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类文本教学之浅见

2014-12-13 16:53郑可可
文理导航 2014年36期
关键词:故事类数字文本

郑可可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类文本,如童话故事、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包括经典名著中的故事)、外国小说等等。这些故事体裁多样,因具有表达生动、立意鲜明的共同特点,所以深受小学生的喜爱。那么,这一类的课文究竟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才能真正发挥其特点,有效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做了如下几点思考:

一、莫纠结于“内容分析”,抓住语文的“根”

故事类文本不仅小学生喜爱,更因其情节生动、主题鲜明深受公开课执教老师的青睐。不久前,听过一位青年教师的公开课《日月潭的传说》,上课伊始,教师就把“大尖哥和水社姐是英雄吗”的问题抛给了学生,孩子们自主探究之后教师带领他们逐层剥茧文本:大尖哥和水社姐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挺身而出的呢?最终人们商量出来的办法是什么?如果他们是你的亲人,你会担心些什么呢……不难发现,这位教师一味地抓住故事情节进行内容分析,完全忽视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引导学生感受、领悟、吸收语言,积累和运用语言。不同文体具有不同的教学功能,需要教师因文而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阅读发法,切忌“千课一面”的“内容分析式”教学。

仍以《日月潭的传说》为例,这是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神话故事,笔者认为根据中段学生的学情特点,应以“听说”为基本形式,以“讲故事”为最终落脚点,分成三个梯度来促进学生习得语言。首先是记忆关键词串,“漆黑一团、一筹莫展、挺身而出、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千辛万苦、为民造福”等等,引导学生概括故事大致情节。不必强求生动具体,这是学生理清脉络,初步内化的起点;第二步,引导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讲故事,例如:人们商量对策时,会想出哪些办法?翻山越岭时,饿了渴了怎么办?遇上狂风暴雨怎么办?遇上豺狼虎豹又该怎么办……学生进入情景中想象,才能将故事讲丰满讲生动,这是激活学生思维,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过程。有了前面的铺垫,此时再加上动作和表情已是水到渠成,第三步是学生内化积累、运用语言的升华,鼓励学生讲出自己的特色。

故事类文本的教学切忌纠缠于故事内容的分析与讲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孩子们在“讲故事”中锻炼和提升语文素养,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

二、莫纠结于“思想教育”,留住语文的“言”

教完一篇课文,学生往往只记住了故事情节、对人物的评价或是蕴含的道理,而课文中的词语、句式、精彩段落等等,反倒如浮光掠影没有留下什么印象。笔者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时,就遭遇了这样的尴尬。这是一则外国育人故事,教育人们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教学时,我以“小汤姆内心的变化”为主线,通过分角色朗读、教师引读、想象朗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进入角色之中去感受小汤姆内心的微妙变化。课堂上,学生的朗读声情并茂,师生问答精彩纷呈,但除却记住了故事内容,学生还习得了什么呢?

过于纠结故事的思想教育,缺乏文本意识,忽略对文本教学价值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教学中的普遍现象。再次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我发现文本的第二、三段写汤姆钓鱼的部分,用了一连串的动词,绘声绘色地描摹了小汤姆钓鱼动作的娴熟连贯,这是言语训练的极好材料。于是我先让学生圈出“套、甩、抛、划破、沉入、泛起”等动词,引导学生用上这些动词复述汤姆钓鱼时的样子和表情,让学生积淀故事情节的同时,积累和运用语言。又如“父子对话”这一部分,提示语比较少,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因此可以引导学生补充留白,在细细揣摩人物心理、动作、神情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都得到了训练。

我们强调语言的积累与运用,是不是就放弃了思想教育呢?其实,语言是思想内容的载体,抓住言语训练的同时,学生也接受了思想教育,受到真善美的感染,二者是相辅相成、有机融合的。

三、莫纠结于“教学模式”,守住语文之“本”

同一种文体放在不同的学段,其教学目标是不一样的。以中外名人故事为例,在中段,多以“讲故事”的形式,训练语感,积累语言,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到了高年级,就不能停留在“讲故事”这一层面上,还要把品味语言、积累言语范式、领悟文本独特的表达、习得终生受益的学习语文的习惯和方法等等作为教学的重点。

以五年级下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为例,文中“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这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一句中使用了一连串的数字,学生能够认识到运用数字的说明方法。那么枯燥的数字组合到文本中又有着怎样深刻的意味呢?教师应该抓住这些具体的数字引导学生思考:18年中发生了什么?古人60岁已是高龄,52万字的巨著要完成谈何容易,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怎样的情景?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的想象中出现了画面——昏暗的油灯,杂乱的柴草,破旧的衣衫,凌乱的白发,一位花甲老人依然坚定、执着地写着……学生在随着数字畅游文本的同时,也体会到文章独特的写作方法。此时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尝试用上例举数字的写法,来简要介绍一个像司马迁这样具有坚定意志的人物事迹。同单元中的《海伦·凯勒》一课就是极好的素材,把其中出现的数字找出来,接着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人物故事,用上这些数字。在此基础上,再放手让学生课外去搜集名人事迹,而后进一步练习这种写法。不难看出,故事类课文之所以能打动人,源于作者独特的写作方法,使每个故事独具魅力。学完故事后,再学习运用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形成。

故事类课文和其他文本一样,都承载着语文的使命,需要教师对文本深入研究,对学生了然于心,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积淀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睢城小学)

猜你喜欢
故事类数字文本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全国大学生朗诵大赛故事类稿件分析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多维阅读》
答数字
歇后语知多少
数字看G20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成双成对
故事类作文材料应当怎样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