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党发展规律看党建科学化内涵

2014-12-13 08:27李望平
人民论坛 2014年2期
关键词:科学化制度建设

李 照 李望平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首先提出“党的建设科学化”这一命题,标志着党在经过自成立九十多年和执政六十多年历程后,更加注重遵循发展规律和形势变化,加强自身建设。笔者试图从政党的阶级属性、本质特征和其自身内在发展规律来分析其必要性、内涵以及建设路径。

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背景分析

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时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面对不断变化的国情,执政方式、党自身的建设理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党的建设关系到党自身的执政地位、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因此党的建设必须以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党的建设科学化,从根本上说就是党的建设符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规律,符合党保持先进性的本质要求,从而使党的建设在科学化轨道上运行并不断迈向新的高度的状态与过程。①党的建设科学化的背景主要为: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的建设必须科学化。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友党。中国共产党在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方面具有决定权,其他各民主党派具有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权利。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一个矛盾凸显期,发展中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

当前,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改革发展稳定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进一步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有利于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的正确性,解决目前我国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整体和谐发展与进步。

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党的建设必须科学化。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我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全国人民和全民族的先锋队,是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新时期,党作为执政党,承担着建设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和历史重任。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党的各项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壮大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根本保证。②中国共产党不仅要始终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建设,努力提高执政水平,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情。

共产党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决定了党的建设必须科学化。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国的执政党,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走在了前列,保持了党的先进性。这是因为共产党把握了自身的发展规律、把握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而规律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时间、地点等发展变化。党要保持先进性就必须不断完善自身,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等,在各个领域努力按照党的建设科学化目标去实践,不断提高自身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党的建设科学化,归根到底就是党的建设必须根据现代社会中政党的阶级属性、本质特征和其自身内在发展规律来推进。具体联系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就是党的建设必须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在面对当前竞争和较量日益激烈的国际关系和党肩负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复杂和繁重的严峻形势下,更加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为保障,在党的建设领域始终坚持走科学道路,实现党的永续发展。

科学化在党的建设领域的内涵

党的建设科学化,政治思想理论建设是基础。理论定位决定着前进方向。党自成立以来的九十多年历程中,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首位,拨开前进道路上的层层迷雾,为党带领社会主义中国这艘航船指引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指出,在新时期党的建设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等新风险的挑战,在这种新形势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党执政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科学化必须着力研究的理论课题。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下,必须根据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深入研究党在执政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重大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新境界。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也是先进理论的内在品质,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创新品质,继承和发展党的理论优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开拓眼界,扩大建设内容,创新建设方式,在党的建设科学化道路上不断实现自我突破、自我提升、自我发展。

在实践创新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合法性、创新性等重点问题研究,深入探索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借鉴其他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有益经验,灵活运用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进一步完善科学的党建理论体系,为党的建设新的实践和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党的建设科学化,制度建设是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以制度管党、管事、管人已经成为全党共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在发展党内民主、坚持推行民主集中制、党务公开、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方面建立了许多制度,党内生活整体上实现了健康良好运行的状态,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随着社会经济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党内和国家层面某些制度或者陈旧滞后,在新形势下已经形同虚设,不能为党和国家正常的秩序提供保障。为此,必须以科学制度来保障党和国家的正常运行、规范运行。

制度的科学化,归根到底是要使制度建设与时俱进,更好适应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需求。从制度的整体性要求来看,党的制度建设必须注重制度的全面、完整。在设计时要明确制度的内容、程序和运用的边界,力求细致严密,最大限度地堵塞漏洞。从制度的实效性要求来看,党的制度建设必须考虑制度间的逻辑关系,形成制度间的链条体系,保证制度间的相互辅助,实现制度间的有机配合,从而构建起相互衔接、相互配套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制度建设包含根本制度、程序制度、保障制度以及连接各种制度有效运行成一个有机系统的机制。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制度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协同推进各种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度间能够协调配合的机制,力求制度实效性。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线,集中起来,贯彻下去,通过党内民主来影响和带动实现人民民主。推进党内民主,首要一点就是要围绕党员主体地位,完善党内民主机制,造就党内民主参与、民主讨论、民主监督的民主氛围,确实保障党员各项权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党员党性定期分析、民主评议等制度,严格基层党组织生活。加强反腐制度建设,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党的建设科学化,科学化路径是关键。路径的科学化与否,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成效高低。“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同样也没有一成不变、一马平川的道路可走。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就必须依据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新情况、新变化,围绕新目标,寻求新途径,解决新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党在自身建设领域打破了“两个凡是”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枷锁,不断根据改革形势的变化,大胆进行探索和实践,不断寻求通向科学发展的路径。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日益深入,以信息化为标志的科技发展更加进步,各种意识形态交锋碰撞更加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和较量更加尖锐,在这种背景下要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党的建设既获得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更大压力。传统的运动式、说教式党建路径已经不能很好适应当今时代发展的变化和要求。

因此,必须对党的建设路径进行系统总结、归纳、甄别,扬陈纳新,积极探索适合新形势需求的新途径,使其体现民主发展要求,具有鲜明时代烙印。党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因此,党的建设要坚持走群众路线道路,任何时候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团结人民,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心为民所系。

党的建设科学化,精细化分解是手段。第一,不断提升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水平。主要包括: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做好财政预算,尽量避免党执政的风险,确保政党的稳定;把握各种信息,确保信息渠道的畅通,及时应对各种经济危机带来的各种风险;妥善处理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争取获得更多大国的支持与理解,逐渐消除“中国威胁论”等不利于我国发展的言论;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理念,积极倾听群众的声音,齐心协力共同解决目前社会普遍遇到的住房难、看病难、教育难等问题;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将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依靠知识、科技等方式,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环保经济。

第二,不断提升党的组织人事工作科学化水平。主要包括:促进党的组织工作认识路线的科学化水平,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的思路,密切联系群体,了解群众最棘手、最普遍的问题,并采取措施着手解决;时刻认识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科学化,坚持全面的观点,切忌“一刀切”或“一边倒”的工作方法;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因地制宜;坚持党的执政主体的科学化,着重解决党内人员冗长,办事效率低下等问题,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第三,努力提高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主要包括: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始终坚持主流价值体系的核心指导地位,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和公平正义,以先进文化感召人、凝聚人;健全党的宣传机制,使全党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各个时期、各个阶段党的中心工作而展开,提高宣传工作的时事性和执行力度;加强党的宣传工作方式和手段创新,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传媒载体和科技成果,将宣传内容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方式传播,保持在网络媒体上的引导力度,努力实现宣传工作与时俱进。

第四,夯实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主要包括:围绕能力建设推动学习型政党建设。习近平指出,在新时期,党员干部要克服能力恐慌,弥补能力不足的缺陷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政治、经济、历史和理论政策,基层干部处于基层工作第一线,尤其要加强学习。只有基层党组织加强学习了,党才可能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型政党;坚持把改善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努力解决人民棘手、普遍的问题,加快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转变理念,推动工作创新。要着眼当前社会管理的实际状况,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群众,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影响力;党员个人要时刻注意自身形象,提高党员先进意识,在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发扬先锋模范示范作用,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本色。

第五,推动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科学化。主要包括:强化组织协调力度,在国家发生重大危机时,党要在第一时间内快速解决问题。例如,雅安地震、金融危机等,需要党加大组织协调力度,同心协力,共度难关;建立健全统战工作制度,引入社会组织,充实统战工作的力量,提供办事效率;加大统战人员的能力建设,包括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流能力和应急能力等,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素养,以其人格魅力、出色工作能力和诚挚情感去感召人、团结人,将一切爱国力量凝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旗帜下。

第六,加强反腐倡廉力度,提高反腐败科学化水平。主要包括:加大打击力度,对于腐败的党员要坚决惩处,维护党内的公平性;要及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确保反腐防线的巩固;确保反腐监督渠道的畅通,鼓励人民群众监督党员的工作,促使他们远离腐败;要严格自律不放松,党员干部要做遵纪守法的表率,奖惩分明。

第七,加强学校党建工作,提高其科学化水平。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最根本的事业,也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正是由于教育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意义,决定了学校党建工作的特殊重要性。③学校党建工作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不断创新学校党建的管理方式、方法等,在组织生活方面,针对过去单调、呆板、一成不变,缺乏主动性的不足,要不断创新,使党员的组织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朝气;在党员队伍建设方面,不断贯彻党的先进性思想,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做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建设一支具有科学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推动学校党建思想理念的更新,围绕教育“三个面向”的原则,充分吸收借鉴现代学校建设理念和先进经验,着眼当今世界一流学校建设标准,不断推动教育现代化;积极转变学校党建的组织结构,保证上下组织的畅通,上级组织要积极倾听下级组织的声音,下级组织要及时反映情况;促进党组员活动的顺利开展。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于党。只有充分领会新时期下党的建设科学化内容,始终坚持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才能在科学发展之路上阔步向前,才能始终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不断向前。

【注释】

①王磊:“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基本内涵”,《党政论坛》,2010年第7期。

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③汪鹤飞:“学校党建现代化及实现路径摭谈”,《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年第395期。

猜你喜欢
科学化制度建设
党的领导制度是居于统领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浅谈基层博物馆文物库房的科学化管理
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
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生活科学化的历史演进与经验启示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某些单位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