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拉:诺贝尔和平奖最年轻得主,为我们的权利抗争

2014-12-15 00:23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2014年35期
关键词:诺贝尔和平奖教育权拉拉

一个17岁的少女应该是什么样的?对于很多人来说,17岁应该是明艳活泼、无忧无虑的最适合做梦的年龄。但对于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孩马拉拉·尤素福·扎伊来说,年纪轻轻的她已经为争取女童教育权战斗了多年,她的一句名言是:“如果一代人没有拿过笔,就会接受恐怖分子递过的枪。” 10月10日,马拉拉和另一位印度儿童权利人士萨蒂亚尔希共同分享了2014年诺贝尔和平奖。现年17岁的马拉拉由此成为最年轻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马拉拉1997年出生于巴基斯坦斯瓦特山谷,而她对于教育的热爱与执着源自她的父亲。她父亲齐亚丁在当地为男孩女孩们开设私立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对抗在巴基斯坦的性别歧视。而对于女儿,他说过一句话:“我没有束缚她的翅膀。”2008年,塔利班取得了斯瓦特地区的控制权,禁止女童接受教育。同年,有超过400所学校被关闭。齐亚丁把马拉拉带到了白沙瓦,就在那里,她发表了名为《塔利班为什么敢夺走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的著名演讲。当时她才11岁。2009年,不到13岁的马拉拉开始为英国广播公司写博客,以亲身经历批判塔利班武装组织禁止女孩上学的政策以及恐怖活动。就在她开始写博客之后的没几天,所有女校都被关闭了。

2011年12月,她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国家青年和平奖”,并成为这一奖项的首位得主。在获得肯定的同时她也受到塔利班武装的憎恨和威胁。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在乘校车回家途中遭塔利班枪手暗杀,子弹穿过头、颈,嵌入肩膀,一度生命垂危。幸运的是最终救治成功。

而之后,她的故事已经被世人知道了。为表彰马拉拉不畏塔利班威胁、积极为女童争取教育权所作的杰出贡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2012年11月10日宣布将每年7月12日(马拉拉生日)定为“马拉拉日”。2013年4月,马拉拉登上美国《时代》的封面,并被选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百人。2013年7月12日,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了她康复后的首次公开演讲,神情若定,眼神坚毅。她说:“在枪口下,我意识到笔和书本的重要性。有一句哲言说,铅笔比枪支更有力量。”“他们以为子弹将会让我们沉默,但他们失败了。那一沉默中响起了成千上万的声音。恐怖分子以为自己能够改变我的目标,阻止我的理想。但是我的生活没任何改变,除了:已逝去的懦弱、恐惧与无助。坚定、力量与勇气诞生了。我还是同一个马拉拉。我的理想依旧。我的希望亦如故。而我的梦想依然不变。”

就在10月10日获奖当天,马拉拉依旧在英国伯明翰的课堂里上课。她不使用社交媒体,也没有手机,因为她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还有,她也不认为社交媒体的最大作用应该体现在自拍上。在得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她到图书馆里接受了一束祝贺的鲜花。“我的目标是服务于人类。”

■热议锐评:“看到黑暗我们认识到光明的重要,在沉默中我们认识到声音的重要。”作为女童教育权的主要代言人,马拉拉并没有因威胁停下她奔走呼号的脚步,在这个小女孩的身上有着远远超出同龄人的勇气和力量,有着“在21世纪令人难以置信的品格”,为全球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在一次采访中,马拉拉表示,剥夺女童和妇女受教育的权利无论在文化、经济或社会上都无法立足。马拉拉的倡导展示了推动历史的力量。今天她获奖了,但她还是同样的马拉拉。她的雄心壮志、希望和梦想一如从前。(华放)

■话题拓展:沉默中的声音;自由的翅膀;为我们的权利抗争;推动历史的力量;希望和梦想;勇气;执着;榜样;笔比剑锋……

(资料来源:澎湃新闻、中国之声、《新京报》等)

猜你喜欢
诺贝尔和平奖教育权拉拉
性/别少数者在受教育权实现中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拉拉真棒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因努力抗击饥饿而获得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
中国跨性别者受教育权实现状况及法律对策
刺刺拉拉的魔术贴
营利性民办学校中受教育权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拉拉勾,吃糖豆
孤独症儿童受教育权保障研究——基于湖南省的实证调研分析
短耳兔拉拉
从态度系统考量奥巴马获2009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引发的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