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这么破

2014-12-15 06:20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党委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综治最后一公里服务站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党委

[摘 要]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通过设立综治工作中心、社区联动中心和群众工作服务站等平台,在有效实行社会治理、提高服务群众工作水平、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综治;联动;服务

[关键词]

[中图分类号] D2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4)12-0033-02

近年来,上海市金山区朱泾镇从实际出发,立足基层,尊重群众,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探索出一套集镇管社区、基层群众自治、村居干部管理相统一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在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取得一定成效。

一、“综治工作中心”——整合社会力量新模式

朱泾镇综治工作中心成立于2010年11月,围绕建设“平安朱泾”的工作主线,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观念,充分发挥“多位一体”协调职能,逐渐形成上下联动、左右配合的综治工作新体系,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形成“多位一体”工作格局。按照“主体不变、职能不变、联合运作、优势互补、方便群众、服务大局”的原则,将综治、信访、司法、派出所、城管等18个职能部门纳入综治工作中心。整合工作资源和社会力量,开展社情民意联查、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警务工作联动、突出问题联治等活动,营造“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责任同负”的工作氛围。

二是健全“一站式”工作模式。通过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承办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综治工作中心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起到了积极作用。通过打造“一站式”工作模式,为方便社区居民排忧解难搭建了便捷通道。

三是延伸触角,开展属地化管理。在全镇11个村、12个居委会建立了综治(群众)工作服务站,在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集综治、治保、调解、信访、流动人口管理等职能为一体的综治工作室,以“第一责任”机制加强属地管理,延伸触角,上下对接。今年以来,中心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摸25次;调处矛盾纠纷421起,调解成功420件,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375份,调解成功率达到99.7%。此外,朱泾镇综治工作中心还建立起全区首家以法律工作者命名的调解室——王继洪人民调解工作室。2013年7月创办以来,调解室共调解纠纷75起,接待法律咨询246人次。

二、“社区联动中心”——民呼我应,服务百姓

作为上海市“镇管社区”试点镇,朱泾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区管理联动中心是其核心平台。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与“综治工作中心”相呼应,构建起了集民意沟通、诉求反映、应急预案为一体的工作机制。

依托城市管理(实时监控)指挥系统、市民公共服务呼叫系统(“热线98365”)、社区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等五大系统,对镇区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的实时监管。朱泾镇辖区的2200多栋住宅楼都标记了“二维码”,通过扫扫“二维码”可以将基层干部日常走访联系群众的情况进行记录,这样既能及时梳理分析问题,又方便工作考核。运用“电子走访”这一信息化手段,达到精细化管理目标。17个居民区的社区工作者手持GPS移动终端走进群众家门,听意见、解难题,一旦遇到居民家中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手中的移动终端上传至镇社区管理联动中心形成派工单。这样一来,联动中心的系统就会像一双隐形的眼睛,对干部是否定期对居民进行走访进行定点监测,以此来促使基层干部脚更勤、心更细,服务更贴心。

通过居委干部电子走访、居民热线接访、工作人员巡访等为民服务活动,试图在垂直的政府管理构架与扁平的社会需求之间寻找“交叉点”。截至今年4月底,中心共派送工单197件,目前已办结185件,尚在处理中的有12件,办结率达94%。其中,由中心工作人员主动发现问题并派送的工单124件;市民通过拨打朱泾“365热线”反映问题派送的工单57件;基层单位上报问题派送的工单16件;居民区电子走访累计达10490人次。

三、“群众工作服务站” ——“干部下楼”沉到底

为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回应群众反映需求,在朱泾镇民主村率先试点建设“群众工作服务站”, 服务站吸纳整合了在村一级的综治、信访、司法、就业、助残、民兵等条线工作人员,面向村民开展“一站式”集中服务。自2012年6月下旬正式改建成立以来,形成了“三三四六”工作模式。

一是实行“三方无缝对接”工作方式。服务站启动运作3个月后,发现与村民之间的距离还是有点远、班子条线各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似乎还不是很清晰。为此,村两委班子人员商议,决定将办公地点一起下移至服务站内。正是这原本看似平常的“干部下楼”小举措,取得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良好效应,实现了班子、条线、村民之间的“三方无缝对接”,强化了工作责任与有效监督,提高了工作效率与群众满意度,真正形成了“群众张嘴、干部跑腿”的工作局面。

二是坚守“三办”工作原则。坚持“即事即办、急事急办、疑事商办”的工作原则,通过群众工作服务站岗位的亮化,以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用心服务等方式,更加便捷地回应群众诉求。比如,该村一村民突发精神疾病,家人无法控制其反常行为,中心医院不肯接收此类病人,而精神疾病医院医疗费用较大,情急无奈之下向服务站求助,民主村立即联合了民警村官、护村队、民政救助等部门,将她安置到了区精神疾病医院。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在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朱泾镇发现,用餐问题成为了不少老人最为困难的一个问题。“民以食为天”,面对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第三方公益服务组织较少的客观情况下,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解决老人的就餐问题,是朱泾镇积极探索和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2014年2月下旬,朱泾镇党委、政府将老人居住较多的临东居民区作为“试验田”率先启动爱心助老餐服务,为居民区70周岁以上有送餐需求的老人提供午餐和晚餐的送餐服务,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请镇上一家大型酒店专门烹制贴心的饭菜给居民区的老人,让老人们吃上了这一口热气腾腾、新鲜可口的饭菜。

三是建立“四访”回应制。对于难点问题,始终坚持以“注重平时巡访、带着问题下访、主动上门征访、带着结果回访”的回应机制加以解决落实。作为城中村,村民出行安全隐患一直存在,村民对此反响较大。为此,村班子条线多次走访了周边村民,并组织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听取大家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出谋划策,最终决定在该路口安装减速带,自此,未发生过一起交通安全事故。以朱泾镇探索的“田头党支部”为例,针对农民对科技的渴盼,全年不间断地开展“科技走进养殖户”活动,邀请农技专家一对一进行技术指导,通过送科技下乡、专题讲座、录像教学、现场培训等十余次活动,参与人次565人次。去年以来,帮扶了长浜村的葡萄种植户和养羊专业户,在解决品种、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拓宽销售渠道等方面给予帮助,去年10月份的“菲特”台风后,“田头支部”组织党员主动作为,为农户借来了抽水泵,及时有效地减轻了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

四是形成“六诊”工作法。通过健全上述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了服务广大群众、创新村级治理的接好门诊、定时出诊、看好急诊、耐心听诊、技术会诊、及时转诊“六诊工作法”;第一时间接受群众诉求,主动征询民生诉求,组团走访常态化,多方联动解决棘手问题,进一步完善了为民服务的各项举措,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上台阶。比如,针对村老龄党员比例大、生病住院情况较多的现实状况,民主村在探望慰问老党员的过程中,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并最终形成了加大党员激励关怀帮扶力度的决定,得到了党员们的一致肯定与好评。村民之间难免出现矛盾和摩擦,化解矛盾需要一个合适的“中间人”,民警村官(社区民警兼任村干部)就起到作用。2013年11月,民主村两位村民发生争执,并有打架动手的迹象,民警村官与调解干部得知后,迅速赶往现场调处。村民警官专业调处,最终将矛盾化解。如今,“民主村经验”也带动了示范效应,群众工作服务站已经在朱泾镇实现了全覆盖。

责任编辑:姚 东

猜你喜欢
综治最后一公里服务站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帮你加油
帮你加油
做好国有企业综治保卫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做好国有企业综治保卫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文山州马关县边境地区交流合作概述
彭泽县审计局被评为“2014年度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