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ymond McDaniel Farisa Zarin 叶敏
全球化经济的优点不胜枚举,也有大量的证据支持。加入区域性组织也会带来重大利益。强大的区域性组织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可降低全球化的紧迫性。虽然成员国要放弃一定的自主权,但可以扩大其经济影响面,推动地区市场发展,并提高议价能力,因此有观点认为区域化是更易接受的全球化新形式。但是,这可能会形成一种风险,即区域化主义制造壁垒,限制市场进入及妨碍增长,而不是建立优化资本和资源流动的合作性组织。
全球经济基本形势
作为背景资料,我们先简单介绍几个基本现象:
1.过去 5 年左右,新兴市场 (尤其是亚太经合组织 (APEC) 成员国) 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图表 1:亚太区 GDP 占全球 GDP 的比例 (按购买力平价计算) ) 。
2.目前美国和中国在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美国的发展势头逐步加快,而中国的增长有所放缓。
对发达经济体而言,全球金融危机以及欧元区危机之后的改革和宽松货币政策在美国已逐步出现成效,但尚未在欧洲落实。
与此相比,对某些新兴市场而言,有几个因素表明目前的发展已经不如过去几年的情况。例如,今年融资条件收紧已使新兴市场扩张放慢。由于投资者和政府对美国收紧货币政策作出反应,以及通货膨胀预期有所上升,因此资本流入新兴市场速度可能会进一步减缓。
3. 在中国,控制信贷增长的措施以及减少经济对出口和基础设施投资的依赖将在中期内实现可持续增长。但是,这些目标意味着 GDP 增速会低于近几年的水平。
整体来看,目前穆迪的基础情景是假设发达经济体的有利发展将有助于维持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随着多数国家/地区的贸易增长刺激经济活动,我们预计2015年经济增长会提高 (图2:发达经济体将推动全球增长) 。
与此同时,也存在四大风险,任何之一都可能会对形势产生重大负面影响。这四大风险包括: 中国控制信贷增长的措施无序实施,可能会导致中国和世界经济增长下降;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与扩大;投资者全面重新评估新兴市场的前景,造成资本流入广泛急剧放缓,进而使这些国家/地区面临融资困境;欧元区经济减速程度高于预期,并出现通货紧缩。
简而言之,虽然每个国家/地区或国家组织都面对自己独特的问题,但彼此的命运是紧密相关的,一个地区的风险会直接影响其他地区的繁荣。
全球化与区域化:不相容抑或协作
全球化和区域化是当今世界的突出特征。两者都为各类参与者和机构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惠及最成熟先进的金融中心的交易员乃至世界各地的普通个人消费者。尽管全球化和区域化并不是新现象,但其各自的相关性、影响和程度在不断提高。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全球化的力量表现在贸易、资金流动、信息和通信技术、全球治理、跨国企业的活动等,这已使各个经济体的相互依存程度越来越高。今天我们在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多个层面上相互连通。多位评论家表示,无论是个人喜好还是政府政策,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像席卷全球的巨浪一样无法阻挡 (图3:贸易组织内部出口情况) 。
其他人会认为,虽然自由贸易和开放及一体化的全球经济在其他方面会带来很多益处,但全球化过程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广泛和不可逆。鉴于近期的经验以及一体化带来的某些负面效应,“全球化好”的说法已经受到质疑,区域化的相对效益反而得到关注。因此,现有区域性组织的工作扩大并加强,其中包括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南方共同市场、阿拉伯国家联盟、东盟,当然还有 APEC。这些组织广泛寻求在地区内增加资本、劳动力和大宗商品的流动,提升组织整体的自主权和谈判地位。不过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组织有时也有意或无意地提高了对区域外国家/地区的壁垒,并限制其市场进入。
毕竟全球化、一体化的巨浪会有兴衰的起伏。
公共政策:变化中的格局
1. 强大的区域性组织——促进发展,而非限制进入。在亚洲范围内,金融市场的基础设施目前不足以支持下一阶段经济增长,或应对为城镇基本发展融资的巨大挑战。如何为这一需求融资是核心问题之一,关于这方面的讨论有两个重要层面。
首先,与北美和西欧市场相比,亚洲金融市场 (尤其是债券市场) 不够发达,彼此之间的一体化程度也不高。由于法律和行政体系或监管机制等方面的差异,经济体之间的资源流动有时会受到阻碍。其次,当资源确实可以自由流动时 (例如亚洲个别国家/地区与亚洲之外的国家/地区有更紧密的联系) ,亚洲国家/地区的经济会受到外部波动性的影响。
上述两个特点以及各国有意为本国公司提供更大的区域性市场带来的效益,可能会促使经济体有兴趣加入区域性组织。从更实际的角度来看,由于规模较小的组织可以比大规模、多元化的组织更快地形成一致意见,因此区域性组织易于达成经贸协议。(图4:APEC 出口总额)
亚太区商界领导人目前在探讨或落实提高一体化程度的几个地区性方案,其中包括: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沪港通;基金护照 (Funds passport);东盟政策趋同。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使地区贸易活动明显上升。上述类型的举措会迅速增加,但是,无论是模仿或报复,某一地区采取的行动会引起世界上其他地区效仿。
2. 国际体系调整——促进社群网络。关于“国际体系”的争论愈演愈烈。亚太区的强劲增长推动了这一争论。亚太区已经转型,未来几十年的富裕程度和影响力可能会更高。经济体之间依存度提高所造成的挑战与如何整合仍然强大的相关国家所存在的分歧意见相结合,引发了对于现有国际体系的辩论。
评论家越来越关注 1944 年布雷顿森林会议建立的、随后几十年扩大的国际经济体系。虽然中间也进行了改革 (包括 1995 年组建世界贸易组织 (WTO) ) ,但对该体系是否继续适用于变化中的国际经济事务的质疑声不绝于耳。除非谨慎管理,否则有可能出现意见不和及关系破裂的情况。
公共政策在这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来促进良性调整,以鼓励各国/地区建立有建设性和开放的社群网络,而不是保护主义壁垒。新的国际体系若要持续取得成功,至关重要的部分要素包括:
(1)包容性的对话。公共政策制定者应倾听各种不同来源的观点和意见,如果政府了解相关的顾虑及机遇,则可以建立合宜、持久的政策结构。重要的是,政府应鼓励建立跨区域的商界与政界社群网络。
(2)清晰的框架。市场参与者应能够易于理解约束其业务的具体规则内容。
(3)可预见的实施。一旦得到采纳,无论在什么地区或市场,规则应连贯一致地加以实施。
(4)公平性。任何规则的合法性取决于其能否得到公平、公正的应用。
私营部门的作用:分担责任
公共部门负责建立和调整市场运行所依据的宏观规则。虽然规则修改的一阶效应相对容易预测,但二阶效应或意外后果有时更难以预见。私营机构整体 (特别是跨国公司) 应参与相关讨论。由于覆盖面广泛,发展中和发达国家的许多公司早已走出国门,涉足新市场。对私营企业来说,推动和阻碍发展的因素很重要,也可以为公共政策制定者提供宝贵的意见。
穆迪参与了 APEC 工商咨询理事会会议 (ABAC) 的活动,并主导资本市场发展的项目之一。亚太金融论坛 (APFF) 于 2013 年 4 月成立,旨在推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关于深化地区资本市场及其一体化的沟通,已经发起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跨境实务、贸易和供应链融资等项目。
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机构之间的合作能够也应该推动市场稳健发展,ABAC 和亚太金融论坛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这样的讨论和论坛有助于促进地区及全球资本市场的良性运转。建立和运作一个良性运转的市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私营部门应该分担的责任。
结论
与任何经济一样,增长和繁荣的国际经济需要有力、可靠的基础,这些基础就是管理经济体系的机构和规则。但是,没有任何体系是一成不变的。金融市场不断发展,企业经历兴衰,外国直接投资潮起潮落,区域经济组织有聚有散,国际关系分分合合。
这种变化的环境也要求公共政策作出相应的调整,尤其要推动建立公司、国家和地区间的合作网络。我们不必任何时候都有一致的看法,但我们应该不断满足当前和未来的市场需求。在上述宏观背景下,区域化和全球化并不互相矛盾,区域化实际上是全球化的一部分。
(作者单位为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