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榕培
一曲《卷珠帘》,千古韵涵香
◎唐榕培
《卷珠帘》袭来一场中国风,触动着无数的中国人,用歌曲将古典美恣意释放,将心跳或心痛的感觉化在忧伤里,静静地绽放为一种极致的美!这首歌在曲折之中含蓄委婉地表现了不同人对于爱情相思的不同体悟!
曲折生姿 含蓄委婉 体悟
霍尊凭借一首中国风的《卷珠帘》,问鼎中国好歌曲,上春晚,一下红遍大江南北。这首中国风的歌曲处处都体现着古典的味道,表现着古典的美。首先就《卷珠帘》来说,这是一个词牌名,后归于词牌《蝶恋花》别体。而《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的“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其词牌始于宋。看到这个词牌名,我们就会想到欧阳修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柳永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晏殊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由此观之《蝶恋花》此词牌作者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或抒写心中愁的情感为多,同样《卷珠帘》这首中国风的歌也如此,并且这首现代歌古典韵味浓重。
在中国古典美学的传统中,诗词歌赋都忌讳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如同看山不喜平。清代袁牧在随园诗话中就说过:“作人贵直,而作诗文贵曲。”而《卷珠帘》这首歌对于情的表现得一波三折,在曲折之中散发着独特的唯美感人的芬芳。
歌的开头是一位伊人在认真镌刻着归人的一颦一笑,以致是每一寸细细的眉毛。自古就有男眉女肤之说,画好归人的眉,就是对他最好的想念,然而一笔一划之间都透着相思之情。画眉在古代还有形容夫妻和美之意,这同时也透露出伊人对于过去日子的怀念,所以此时的愁在慢慢酝酿之中,渐上心上,像破土的种子在慢慢发芽。墨汁沾染在画纸上点点晕开,此时的相思之情是所有语言都不能表达的,所有的文字都是无用的,因而“千家文都泛黄”。月夜静谧,透过纱窗,看着微微亮的月亮,发现自己梦醒,难眠,在梦中忆起了那“起舞飘轻袖”的妩媚。记忆有时就像一条闪着光的河,总是在不经意间打开,可以使你突然沉默,也可以在你痛苦之时记得快乐了。然而这样,却使得此时的相思“无计可消除,才下眉梢,却上心头”,像疯长的蔓草缠绕心扉,越挣扎,越痛苦。
满心的眷念和伤心,便哭得梨花带雨。尽管如此伤心,伊人的感情又发生了变化,不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而是安静又耐心地画好红妆,满心欢喜地等待不知何时归来的归客。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归来的不是归人而是过客,空留着伊人独自伤悲,又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欢喜只是短暂的,何况是空欢喜?相思来得太急,也来得太深。可伊人心有不甘,但是岁月是把杀猪刀,处处催人老,那水莲花般的容颜慢慢变得憔悴。
如花美眷,逝水年华,沧海桑田。伊人所思之人仍未归来,而自己已逐渐苍老,那“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栏露华浓”的容貌,如今已是成为过去的回忆。此处的的相思之苦犹如满月那样浓密。容颜老去,“胭脂香味”也散去了,天天依窗卷珠帘,望归人那飘渺未知的远方,产生了怀疑,自己究竟是为了谁?这仅仅是短暂的一瞬,便消失在思念之中。“高轩雾褪”一切都变得明朗,而自己的期待却依然是“云深不知处”。本是花好月圆共婵娟时,而自己却是茕茕孑立,不禁“掩袖暗垂泪”伤心欲绝。于是油然而生“生命中无法承受之重”。相思,到底是重还是轻呢?恐怕是轻也无法承受,重也无法承受。由怀疑到伤心欲绝,感情变化起伏大,甚至有些跳跃,但在曲折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伊人相思之煎熬,相思之苦,相思之痛。
当思念成为了一种习惯,美好的春天,便没有了姹紫嫣红的赏心悦目,只是“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绿杨阴柳不减心中愁,残烛化无倍增心中苦,凉凉的晓风也抚不去心房上思念的花纹。“归雁过处留声怅”,唯有抚琴弹曲来冲淡这繁琐的相思之情,谁料却是断肠在云水之间。
这首词的感情变化曲折深刻,将相思之情演绎得酣畅淋漓,无比精致,特别是两个感叹词“啊”的运用。闻一多先生曾说:“感叹字是情绪的发泄,实字是情绪的形容、分析与解释,前者是冲动,后者是理智。”而这两个“啊”是伊人所有相思之情的汇集,完全不受人的控制,犹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般汹涌澎湃,冲破一切。
关于抒情的诗词古人重含蓄委婉,如欲开还羞的菡萏,最是那低头的温柔,铭记在中国人的心里。陈亦峰的《白雨斋词话》:“所谓沉郁,意在笔先,神余音外,欲露不露,不许一语道破。写怨夫思妇之怀,孽子孤臣之感,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非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装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又‘春梦正关情,镜中蝉鬓轻’,凄凉哀怨,真有欲言难言之苦。又‘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又‘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皆含深意。此种词,第自写性情,不必求胜人,已成绝响。”“意在笔先,神余音外,欲露不露,不许一语道破”就是对于含蓄婉转的阐释。
寂寞使人愁,思念催人老,寂寞无边,思念无穷,自然伤心疼痛也就无边无穷。词人没有直接写相思带来的痛,不像李白“长相思,摧心肝”宣泄感情,喷涌而出,而是委婉含蓄地表达。夜深人静之时,月亮透过窗纱微微亮,梦中忆起的却是那些“拂袖起舞”的美好,没有回想那些痛苦的岁月。回忆痛苦的记忆反而能够转移心中之苦,因为苦中苦就不算什么苦,就像心伤之时,脚踏在鹅卵石上,脚底会传来阵阵疼痛,却也减轻了心中之痛。回忆美好,而现实又是残酷的,与美好相差太远,这便是揭开结痂的伤痛,痛上加痛,所以这种痛就像蔓一样不停生长。
佳期如梦,流年似水,又是一年春,是新的开始,可是细雨潇潇郎不归,但春日的美好是关不住的,就像红杏出墙一样。酥润的细雨,烟笼罩的绿柳,都是那么的和谐美好。可是伊人的眼里却只有烧尽的蜡烛,感受到的是春风的冷,听到的都是凄怅的归雁声。她将自己所有的愁寄寓归雁,并将自己的愁化为归雁的愁,借此含蓄地表达愁滋味,这就有些像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并且在感情收尾之处,词人采用了“断肠”两字,这也是全词的词眼,形容极度伤心。
一言蔽之通过词人采用委婉含蓄的手段,使得词仅仅抓住了人心最柔弱的地方,难不怪导师刘欢三听三泪流!
《卷珠帘》中凄清的画面历历在眼前浮现,嘤嘤的垂泪声声不止,凄怅的雁声阵阵回荡,凄婉的感情幕幕在人心徘徊。此刻,我们不得不说到刘欢和原词作者关于这首歌的不同用词。原词是“拂袖起舞于梦中徘徊”,“徘徊”一词更多的是在表现少女的羞涩,也就和后面的“此时难为情”相呼应,但是从整首歌所表达的生死相依的相思之情,就有点不相称,犹如“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导师刘欢将“徘徊”改为“妩媚”则更好,“徘徊”是动词并且与前面的“拂袖起舞”有些冲突,感觉伊人是游离在梦外,以哀景写哀情未增其哀,而“妩媚”则不同,“妩媚”在此次是形容舞姿的曼妙优美,梦中的美好与现实的扑空冲突更明显,以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
再来看“高轩雾褪”完胜原词中的“不见高轩”,因为此时是“夜月明”,说明夜晚是如酣睡般的朗照,而不是小睡般的胧照,所以雾该褪去,高轩也该现于月色中。同样“袖掩暗垂泪”也比“此时难为情”的比照也更明显,“袖掩暗垂泪”是两个动作,将伊人的心伤化为外在动作,更能说明情之深。用“此时难为情”有些蹩脚,因为我们都知道伊人难为情,不需要明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原词的“叹流水兮落花伤,谁在烟云处琴声长”与改后的“归雁过处留声怅,天水间谁抚琴断肠”,品味这两句,就有点像品味咖啡和绿茶,一个“叹”字入口即苦,但读完整句后,苦就不在了,只是唇齿之间短暂的苦;后者入口清香,接着苦回荡在整个口腔,最后绿茶的甘甜还会弥留在舌齿间,慢慢回味。也就是说,自古伤春必定就会叹“落花流水春去也”,落花流水已经是经典,新意欠少。而“归雁过处留声怅”就有新意,因为归雁从南回北,回到熟悉的环境,心中是满满的欢喜,应该是欢愉的叫声,但伊人听见的却是惆怅之声,反映了伊人此时的心情。这里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即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隔”,相对而说则更好。再者,“落花流水”用在此句也不恰当,因为词前写到此时是初春,雨也是细的,柳树也刚被唤醒枝芽,所以落花流水有些牵强。“云水间”的相思之情是比“烟云处”的相思之情要浓烈许多;“琴声长”不代表情之深,但“断肠”的琴声就将此时的情演绎得尽善尽美,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歌词的变化,都源于创作者的体悟,就像“拈花微笑”,不是所有人都能解其中妙,懂其中的禅意。原歌词的后部分有些现代散文的感觉,与前面的文言文有些不协调,而后改过的词,就将这首歌文言化更彻底,成为一首完全的中国风,古典韵味也就更浓厚,情也变得更深。如果说原词是爽口的甜酒,那么改后的词就如同回味无穷的陈酿。如同梅艳芳的《女人花》所唱“爱过知情重,醉过知酒浓”,所以生命的不同体悟才会造就不同的词。
《卷珠帘》的忧伤,是心灵的一种莫名的酸楚,也是动人心弦的美丽。在安静的午后,或者是寂静的夜晚。反复听着这首伤感的《卷珠帘》,感受着伤感的文字,静静地,把心交给这一场忧伤,在其中沉醉,在其中思索,会体会到别样的古典美!
[1]赵明华.闲敲棋子落灯花:唐诗宋词中的美丽与忧伤[M].北京: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2]瞿琮.歌词审美小札[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
[3]王英志.古典美学传统与诗论[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
[4]王洪 田军 马奕. 中国文学百科词典系列·古诗百科词典[M]. 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
[5]李珺平.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文化阐释[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1.
[6]王国维著.吴洋注释.人间词话手稿本全编[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2.10.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