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析

2014-12-12 12:20:33吕千平
参花(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主义者流派文学批评

◎吕千平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解析

◎吕千平

生态女性主义是当代西方由环境运动和女权运动汇流而成的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求的文化思潮,关注的是对妇女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生态女性主义理论的起源,流派以及在国内的研究现状,以期对国内的文学批评及创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生态女性主义 起源 流派 国内研究现状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一种新兴的理论及批评方法,它第一次把自然与女性联系,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出发进行文学批评,在文学作品之中挖掘与再现自然与女性的命运与位置,研究不仅触及到男性之外的女性,而且触及到了人类之外的自然,这不能不说是这一理论较于激进女性主义批评或者纯粹生态批评的一大突破。

一、生态女性主义的起源

生态女性主义的产生首先与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关。上世纪60年代以来,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环境与社会,自然与人的关系成为学术领域关注的问题,一系列探源环境恶化和生态危机的新兴学科也相继出现,此时美国女海洋生物学家蕾切尔·卡逊出版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拉开了当代环境运动的序幕。到70年代,法国女学者弗朗索瓦·德·奥波妮在其著作《女性或死亡》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这一名词,把女性主义思想与生态思想相结合,指出了女性与自然的联系。

二、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流派

生态女性主义各流派对女性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看法,生态女性主义各流派主要围绕是否将妇女与自然相联系这样一个问题。妇女是应该强调还是不强调、或者是否应该重新设想他们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在这一点上,各学派的看法也不尽一致。

1.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

自然的生态女性主义者强调女性的独特性,认为妇女和自然界在创造生命方面有本原性联系,因而妇女认识、体验和评价这个世界的方式是更可靠和独特的。它主张构建新的女性文化,并通过弘扬这种女性文化作为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

2.精神的生态女性主义

精神生态女性主义者也致力于加强妇女与自然的联系。大多数精神生态女性主义者的思想都包含这样的观点:如果犹太教和基督教这些具有“父权制”性质的宗教不能肃清空洞的男性精神这种观念,女人就应该抛弃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压迫限制,寻找一种新的精神信仰、一种新的文化。那种把女人身体视为神圣的文化也会强调自然的神圣性,因而女人应该去寻求这样一种文化。精神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她们是人世间的行动主义者,通过宗教代替政治,使他们形成许多小型的社会团体,建立和维护彼此间的关系,从而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在日常活动中传播她们的精神思想,在尊重女性的同时尊重自然。

3.社会的生态女性主义

社会的生态女性主义尝试削弱自然与妇女的联系,不再强调其重要性。他们认为其实女人与自然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全人类、人人都是既具有男性气质,也有女人气质的,他们既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同样,社会既是自然的,也是文化的。只有不强调这种妇女与自然的特殊联系,才能终结对现在受贬低的妇女与自然的压迫,因而要把这种特殊联系降低到最低限度。

三、生态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学术界也在迅速地响应国外的生态女性主义。一批重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成果正在显现出来。1996 年关春玲在《国外社会科学》上介绍了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系统梳理了该思潮的各个流派。鲁枢元在其2000 年出版的《生态文艺学》中辟专节论述了女性、自然和艺术的关系。同年出版的《西方当代文学批评在中国》一书也抓住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策略,指出其“把建构女性文化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尊重差异,倡导多样性,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同一,确立非二元思维方式和非等级观念。

从目前的国内研究看来,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还只停留在狭窄的批评领域,还没有与文学创作发生自觉的联系,并没有积极地去影响文学创作;而且这一文学批评完全没有走出文学空间的范畴,停留在文学作品中些许现象的研究与解读,远远没有触及到人类生存的真实空间。这样,国内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产生局限,其前景受到限制。我们应该积极地把文学批评引入文学的自觉创作和文化生活中。通过生态女性主义批评,唤起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爱护以及女性的尊重与重视,催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作品的自觉创作,使得这一批评与创作实践更为密切地联系,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使得自然与女性平等地参加到社会发展中;最终促成人与自然,男人与女人的大和谐,实现这一文学批评的终极关怀。

[1] 曹南燕.生态女性主义及其意义[J].哲学研究,19 % ( 5 ) : 54一60.

[2] 陈茂林.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J].齐鲁学刊,2006 (4) : 108 一111 .

[3] 秦同国.为自然与女性立言: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

[4] 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5] 周昌忠.西方科学的文化精神[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15) .

⋆本文为陕西省咸阳师范学院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3XSYK03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王曦)

猜你喜欢
主义者流派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新生代
忌肉主义者
英语文摘(2022年3期)2022-04-19 13:01:22
张小斐:一个长期主义者的梦想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32
倡导一种生命理想——论谢有顺的文学批评及其文学批评观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好人主义者做不了好人
当代陕西(2018年9期)2018-08-29 01:21:04
容轩读印——明代流派印(下)
艺术品(2018年5期)2018-06-29 02:15:04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自成体系的文学批评
华中学术(2017年1期)2018-01-03 07:24:05
海洋玉髓鉴赏收藏的“十大流派”
宝藏(2017年7期)2017-08-09 08:15:15
关于戏曲流派概念及推出新流派的思考
戏曲研究(2017年4期)2017-05-31 07: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