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娜 杨丽霞 贾亚琳
河南省郑州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郑州 450000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常伴随心悸、心律失常、呕吐等症状,治疗期间承受较大的生理痛苦,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为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措施和效果。该院在对2011年11月—2013年11月间收治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时,分别给予常规及优质护理,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选取该院收治的9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9例,男33例,最小年龄37岁,最大年龄72岁,平均年龄67.5岁。其中25例患者为初发劳力性心绞痛,19例患者为自发性心绞痛,29例患者为变异性心绞痛,21例患者为复发劳力性心绞痛,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47例)和常规组(47例)。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常规治疗方法,在治疗同时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等。
显效:患者ST段恢复正常,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彻底消失;有效:患者ST段显著改善,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显著缓解,发作频率降低;无效:患者ST段没有变化,或加重,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没有改善,发作频率增加。
采用SPSS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6%、80.8%,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护理组47例患者中,治疗显效者19例,占40.4%,治疗有效者26例,占55.3%,治疗无效者17例,占36.2%;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常规组治疗显效者17例,占36.2%,23例患者为有效,占48.9%,7例患者为无效,占14.9%,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1%;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于急性心脏疾病的一种,该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可导致患者死亡[1]。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及优质护理能够延缓病情的发展速度。临床护理干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常规护理。护理人员要严格观察患者的脉搏、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同时还要认真的观察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发生部位及持续时间。此外,护理人员还要加强对患者血管保护的重视,严格对输液速度进行控制,避免意外发生。一旦患者出现瘙痒、心悸、皮肤过敏、呼吸困难等现象要及时告知主治医生进行治疗和处理[2]。二是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往往伴有焦虑、紧张、烦躁、恐惧等不良心理,因此,护理人员一定要在照顾患者身体的同时还要加强对患者心理的重视,在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时保持充分的耐心,治疗出现效果,病情好转时要及时告知患者;逐渐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强其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3]。三是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耐心的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使其明白该病的危险性、特征及处理方式,同时要嘱咐患者要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等药物。此外,护理人员要让患者明白情绪对病情的影响,帮助患者保持平稳、积极的情绪,从而以最好的状态对抗病魔。另外,护理人员还要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锻炼方案,从而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四是饮食护理。好的饮食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重要作用,改善患者饮食习惯,嘱咐其要多食用低胆固醇、低盐、蔬菜水果等事物,并且要戒烟禁酒,少食多餐;同时要确保患者大便通常,一旦患者出现便秘现象,护理人员一定要及时进行处理。五是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将疾病发生、进展等危险因素告知患者,告知其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对治疗效果保持的重要性,并要嘱咐患者按时服药,严禁其私自加减药物剂量或停药。此外,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学会自我调节,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同时还要嘱咐患者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从而促进患者心肌功能改善;同时还要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嘱咐其定期进行复查。该次研究表明护理组47例患者中,护理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1%;护理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组患者对护理满意情况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这就说明给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康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丛福芹,赵桂平,戴铭.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8(5):45-47.
[2]周景霞.1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6):146-148.
[3]王兰花.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诱因分析及护理[J].山东医药,2008,48(7):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