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红英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本内容很长、情节丰富的课文。对于这类文章,学生读起来比较吃力,老师教起来难度较大。那么,如何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建构“板块”。品味意蕴
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建构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让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形成教学流程,建构高效课堂教学。板块式的教学结构容易形成教学节奏,比较顺利地展现教与学、疏与密、快与慢、动与静、轻与重的相互关系,使课堂教学波澜生动,抑扬合理,动静分明,教学的清晰性和生动性得到鲜明体现。如《凡卡》这篇课有21个自然段,2000多字。《凡卡》意蕴丰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堪称经典之作。著名教师林莘教学《凡卡》一课时,把课文建构成五个板块:1、认识“契诃夫”、“凡卡”;2、体会“悲惨”命运;3、体会“景色美”;4、体会“生活乐”;5、体会“诉求”。教师引领学生对第2、3、4板块细细品琢,其余两个板块则轻轻带过。巧妙地处理,不仅让学生充分品味了文本内容的丰富意蕴,而且带领学生探究了表达的技巧,是“长文短教”的典范。
二、强化“预设”,提高效率
对于篇幅比较长的课文,分课时来展开教学是一种必然。预设明确的课时目标,是实现“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效率的必由之路。如《穷人》这篇课文讲述了渔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全文有27个自然段,近2000字,内容丰富,写作特色鲜明,可以挖掘的教学点很多。著名特级教师张祖庆在执教《穷人》一课时,把课文按课时目标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溯“穷”,整体感知;第二板块扣“穷”,研究表达;第三板块品“穷”,以写促悟。教师在第一课时提了两个问题:1、课文写了哪几个穷人?2,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然后带领学生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紧紧围绕”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穷人的“穷”,带领学生品味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穷人”真“穷”,完成第一、二板块的教学。在第二个课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穷人不穷”,感悟穷人的高尚品质,并在创设情境体会心理描写的精妙之后,请学生“用一段内心独自,描述西蒙临死前可能的心理活动”,读写结合,有机地实现了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完成第三个板块的教学。这两节课虽然教学容量大,内容丰富,但是教学形式简洁明了,有条不紊,简约而不简单,扎实而高效,有着很鲜明的课时目标意识,易于操作,易于达成,是实现“长文短教”的有效途径。
三、有效“选点”,品悟内容
特级教师余映潮说:“无论怎样处理,无论运用什么手法,长文短教都重在一个‘短字,这个‘短字,又主要表现在‘点上。长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选点。”每篇课文,总有能够牵起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找到了这个点,就能够顺势牵起由“点”统领的“线”与“面”,进而拓展到全篇课文的教学,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而这个“点”就是教学的切入点,有可能是文章的题目,有可能是文中的一个关键词语或者一句话,有可能是在对文章内容进‘行质疑时的一个问题,也有可能是蕴含在文章中的一个思想、一份情感。如《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分五大块来讲述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有3000多字,通过细细研讨文本,就会发现课文关键的词语是“英雄”。教学时可以紧紧抓住“英雄”这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品味:1、你觉得雨来是英雄吗?从哪里看出来?(品读英雄事迹)2、雨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为什么没有说出实情?(品悟爱国情怀)3、雨来有英雄的一面,也有淘气可爱的一面,你发现了吗?(还原英雄本真)4、课文是怎样把小英雄雨来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探究表达方式)通过一个关键词、四个有思考空间的问题,不仅让学生研读了文章的内容,也品悟了文章的表达方式,教师教得顺畅,学生学得轻松。
四、精选目标,优化环节
“长文”文本内容的丰富性和隐秘性决定了“长文”教学价值的多重性,在有限的时间,要实现长文短教,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切忌贪多求全,面面俱到。如《景阳冈》这篇课文有2400多字,又是名篇经典,可圈可点之处甚多。薛瑞萍老师执教时,精选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环节,突出了两点:1、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武松成为英雄的原因;2、研究武松性格,知道性格如何推动他成为英雄。在两个板块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展开了许多不同角度的对话,但都紧紧围绕两个话题展开,形散而神聚,枝叶丰茂而主干清晰。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智慧地精选了教学目标。优化了教学环节,有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