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战彰显中国外交新思维

2014-12-13 08:27苏晓晖
人民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威胁论军国主义新思维

苏晓晖

舆论战彰显中国外交新思维

苏晓晖

中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公共外交的地位和作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此次中国公共外交工作的手段和方式更加成熟和有力

中国驻英国大使用《哈利·波特》中的恶魔“伏地魔”来比喻日本军国主义。此后,又有中国驻多国大使在当地媒体撰文批评安倍参拜行径。这似乎是中日在国际舞台上打响舆论战的一个缩影,由“中日舆论战”可以看出中国外交正在展示出新思维。

中国希望通过公共外交活动,促使其他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和美国警惕日本改变战后国际秩序的意图和行为。中国还希望国际社会认识到安倍对华政策的实质。日本的重要手段则是渲染“中国威胁论”,污蔑中国挑起地区军备竞赛、引发地区紧张局势,借此转移公众对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注意力,同时为修宪扩军营造舆论氛围。

在这场舆论战中,中国占据着一定优势。有理不在声高。日本军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曾给中国等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靖国神社是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精神工具和象征,至今供奉着对亚洲受害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14名甲级战犯。这些都是日本难以篡改的事实,以往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也引发地区国家的强烈不满。

中国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公共外交的地位和作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外交理论中,中国推行全方位的立体外交战略,在传统的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四大外交布局要素之上,又加入了公共外交这一重要方面。实践上,在2011年日本进行所谓钓鱼岛“国有化”、严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之后,中国的公共外交较好地配合了维权行动。多位大使在驻在国主流媒体上刊发文章,解释中国对钓鱼岛主权的依据,使当地民众更好地理解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的立场。

此次中国公共外交工作的手段和方式更加成熟和有力。一般来说,西方民众很难理解安倍参拜靖国神社的恶劣性质。中国外交官以在西方影响广泛、“粉丝”众多的《哈利·波特》为模型,将靖国神社比作伏地魔灵魂所依附的法器,形象地解释了问题的实质,使受众容易接受。这种“接地气”的公共外交必然会事半功倍。

但同时,中国这场舆论战也面临着若干挑战。最严峻的问题是,“中国威胁论”根深蒂固、影响深远。当代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出现于冷战之后,至今出现过经济威胁、军事威胁、粮食威胁、网络威胁、模式威胁等多种版本,多年来此起彼伏,从未消失。由于中国威胁论的存在,不少国家容易戴着“有色眼镜”来观察中国,对中国产生质疑。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却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危害认识不够。战后初期,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和殖民历史使得东南亚国家普遍对其不信任。但在此后的几十年中,日本凭借援助和合作以及公共外交等多种手段,已经比较有效地“淡化”了其负面形象,骗取了地区国家的信任。在日本国内,其政府多年来的刻意掩盖和美化使民众对历史产生了“错觉”,不了解“侵略”和“军国主义”,也由此无法接受邻国的关切和担忧。

另外,美国出于私利对日本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很明显,美国并不支持安倍晋三“拜鬼”,已表示“失望”。但从利益出发,美国需要日本,希望日本在其推进地区战略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帮助其承担更多责任。因此,料想美国不会对日本提出更尖锐的批评。

基于正义的斗争并不必然走向胜利。因此,在这场对日舆论战中,中国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也需要国际上更多正义势力的支持与合作。

(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战略研究部副主任)

责编/刘建 美编/李祥峰

猜你喜欢
威胁论军国主义新思维
西方学者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污名化论调、危害及其正确应对
中国黑客的现状、评估与治理
福泽谕吉的亚洲观
“威胁论”与“机遇论”有如硬币两面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光的反射教学新思维
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中国公众对军国主义的认知度调查
传媒新思维 一目了然
镜头?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