白发,从梳理时髦发髻到怅然拒绝的时光流转的过程,点染出人生易逝的永恒主题。值得注意的是,文字中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也是一次心灵的涤荡。在苍茫的时间的河流中,曾经的爱恨,都终将被冲洗得淡然无痕。

技法锦囊

巧用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母亲年轻的时候,一把青丝梳一条又粗又长的辫子,白天盘成了一个螺丝似的尖髻儿,高高地翘起在后脑,晚上就放下来挂在背后。我睡觉时挨着母亲的肩膀,手指头绕着她的长发梢玩儿,双妹牌生发油的香气混着油垢味直薰我的鼻子。有点儿难闻,却有一份母亲陪伴着我的安全感,我就呼呼地睡着了。

文学作品中,常常运用象征手法,借助具体形象,暗示特定事理。如以百合象征纯洁,以莲花象征清廉,以竹子象征品行。在《髻》中,琦君构思奇巧,不着痕迹,以发髻象征年轻女子的青春。如上段文字,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文笔,细细写出母亲年轻时梳理发髻的情形,一个清丽恬然的女性形象就在这描摹中凸现出来。

我们全家搬到杭州以后,母亲不必忙厨房,而且许多时候,父亲要她出来招呼客人,她那尖尖的螺丝髻儿实在不像样,所以父亲一定要她改梳一个式样。母亲就请她的朋友张伯母给她梳了个鲍鱼头。在当时,鲍鱼头是老太太梳的,母亲才过三十岁,却要打扮成老太太,姨娘看了只是抿嘴儿笑,父亲就直皱眉头。我悄悄地问她:“妈,你为什么不也梳个横爱司髻,戴上姨娘送你的翡翠耳环呢?”母亲沉着脸说:“你妈是乡下人,哪配梳那种摩登的头,戴那讲究的耳环呢?”

这段文字,是父亲带回姨娘后,作者对母亲的描写。母亲原本引以为傲的髻儿,现在看来却“实在不像样”。这时,髻象征的是母亲心中打不开的心结,母亲心中脆弱敏感的情思,被作者巧妙地融在了髻里。endprint

猜你喜欢
姨娘人生母亲
小姨娘
姨娘,让我再送您一程
耳 环
耳环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给母亲的信
独一无二的你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