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林强(彭泽县农业局) 陈奔(江西省农业厅法规处)
“把土地流转给我,除年底每亩土地有600 元租金外,农忙时节还可以到我这里务工,增加收入。”这是彭泽县友达野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丁忠友在流转土地时给农户的公开承诺。是什么给了他这么大的信心?2013 年该合作社在浪溪镇流转了310 亩土地,用于种植野瓜蒌,大获成功,给了丁忠友信心,也增强了当地农户土地流转的意愿。据了解,2014 年该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增加了近一倍,核心区的野瓜蒌籽产量较去年也有大幅度增加,展望未来,丁忠友可谓是豪情满怀。
近年来,彭泽县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和适度规模经营,不仅“转活”了土地,富裕了农民,更推动了该县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彭泽县是棉粮油兼作的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34.28 万亩,其中实行家庭承包经营面积28.57 万亩。据记载,从1998 年开始到2002 年,全县6.29 万户农户有1.01 万户将土地抛荒,抛荒总面积达2.01 万亩,占总耕地面积7%左右,其中一般性抛荒4897 户,面积1.09 万亩;中等抛荒2065 户,面积3861 亩;严重抛荒3093 户,面积5317 亩。
为了遏制日益严重的耕地资源浪费现象,县、乡两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提倡土地流转。据统计,截至2013 年底,通过流转,该县土地抛荒面积减少了1.17 万亩,极大地缓解了土地撂荒、资源浪费的困局。
为了促进土地流转大气候的形成,做到有机构办事、有人员做事,该县着力进行土地流转机构及制度建设,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土地流转工作机构,打好了土地流转基础。此外,为推进土地集中连片规模流转,2013 年该县以财政奖补激励土地流转,以风险防范保障土地流转,建立了农村土地流转保障机制。截至2014 年5 月底,全县共流转土地14.2 万亩,其中50 亩以上的规模流转8.66 万亩,涉及农户4.1 万户。
土地流转,一方面,将原来闲置的土地利用了起来;另一方面,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农业生产局面。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用活了土地,也有效释放了农业发展潜力。
黄海鹏是该县棉船镇金星村的农民,2013 年他在本村流转了230 亩旱地,注册登记了“彭泽县海鹏家庭农场”。流转后,他又投入40 多万元进行土地改造,因地势低洼,他将改造后的土地全部种上水稻,当年水稻单产就达1300 斤/亩,并且收割后直接以1.1 元/斤的价格在田间售出。水稻收完后,黄海鹏还可种植小季,如小麦、油菜等。“今年,我发展了稻田养殖,先用5 亩田试养,在田里养鱼,进行生态种养,如果成功,明年再进行大面积推广。”交谈中,笔者能感受到黄海鹏心中那抑制不住的喜悦,这喜悦源自他对自己事业的信心。像黄海鹏这样,把流转来的土地用于种植水稻或高粱、花卉、药材、草坪、苗木等,在该县已非常普遍,他们都是看准了市场行情,再根据自身的技术能力,让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2011 年6 月,该县农经管理部门选择马当、东升两镇开展土地流转试点,成功搭建了马当核电、东升桃红2 个千亩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平台,规模化的生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扩大了影响,形成了蔬菜、菊花、竹柳、苗木4 个产业示范基地,其中马当镇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农村土地规范化服务示范乡镇。2012 年,根据九江市农业局《关于鼓励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的若干意见》的文件精神,该县浪溪镇农技综合站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该站在东湖水稻产区从314户农户手里流入近千亩水田,进行水稻的机械化、规模化种植;2013 年与昌九道谷飞防公司合作,通过飞机打药防治病虫害,取得良好效益。去年,杨梓镇马桥村村民张春生在马桥村七组集中连片流转了2004 亩土地,用于发展苗木生产。截至目前,全县通过土地流转,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06 个,其中家庭农场143 个,共流转土地8.66 万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1%。
随着外出务工人数的不断增加,将土地进行流转,发展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现代农业,培育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而且能将土地更充分地用好、用活。
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解决农民问题,土地流转既让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又让转出土地的农民得到稳定的收益,农民富了,“三农”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丁国民是浪溪镇新建村村民,今年59 岁。2013 年他将自家的8 亩多地流转给了彭泽县友达野瓜蒌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亩租金310 元,租期6年,根据合同约定,以后每年每亩租金增加10 元。去年,丁国民除获得2400 多元的租金外,作为该合作社的9 名长期雇工之一,他还获得2.5万元的工资性收入,总收入近2.8 万元。据理事长丁忠友介绍,今年合作社种植了近600 亩野瓜蒌,每亩瓜籽产量近300 斤,每斤售价20 元,仅销售瓜籽收入就近360 万元,其中用工支出费用60 万元左右,为当地农户带来平均约7000 元的工资性收入。
彭泽县安泰农机联合社是该县乃至九江市第一家合作社联合社,2013年该联社从芙蓉墩镇芙蓉村流转了373.55 亩旱地,其中100 亩进行全程机械化高粱种植;2014 年该联社的流转规模进一步扩大到1000 多亩,并利用自身机械化优势,分别种植了高粱、水稻及棉花,并在进行比较效益分析后确定明年的种植方向。理事长胡孔柏对去年种植高粱算了一笔账:按照收购价每斤2.3 元算,每亩毛利可达1600 元,除去各项成本,每亩纯收入可达400 元;下半年种油菜,每亩纯收入也在300 元以上,如此算下来一亩地每年有六七百元的纯收入。沈国平是芙蓉村的青壮年劳动力,种地多年却没挣到什么钱,去年他将自有的5 亩土地流转给了安泰农机联合社,租金一年2500 元,同时联合社还聘他为农机手。“以前专门种地挣不到钱,一年到头就是糊个嘴巴,现在工厂有事做就去上班,没有就在联合社干活,一天100 块,两项收入相加,一年能存3 万块。以前种地要靠天吃饭,现在可以旱涝保收。”
像丁国民、沈国平这样将土地流转出去,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从事副业经营,或外出打工,以工资性收入弥补家庭经营收入的不足,进而逐步富裕起来的农民,在彭泽县已是屡见不鲜。由此看来,土地流转不仅让流入土地的种养大户通过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获得可观的收入,也让流出土地的小农户通过从事副业及外出务工而逐步致富,释放了农业发展的潜力,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是帮助农民奔小康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