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巡视会被取代吗?

2014-12-15 16:51
廉政瞭望 2014年12期
关键词:廉政专项对象

专项巡视启动后,常规巡视将被取代吗?专项巡视的对象有没有范围?被巡视对象如何定?就这些公众关注的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中国监察学会常务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两位专家。

廉政瞭望:专项巡视提出之时,有观点认为,它是常规巡视的补充。现在专项巡视成为重点,又有人认为,它将取代常规巡视。如何看待常规与专项巡视的关系?

竹立家:我认为,专项巡视不是常规巡视的补充,两者是并列的关系。两种形式并行,才能打破官员的侥幸、逃避心理。

任建明:专项巡视也不会取代常规巡视。举个简单的例子,专项巡视的线索主要是反映出来的问题。一个地方反映出的问题不多,有可能是当地官员攻守同盟做得好,俨然成了独立王国,这时就需要常规巡视“普遍撒网”。

廉政瞭望:有媒体总结,从目前情况看,常规巡视是巡视省份,专项巡视是围绕部委、央企、高校等展开。

竹立家:不能这样划分。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已透露,专项巡视还将择机回访巡视过的省(区、市)。另外,专项巡视的精髓就是“灵活”,让人摸不着它巡视的对象不好吗?它可以就一个人,一件事,也可以就共性的问题,打破级别等限制,应该说所有公权力部门都在其范围内。

廉政瞭望:专项巡视是带着问题去,这些问题线索是怎样得来的呢?

竹立家:我认为一是常规巡视中获得的线索、问题。常规巡视时也会注意到,一些地方的腐败问题涉及的专业性比较强,具体的腐败特征,表现形式有所区别,需要“量身订做”解决方案。二是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三是在对重点领域,重点对象的“盯防”中发现的。

任建明:决策机构还可以根据过去一段时间的信访、媒体监督等确定巡视对象。套一句时髦的话,还可以综合进行“大数据分析”。

廉政瞭望:这次要求专项巡视1个月之内完成,会不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

任建明:不会。专项巡视都有问題线索或巡查重点,直奔主题。而从前面两次专项巡视看,所用时间有40多天、也有50多天,相对灵活。另外,从理论上讲,巡视发现问题的时间边际效应应该是递减的,后面发现的问题将会减少。在巡视力量有限的情况下,缩短巡视周期,加快巡视频率,效果更好。

廉政瞭望:目前,不少省份也开展了专项巡视,您的期待有哪些?下一步,巡视制度本身应如何更加优化?

竹立家:地方要按照中央部署,打破相对稳固的人情关系网,痛下决心铁面巡视。还要将群众呼声高的部门、单位及时纳入巡视范围。

任建明:对巡视的优化,首先是进一步加强监督的突然性,不可预见性。

其次有关巡视报告。目前整改报告已公开,反馈情况时也会披露很多情况,但在层次的概括上相对抽象。我认为只要不涉及重大案件线索等需要保密的,可以适时公开巡视报告,便于监督。同时落实巡视人员未发现问题的问责机制。

还有巡视队伍专业能力的提升。巡视可以更多与审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等交流,现在有组长库,还可以建立一个巡视人员库,让其他专业人士,甚至研究廉政建设的专家也参与进来,专家分析其职权,风险点,对发现薄弱环节很有帮助。

最后是预算保障上。现在巡视人员工资都由上级发放,但有的地方巡视,在当地工作时经费还是当地解决。要把巡视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不从地方拿一针一线,保证独立性。

猜你喜欢
廉政专项对象
神秘来电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廉政之歌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