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区域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12-13 07:50郭建民
人民论坛 2014年3期
关键词:弘扬培育价值观

陆 俊 郭建民

(作者分别为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导,北京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

区域精神的特质和功能

区域精神是某一区域内建立在传统与现代文化基础之上形成的具有高度认同感的理论体系、行为规范和价值目标的集中体现,“是指居住在同一区域的人们,在一系列共同的历史条件,特别是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而形成的心理素质、价值体系和思维方式”①。一般而言,区域精神具有在历史环境中形成、为公众广泛认同以及回归于公众社会实践的三大要素。

作为某一区域内特质性文化标志,一个地区的风骨及灵魂,区域精神具有强烈的历史传承性、现实契合性、未来引领性、异质特殊性、人文关怀性、民族融合性等特征。历史传承性主要体现在对某一区域的长期历史积淀和传统文化底蕴的充分挖掘和展现上,注重文化传承的持续和延伸。现实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对某一区域的发展现实的准确定位上,并要与当地实际特征紧密契合。未来引领性主要体现在对某一区域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上,并充分实现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区域性价值。异质特殊性主要体现在某一区域自己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社会基础,注重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品牌特色。人文关怀性主要体现在某一区域精神的人文价值上,要注重对当地民众的关心关怀、支持鼓励和凝聚号召。民族融合性主要体现在某一区域精神必须尊重民族特色和民族习惯,而且要把这种民族特色与核心价值观紧密融合。

区域精神的功能主要包括引领、凝聚、导向、动力、规划、约束、融合和激励等八个方面,总体上可以归结为两大类,一类是激励性功能,一类是约束性功能。正是由于区域精神是被民众内在化并普遍接受的价值取向,区域精神才成为价值观的鲜明标杆,成为价值化的精神力量,是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凝聚剂和向心力。从一定意义上说,区域精神“对一个地区起着灵魂支柱作用、旗帜引领作用、动力源泉作用,将深刻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现实与未来”②。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其浩大深广是世所罕有的。在经历了战争、建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等历史事件后,“爱国、创新、包容、厚德”成为北京精神,其贯穿于北京文化的灿烂辉煌和博大精深,根植于北京人民的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体现于北京人民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北京市砥砺前行的巨大动力,象一轮风帆张扬起其他各种文化元素,共同筑起北京精神文明建设的旗帜和力量。

践行区域精神必须充分发挥综合性和系统性功能

从本质上而言,区域精神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并被该地区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同的文化,可以说,区域精神是区域文化的核心思想灵魂,区域文化是区域精神的广博历史渊源。区域文化有多个方面,而区域精神则是贯注于区域文化中的魂魄。③作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精神凝聚着某一区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情以及价值追求、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等,是某一区域独具特色的精神品格,是当地人民群众长期实践的文化结晶,是凝聚当地民众团结一致发展经济社会事业的光辉旗帜。区域精神逐步成为本区域内引领民众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伦理习惯和道德规范的旗帜,产生凝聚力、吸引力和驱动力,从而推动区域物质文明建设,提升区域人文思想素质,促进区域改革发展,实现区域社会和谐稳定。因此,弘扬践行区域精神必须把它贯穿于各地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做到在弘扬中践行,以弘扬的力量促进和引导践行的方向,在践行中弘扬,以践行巩固和发展弘扬的成果,使区域精神的弘扬和践行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践行区域精神必须充分发挥其综合性和系统性功能,坚持整体运作和全盘推进的原则,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力求做到系统性、综合性、长效性和可操作性,努力使区域精神的践行过程同步成为深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一是要把求真务实作为践行实践区域精神的基本立场,反对搞形式主义或走过场;二是要致力于宣传弘扬,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让区域精神在当地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三要在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过程中践行区域精神,激发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巨大热情和创造活力;四要要发挥党员干部的表率作用,这是贯彻党的宗旨和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五是要把典型引路作为弘扬践行区域精神的有效办法,培育典型,弘扬典型,促进整体推进;六是要大力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把区域精神的核心内容分成若干主题逐一开展各类实践活动,不断掀起弘扬实践区域精神的新高潮;七是总结经验,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把各方面探索和实践中形成的新制度、新做法持之以恒地巩固传播下去。

在践行区域精神过程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任何一种区域精神都承载着一个区域内的文化形态和价值取向,并且体现着不同的表述方式。能植根历史、反映现实、引领未来、经受时间和实践考验的区域精神,正是一个地区思想文化的象征和精魂。区域精神的弘扬和践行,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和践行的过程。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性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思想多元化复杂化趋向明显的历史条件下,科学认识区域精神的理论与实践价值,把握区域精神的本质与特性、特质与个性,并把区域精神践行过程贯穿于培育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个过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要更加注重对区域精神独特性内涵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探索各区域提高核心文化竞争力的基本经验。作为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区域精神,各地在表述语方面也不尽相同。上海精神的表述语为“公正、包容、诚信、责任”,山西精神的表述语为“信义、坚韧、创新、图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相关区域充分挖掘自己的文化资源,打造自己的精神名片,培育独特的区域精神,提升自己的核心文化竞争力,一方面激励了各地争相发展,从而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地在塑造自己的区域精神品牌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本区域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基础,并从当地实际出发,把握好坚守与扬弃、共性与个性、普遍与特殊等多方面关系。

现代的区域精神含有历史精神不认同的元素,但其是历史精神孕育的产物,是取其精华去除糟粕的产物,是历史精神与现实精神的辩证统一体,因此,它既有历史烙印又包含着鲜明的时代个性,如江苏精神从起初的“创新、创业、创优”升级为目前的“创新创业创优、争先领先率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和鲜明的当代特质。也正是因为区域精神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性明显特征,才成为当地具有核心文化竞争力的有效品牌,这也正是我们研究区域精神独特性经验的基本路径和现实选择。

要更加注重对区域精神普遍性理论的深刻总结和分析,为准确提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语提供基础。各地在提炼地域精神过程中,既考虑了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渊源,也考虑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时代特征创新。中国古代文明和优秀文化因为传承才不断延续,自强不息的奋进精神、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等,无一不深深积淀于中华民族的历史精神之中。传承这些精神是光大中国文明、塑造区域精神的历史条件。可以说,区域精神是中华优良传统的深刻升华,是纵向精神的再度延伸。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深圳在短短的30年里,转身成为具有国际品牌性和市场化的现代都市,开创了世界性城市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奇迹。究其原因,主要是敢为人先、敢闯敢试、不怕失败的改革精神;追求卓越、崇尚成功、宽容失败的创新精神;海纳百川、内外一体、兼容并蓄的开放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踏实肯干的创业精神;不畏艰险、勇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拼搏精神。因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理所应当成为各地的精神追求。

在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各地提出了许多具有共同价值趋向的表述语,在已经形成的表述语中出现最高的词语是和谐,接下来依次是开放、诚信、创新、包容、务实、爱国、团结、卓越等。正是由于这些精神的支撑,我们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新胜利,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辉煌新纪元。也还是这些精神的力量,必将成为集中反映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民众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语基础。因此,只有对各地区域精神表述语的内容进行综合性挖掘和研究,提炼出更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价值符号,才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支撑,也才能更准确地提炼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语。

要更加注重对区域精神提炼过程科学化水平的研究,努力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当地区域特色的完美有机结合。北京精神的提炼培育工作第一是面向群众征集表述语,第二是专家研讨,第三是征求意见,第四是投票评选,第五是征询意见,第六是最终发布。科学凝练区域精神,“应该尽可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紧密联系地域经济发展实际并努力实现对现实的超越,得到本地域多元主体和其他地域民众的广泛认同,体现地域特色并处理好与其他地域精神的关系”④。科学化水平主要体现在科学的理论指导、科学的程序和科学的技术方法上,作为一项战略性公共决策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完善体制机制,规范专家咨询论证、社会公示、集体决策、社会听证、群众参与等具体制度,以实现区域精神表述语提炼过程的民主化、公开化、程序化、法制化和科学化。以此为借鉴,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坚持和遵循这些基本要求。具体到原则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党委政府倡导,这是区域精神产生的前提条件;二是全体民众参与,这是区域精神产生的力量基础;三是专家咨询论证,这是区域精神产生的关键要素;四是广泛征求意见,这是区域精神产生的实践要求;五是坚持公开公示,这是区域精神产生的科学本质;六是领导集体决策,这是区域精神产生的必然选择。

要更加注重对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研究,进一步明确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内涵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指导思想、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评价等丰富内容和诸多要素,是我们的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总和,引领着社会思潮的主流趋势,凝聚着社会思想的主体共识。核心价值观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思想及主要内容的高度凝练与概括,蕴含着人们对世界、社会和人生等方面的价值共识,是人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灵魂旗帜,是国家的稳定器和民族的主心骨。培育、弘扬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凝聚社会共识、实现团结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前者是“体”,是后者的依托和基础,后者是“魂”,是前者的底蕴和灵魂,两者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只有“魂”“体”统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才能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要更加注重区域精神的基础性作用,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积极借鉴。提炼、弘扬和践行区域精神正在逐步成为各地实施促进文化大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成为各地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表现,在不断拓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范畴的同时,也为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的精神动力。

各地提炼和践行区域精神的做法,一方面是对本区域内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进行了基础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另一方面也为提炼和概括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理念和价值借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建立在一定区域基础之上的,作为特定区域内的区域精神的培育、弘扬和践行,势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发展和实践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区域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缺一不可。

在国家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大背景下,必须把培育、弘扬和践行区域精神作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基础,在加快推进区域精神践行力度的同时,积极总结经验,勇于实践,着力培育并产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在区域精神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于人们重温和细化区域精神,体会区域精神的博大精深,从而易于人们接受、理解、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此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弘扬和践行过程中,又能促进人们不断地实践区域精神,把区域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行为规范的要求。

要更加注重区域精神践行与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结合,为“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关键且紧迫的课题。众所周知,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循序渐进、不断积累的工程。区域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都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补充。相比较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区域精神的培育、弘扬和践行则明显走到前列,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表述内容和逻辑结构。因此,以区域精神为基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践行的路径规划得更为具体生动且富有实际操作性,进而把区域精神逐渐理性升华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有可能也有必要。同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功以后,再把核心价值观作为当地弘扬区域精神的总纲和指导,把区域精神作为一面光辉旗帜,把核心价值观做为旗帜的主导,二者有机结合,凝聚起最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注释】

①夏重伟:“关于区域精神的重要意义和提炼黑河精神的思考”,《黑河学刊》,1997年第1期。

②赵绍敏:“地域精神的本质、特征和塑造”,《云南日报》,2012年6月18日。

③赵绍敏:“论地域精神的本质、特性及塑造”,《社会主义论坛》,2012年第6期。

④孙文营:“如何科学凝练地域精神”,《理论探索》,2013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弘扬培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The Main Modes of Alternative Education in Mainland China and Their Impact on Traditional Education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