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现象”世人瞩目

2014-12-15 14:52龚晓
驾驶园 2014年10期
关键词:李书福沃尔沃吉利

龚晓

作为中国最早进入汽车工业并获得迅速发展的民营企业,吉利控股集团已成为国内轿车制造业“3+6”格局的重要成员,并正以“中国自主品牌”的名气和自主创新的姿态,引人注目地登上国际汽车工业的舞台,成为中国轿车走向世界当之无愧的代言人。

回顾吉利的发展史,任何对中国汽车工业稍有了解的人都会承认,这确实是一个奇迹。对吉利在打造民族轿车上的执着和艰辛,任何稍有民族情结的人都会肃然起敬。2005年10月,国家科技部召开的“吉利现象研讨会”,用热情洋溢的语言评价吉利: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要想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灵魂,不能没有像吉利一样的脊梁。

剥下轿车的“贵族”外衣

1997年,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走进浙江临海城东一片荒草没膝的田野,开始了他的造车之梦。次年8月,当第一辆吉利轿车在欢庆的鞭炮声中从流水线上开出时,高悬的大红横幅上打出了这样的字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

在此之前的中国,尽管改革开放已多年,但轿车仍然是

“市长”“局长”的坐骑、

“老板”“老总”的专利,大街上跑的不是“官

车”就是“商车”。1998年,由于吉利轿车的问世,披在轿车身上的种种令人目眩的外衣,像年事已久涂在墙上的油漆一样,一片一片地开始剥落。首先是价格,四五万元的吉利轿车一上市,理所当然地在中国汽车市场引起极大的轰动。众多合资品牌轿车,即使心有不甘,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

然而,更重要的还不是价格的返璞,而是观念的归真。这个来自西方工业文明的普通代步工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尊贵,被李书福无情地横扫在地,还原了它的本来面目。

“轿车是什么?不就是四个轮子,两张沙发,一个铁壳吗!”

“我们一定要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轿车走遍全中国!”

李书福就是用这种貌似狂妄的语言,彻底刷新了人们对轿车的理解,颠覆了中国人对制造轿车的敬畏感,这种刷新和颠覆不亚于中国轿车界的一次思想解放。

在此之前,弥漫在轿车界的“没有20年时间打造不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中国造不出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中国没必要搞自主品牌汽车”等悲观的论调比比皆是,压制着中国汽车人自主创新的意志。

在此之后,络绎不绝的中国企业家步吉利的后尘,意气风发地加入自主研发中国品牌轿车的行列。一支可以与外企叫板、令世界汽车巨头不敢小觑、让国际传媒惊呼“中国车来了”的力量终于在中国大地上形成。吉利的观念创新,成就了中国汽车界的一场革命。

打造强势“吉利军团”

李书福嗜“才”如命。中国汽车工业几十年的发展,积累下大批德才兼备的汽车技术人才。这些汽车界的佼佼者共同信念,就是期望在振兴中国汽车工业的热潮中建功立业。然而蜂涌而入的合资企业,无情地扼杀了精英们证明自身价值的报国热情。

当立志“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让吉利轿车走遍全世界”的李书福树起“招贤纳士”的旗帜,“投奔”者如过江之鲫就一点也不奇怪了。短短几年间,吉利旗下英才云集,身怀绝技的专业人才多达900余人。其中有工程院院士2名、外国专家8名、博士数十名、硕士数百名、高级工程师及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数百名。

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汽车人才,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在吉利的决策层、技术管理层、生产制造层等各个岗位、各个领域发挥着作用,并将中国的汽车制造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逐步形成科技自主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很快改变了吉利的面貌。

短短几年,吉利已经成功研发并投产九大系列不同的车型,其中美人豹、自由舰已在国内外成为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的代名词。

在开发手段上,吉利已迅速向世界先进水平靠拢,目前已完全具备了全数模开发方式,拥有每年开发2~3款新车型的研发能力,逐步掌握了轿车核心部件的研发技术,实现了中国第一台自动变速箱的设计制造、电子智能助力转向系统的设计生产,以及世界领先的大升功率发动机的设计制造和整车设计、匹配、试验、验证技术的全面应用。

如今,吉利已经形成豪情、美日、优利欧、SRV、美人豹、华普、自由舰、吉利金刚、远景等九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产品谱,拥有1.0L到1.8L的八大系列发动机和JLS160、Z110等八大系列变速箱。

不仅注重“引才”,李书福更注重“育才”。自1998年至2005年,吉利先后在临海、北京、海南创办了“浙江吉利汽车工业学校”“浙江吉利技师学院”“北京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等大专院校,培养专业的汽车技工、技师和各类汽车人才。2007年,吉利又创办了国内首家培养行业高级专业人才的“浙江吉利汽车工程学院”。在办校同时,吉利又设立了“未来人才基金”,为未来发展定向培养1000名学习成绩好、创业心强、不怕苦、愿奉献,家庭贫寒的大学生。

李书福表示:根据吉利汽车年产销量200万辆的规划,吉利共需员工近20万。因此,计划把吉利在校学生增至10万人,平均每年毕业2~3万人,每年进入吉利工作1~2万人,经过10年的发展,一个年产销200万辆汽车的吉利集团公司就有了基本的人才保证。

只有自主开发方能命运自主

李书福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开发,也就是说主权经济,你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面。”进入轿车行业后,吉利是怎样把这个“主权”始终紧紧攥在自己手里的呢?

一是下大力气攻克轿车核心部件的研发技术。李书福提出,吉利必须要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整车技术。为此,吉利投下巨资,建起现代化的汽车研究院,现代化的基础、电气、道路模拟、多功能实验室,现代化的变速箱、发动机厂……其间自然有无数的艰难困阻,毋庸细述,但结果是:479Q发动机下线了,MR479Q系列发动机通过国家鉴定了,电力助力转向系统开发成功了……一系列的成功,标志着吉利完全具备了自主企业必须拥有的整车造型、车身、底盘、汽车附件、发动机、变速箱、整车电子电气等开发设计的能力。

当然,坚持自主开发并不是一切“从头开始”,也不是“闭门造车”,相反,吉利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非常注重汲取世界先进技术。吉利没有同世界上的任何汽车公司合资,但却同世界上几十家汽车技术研发机构和相关专业公司进行着技术合作,包括引人注目的与英国锰铜公司合作打造世界名牌出租车,这是一种拥有100%自主权的合作,吉利具有充分的话语权。这也正是吉利能在较短时间里迅速赶上国际先进造车水平的“奥秘”所在。

二是逐步实现零部件全面国产化。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纺织、五金、机械、模具、塑料、橡胶、电子电气、石油化工、计算机工程、信息技术等行业都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李书福由此认为,将这些行业的相关技术整合在一起,通过技术集成优化,就是一辆中国汽车。

正是通过这种整合,吉利与国内众多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建起了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交流互动,形成了以本土企业为主的核心零部件供应体系。吉利的销量也由此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由1999年的1600辆,跃向1万辆、2万辆、4万辆、8万辆、10万辆、15万辆直到20.4辆、29万辆……

自主创新,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吉利这一“科技创新型发展模式”的成果灿烂而又辉煌。

成功竞购沃尔沃

2010年的8月2日,对于中国的汽车工业来说,这是个值得被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最终交割仪式在伦敦举行,吉利完成了对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世界级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正式成为中国的“品牌”。

这项交易具有重要意义,它将使吉利摆脱低端品牌形象,借助沃尔沃多年沉淀的技术体系与“最安全车”的品牌形象,完成其全面战略转型。对于飞速增长的中国汽车行业来说,这项交易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前,只有国内汽车业的龙头老大——上汽收购韩国的双龙,但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以世俗的眼光看来,这是一次不对称的收购:吉利不过是一家刚有20年历史,造车才15年,以生产低端汽车为主的企业,而沃尔沃却有着80年的历史,净资产超过15亿美元、品牌价值接近百亿美元,拥有高素质研发人才队伍,年生产能力接近60万辆。此前,国内一位出身汽车行业的退休高官曾放言:中国还没有诞生出能收购沃尔沃的汽车企业。对此,李书福也坦言:我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吉利是一家民企,而沃尔沃就是豪门女。

客观而言,此次吉利成功竞购沃尔沃,有金融危机对福特所造成的重创以及其他竞争者较少的因素,但是,这并非说明吉利是出于运气。事实上,吉利收购沃尔沃,并不是一时兴起,在此之前,李书福就一直谋划着海外并购,在此期间,吉利还收购了英国等国家的一些汽车品牌。

在中国的汽车市场上,从来都是跨国汽车巨头在讲着“并购或合资的故事”,如今故事轮到中国的吉利来讲了,确实给人一种世易时移的感觉。为什么讲故事的不是国内那些比吉利——无论就实力还是技术而言——都要强得多的车企呢?因为最近几年,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国字号的垄断企业,纷纷加快了拓展海外市场的步伐,大手笔收购国外的同类公司。然而,遗憾的是,除少数成功外,多数都铩羽而归。虽然跨国并购失败的案例中外比比皆是,虽然国企的官方背景也很容易引起一些国家的警惕从而导致失败,但不能不提到的一个根本因素是:多数垄断国企并没有经过残酷的市场化锤炼,用在国内行业垄断环境中培养出来的虚假竞争力去参与海外并购,因此,其失败的风险自然就要远大于成功的概率。

成功竞购只是第一步,如何运作沃尔沃品牌才是关键。沃尔沃汽车成功被收购后半年,2011年2月,沃尔沃汽车在北京宣布并启动公司在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战略,包括2016年达到20万辆销量以及占据20%中国豪车市场份额的目标。同时,李书福表示,后期公司将严格执行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方针。吉利要做的是尽快恢复沃尔沃汽车往日雄风,进一步提升其“北欧设计、全球豪华品牌”,坚持其“安全、低调、高品位”的核心理念。

2011年8月,沃尔沃在北京发布了新形势下“以人为尊”的新品牌战略,将“以人为中心”“现代豪华体验”和“优势无处不在”作为三大品牌属性支撑。

可以说,为恢复昔日雄风,沃尔沃汽车可谓费了不少心思,产品换代、技术升级、品牌重新定位、加强中国市场的传播。2014年,吉利迎娶“豪门女”已4年,沃尔沃品牌正朝着怎样的方向前进?沃尔沃汽车集团中国区企业传播部副总裁宁述勇认为,尽管沃尔沃作为一个独立品牌进入中国的时间晚了一步,错过了中国汽车行业爆发增长的黄金时期,但如今进入精细增长时期的中国汽车市场更适合沃尔沃。中国社会正在转型,豪车消费群体由富人向绅士转变,他们是社会新贵,对汽车有自己的理解,不盲从,关爱家庭、崇尚自然、注重环保,买车不为炫耀,而是为了更高效、便捷地生活、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这些绅士正是沃尔沃的目标消费群体,他们的出现造就了沃尔沃重生的机会,即“复兴沃尔沃品牌正逢时。”

吉利汽车在当初产业规划的夹缝中和市场普遍的怀疑中逐渐站稳了脚跟,尽管它的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在“正统”人士看来多少有点上不了台面,还有些不按常理出牌,但正是这种敢于突破常规的勇气,让它在一众正规厂商的压制下迸发出顽强的生命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如今,“吉利现象”也开始受到世人瞩目。

猜你喜欢
李书福沃尔沃吉利
《故宫日历》虎年上新
沃尔沃C40
上海车展怎么见不到李书福?
李书福的汽车“野心”究竟有多大
V90 Cross Country4月上市
美国发行猴年“吉利钱”
沃尔沃收购POLESTAR公司打造高性能车
不吉利的“红月亮”
李书福
对不起,我曾嘲笑过李书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