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纠偏途径探析

2014-12-13 08:27周素勤徐承英
人民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入党动机党员

周素勤 徐承英

入党动机既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驱动力和真实目的,也是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反映,从根本上体现着党员的素质。大学生入党动机是否端正,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关系到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战斗力。近年来,大学生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党员数量逐年增长。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在校大学生党员290.5万。同期,在校大学生为2536.5万。①这意味着,每十个在校大学生中差不多就有一个是中共党员。而且,从近年来党员发展情况来看,大学生“入党热”的趋势将持续下去。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党的向往、追求和积极向上的政治热情,值得肯定与发扬。然而,与之相伴的是,受多种消极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了功利化、实用化等偏差。本文将重点探讨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偏差的表现、成因及纠偏途径。

“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偏差的表现

当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社会生活日趋多样化、复杂化,难免会影响到人们的入党动机。“90后”大学生除了基于主体性的共产主义信念、忠诚信仰型入党动机外,还存在下面几种典型的偏差型入党动机:

崇敬报恩型。一些大学生在多年教育熏陶和所见所闻中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党员的伟大之处,因由衷的信赖和敬佩而积极要求成为其中一员。有的大学生感恩于党的好政策让自己家庭脱贫致富奔小康,或自己和亲友因为受到政府、社会的帮扶渡过难关而带着报恩的朴素情感想加入党员队伍。

人生设计型。一些大学生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发展规划,认为入党可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理想。这类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等认识不够深刻,政治信仰和追求不清晰,价值取向有较强的复合性和兼容性,力图兼顾义与利、奉献与索取、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并寻求一个最佳平衡点。这种动机反映在争取入党的行为上就是能够服从党的利益,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然而,当两者发生冲突难以兼顾时,往往是个人主义占上风。

实用功利型。一些大学生入党纯粹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抱有“党票到手,革命到头”的想法,他们又是“各怀鬼胎”,有着各种如意算盘。其中,有的认为入党更有机会当上学生干部,能在评奖推优等场合获得额外加分;有的认为党员身份可以加重自己在残酷的毕业求职竞争中取胜的砝码,更容易找到心仪的“好单位”;有的认为加入执政党可以增加入职后被提拔、重用的政治资本。②入党更有机会得到多种实惠的愿景激发了这部分学生争取入党的动机,并表现出向党组织积极靠拢的意愿和行动。然而,由于私心杂念太重,一旦跨入党的“门槛”,就原形毕露,不能真正发挥党员的作用。

荣誉面子型。一些大学生认为“共产党员”的称号是荣誉的象征与优秀的体现,入党是增光添彩有面子的事情。其中,有的受传媒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和现实生活中优秀共产党员的激励而想通过入党成为与他们一样的人,获得一定的荣誉,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有的看到父母亲朋大多是党员,感觉自己不入党脸上无光,就想通过入党表明自己思想好、进步快,在人前能“抬起头来”;有的争强取胜意识强烈,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其他同学能入党,自己也能;有的大学生天资聪颖、能力强,从小就荣誉加身,进入大学后发现很多方面逊于自己的同学都提出了入党申请,自己理所当然更要申请;还有的觉得自己家境、学习等方面不能高人一筹,就想通过入党表明自己政治进步获得一丝心理平衡。③这些同学申请入党,并没有自己内在的思索、追求和实践过程,而是把荣誉得失看得过多过重,结果在入党过程中患得患失,忽冷忽热。

盲从被动型。一些大学生初入大学时懵懵懂懂,对党和党的事业知之甚少、了解不深,更未从实质上理解共产党员的使命和责任,主动入党意愿也不强烈。然而,看到其他同学都写了入党申请书,为了不被嘲笑是“落伍、不合群”,就也随了大流。有的大学生则由于父母亲友经常劝导、督促,“迫不得已”才递交入党申请书“交差”。有的大学生则认为自己所修专业与政治关系密切,感觉不入党说不过去。也有的认为大学时期入党相对容易,争取入党是机遇。现实中,这一动机类型的入党申请者并不少见。由于缺乏认真严肃的态度和明确的动机,所以各方面表现平平,也并未表现出积极的争取入党行动。

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偏差的影响因素

导致“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偏差的因素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可以说,它是由大学生自身特点、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以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到位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当前在校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90后”,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新时期,从小就经受着多种意识形态的交流交融交锋,个性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思想开放、行动独立、竞争意识强烈、求真务实、主流价值取向积极向上。然而,一些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列主义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学习缺乏主动性、计划性和系统性,被动敷衍且知行脱节,这导致他们对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等学习不深、理解不透,甚至存在一些理论盲区、误区。加之年纪轻、阅历浅、实践经验欠缺,政治鉴别力较弱,仍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他们往往以感性思维看待各种社会现象,动辄以个人利益得失进行行为取舍,表现在入党动机上就是过份注重自身利益而对党的感情不深、对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热情不高。此外,思想不太成熟、过着朝夕相处群居生活的大学生们,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极易相互影响和模仿,从众附和、跟风随流的行为也就稀松平常。

家庭教育缺失和不良的影响。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活动场所,家庭教育对其入党动机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应试教育的社会背景和“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的驱使下,一些家长往往以学习成绩的好坏、获得奖励荣誉的多寡作为衡量子女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而忽视了其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的养成。其结果是,导致一些大学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欠缺,社会责任感淡薄。还有一些父母言传身教中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倾向,有意无意中向子女传递了“官本位”、“有权就有钱”等思想观念,甚至鼓动子女通过入党以获得各种“实惠”,无疑对一些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偏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不足。近年来,由于申请入党的大学生较多,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工作量急剧增大,在培养大学生入党过程中出现了“重表现、轻动机,重发展、轻教育,重速度、轻质量,重党前、轻党后”的不良倾向。在入党动机考察方面,教育者往往看重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却很少深入细致、经常动态地考察其真实思想、政治素养和真实的入党动机;学校党校教育以灌输式集中教育为主,内容与现实不同程度脱节,深度互动和个别交流较少,难以有效地为大学生解疑答惑,学生受益不多甚至产生排斥和逆反心理。而且,大多只注重入党前的教育考察,轻视入党后的培养使用,导致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许多学生党员将自己混同于一般同学甚至表现得连一般同学都不如。

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队伍的主体是辅导员,他们日常事务繁杂且很少接受过系统的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在深入考察学生入党动机等方面往往有心无力。此外,值得警醒的是,少数学生党建工作者为了激发学生干部的积极性,或出于其他原因,为一些不符合入党条件的同学“开后门”,结果出现“人情党员”、“金钱党员”,不仅造成恶劣的影响,更诱发一些大学生功利性的入党动机。

社会转型期复杂因素的消极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塑造一个人成长成才和促成正确入党动机的强大背景。作为最易受社会新思想、新现象影响的一个群体,大学生的入党动机出现偏差也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期复杂思想和现实在这一群体身上的折射。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过程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逐步确立、完善,使我国经济发展迸发生机活力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过程,同时也是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利益主体等多元化的过程。其中,对大学生切身利益影响最大的变革莫过于大学生就业制度由“包分配”转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个人素质过硬越来越成为择业成功的关键。如今,许多被公认为是“好单位”的用人单位大多把是否是中共党员设置为衡量毕业生素质和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在校期间的一个重要目标以便择业时有更多砝码。④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行为也让部分大学生对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产生了怀疑,他们误以为入党有利可图,把入党当成了追名逐利的政治阶梯。另外,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等时代背景下,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激烈交汇碰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动摇了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日趋多元化。

引导“90后”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途径

面对“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出现偏差的现实,当务之急是要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大胆探索具有时代特色、青年特点的入党动机纠偏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大学生应多学习,勤实践,并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与考察。第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一个人的入党动机是否端正,往往同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无产阶级政党和共产主义事业的认识是否正确深刻息息相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都科学地阐述了上述问题。因此,大学生应自觉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共党史党建理论的学习,通过不断系统深入地学习坚定对马列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共产主义的理想、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信任,做到“未入党的门,先做党的人”。第二,自觉加强实践锻炼,培养服务奉献意识。要求入党的大学生单有入党的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勤工助学、济贫扶困等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在实践锻炼中不断深化对党和党的事业的认识,逐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第三,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共产党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非无产阶级思想也会影响我们。因此,要求入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实事求是地向党组织汇报思想,通过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验发现自己的优缺点,切实做到扬长避短,以取得更大进步。

家长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正确引导子女的入党动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的价值取向、待人接物以及立身行事等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摒弃“官本位”和“有权就有钱”等功利思想,在培养子女成才方面从“重智轻德”转向注重子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家长要尤其注意言传身教,培养子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子女把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相统一,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

高校应建立健全入党动机教育长效机制。针对大学生要求入党人数多、动机复杂而带来的思想教育任务重、难度大等问题,高校要进一步拓展引导大学生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渠道,综合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校党校、社团活动等渠道对大学生加强党的认识、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功能,注重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思想动态进行分类引导,着力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政治觉悟,始终坚持思想入党不动摇。建立健全党员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将教育、考察、评价、考核、淘汰等手段贯穿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全过程,严格遵循“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和党员发展程序,确保党员质量。学生党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思想素质、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考察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杜绝“人情党员”、“金钱党员”等各种歪风邪气,发现真正符合党员标准的优秀学生。做好已发展党员后续教育工作,以理论学习、承担社会工作、志愿服务、联系入党积极分子等制度为抓手,敦促学生党员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党性锻炼,切实发挥在同学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入党动机的社会氛围。在当前复杂的社会转型期,我国应大力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尤其是要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对国内外一些腐朽落后或不适于当前中国国情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斗争能力,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国民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培养促成大学生形成正确入党动机的社会氛围。

中国共产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还需要中国共产党正本清源,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其是要通过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肃清不正之风和害群之马,从而提升党的形象与威望。惟此,才能吸引那些信仰坚定、理想崇高、真心想为人民服务的大学生加入党的队伍,同时令那些动机不纯者望而却步。

【注释】

①“高校学生入党动机不纯,谁之过?”http://news.cjn.cn/cjsp/dp/201307/t2311585.htm.

②侯燕,沙爱红:“新时期大学生入党动机分析与思考”,《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年第3期。

③郭秀兰,黄建华:“当代大学生入党动机的调查与分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期。

④王丽娟:“新形势下大学生入党动机的偏差及其矫正”,《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

猜你喜欢
入党动机党员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我是党员向我看
党员之家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动机比能力重要
憨娃入党
三份特殊的《入党申请书》
重温入党誓词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向党旗宣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