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感

2014-12-12 12:20:33◎杨
参花(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秋之春花秋月秋意

◎杨 晨

秋之感

◎杨 晨

又是一季秋天,还是那样令人愉悦,还是那样令人感伤。这是个丰收的季节,但是,不久之后便是寒冷的漫漫冬季,对于怕冷的我来说,多少还是有点怯意。

这是个地球上无处不划过的季节。迥然,地域之间是有差异的,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的秋,以南北方的差别最大。

北方的秋,很干脆,直爽。说到就到,一夜工夫,你就会明显地感觉得到。隔天早上,地上的霜气增重,空气中透漏着丝丝寒意,早晚温差在这个季节尤其明显。北方的秋,来得疾速。炎热干燥的夏季不会在北方滞留得太久,酷暑之后便是秋凉。秋一到,不觉之间,路边的青草已开始发黄,阶前的梧桐也不耐寒,刷刷刷由绿转黄。白杨树眨巴眨巴眼,梭梭从树上飘落下来。最是柳树,在这个季节,尤其显得狂放,恨不得早早脱光身上的头巾,露出它那秀丽的长发。天上的大雁一队一队往南飞,好不兴高采烈状!太阳也不再那么兴奋,只顾自个加快脚步,匆匆忙忙地走着。远处,一阵阵瓜果香味扑鼻而来,一阵阵吆喝声、孩子们的欢笑声、蝗虫鸟鸣声,和谐地、此起彼伏地叫着,无不痛快!暗示着秋的气息浓厚。

菊花“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在北方,到了秋季,百花凋零时候,却是菊花,独不怕严寒,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北风,开出千姿百态的花骨朵儿。这在北方是很常见的,南方则很难见到。南方缺乏凛冽的北风,缺少北方秋的疯狂。北方人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辛弃疾沙场激昂“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李绅喜于收获感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杜甫感秋之神速,疾书“睡起秋声无觅处,满街梧叶月明中”;刘禹锡更是一语道破,喜秋甚是,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月胜春朝”。可见,北方的秋天是诗人的月色。春天百花齐放,他们不屑;夏天百花争艳,他们不屑;冬天纵然独具一格,他们还是不屑。唯独秋,没有春天的活泼,没有夏天的艳丽,也没有冬天的壮观,仅有它独特的一面,却也够了,世人们大都喜欢它。北方的秋是极富魅力的。

南方的秋,来得比较含蓄,委婉一些。在南方,夏季来得漫长,以致秋天的到来比北方晚了许多。我是在秋季来到南方的。虽是深秋,却也体验不到秋的味道,只是偶尔一丁点儿发现:路边的树叶没有夏日那么娇脆欲滴,青草也没那么油绿,蝉叫声不再那么此起彼伏,天空颜色也比夏日略微暗淡了些去,空气中的热气蒸发的也没那么厉害了。路上行人比夏日见得多了,见得早了。

南方的秋,像一个羞涩的大黄花闺女,久久不亮相,偶尔出现,眨眼间就又不见了,有点儿“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它来得晚,草木凋得慢,甚至于难以发现。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固然与夏天也差不了多少。只是有时候降雨比较多,让人感到缕缕秋意。“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也是梧桐,却比北方更加翠绿些,更为羞涩些,久久不愿卸去妆容,但亦是满怀秋意;“莫道身闲总是,孤灯夜写清愁”,深夜抒秋,少去了夏日的蒸汽腾腾,略有清凉;“蟋蟀独知秋令草,芭蕉下得雨声多”,秋夜赋愁,雨夜格外多,雨声格外响亮些,总是显得有点儿伤感。才子柳永在秋季送别红颜,“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满是伤情,好个冷落清秋!李煜怀古伤今,“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好个春花秋月!好个多少往事!这个季节,南方的才子们显得格外忧愁失落。在他们笔下,秋意太浓太浓了。

总之,南方的秋是不同于北方的。

感于秋,感于南北方人的性格迥异。北方的人,性格比较烈一些、暴一些,正如北方的秋,来得急促,汹涌而至,容易爆发。南方的人,性格比较温顺、和气。正如南方的秋,容易使人触景生情,容易使人伤感,流露着丝丝凉意。在我看来,这个季节是对南北方人性格的最好的写照!

秋天是一件艺术品,那么有风采,那么有韵味,令人炫目,流连忘返,久久不能醒过神来。

秋天亦是奢侈品,只能默默用心感受、体验,却也抓不住,任它悄悄地溜走,从眼前划过,也是那么可爱,那么迷人。

为什么写秋?因为我对这个季节爱得深沉。

为什么写秋?因为这个季节不得不让人爱得深沉!

(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 姜鹤)

猜你喜欢
秋之春花秋月秋意
秋之回忆
新航空(2023年9期)2023-09-18 20:35:53
秋意
春花秋月望西楼
黄河之声(2021年10期)2021-09-18 03:07:18
他把悲伤流成一江春水——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文苑(2019年10期)2019-11-20 03:42:19
秋意
秋意
秋意秋那桶
民族音乐(2016年6期)2016-08-28 20:07:16
秋之韵味
母子健康(2015年9期)2015-12-12 05:43:56
秋之落叶
小主人报(2015年19期)2015-02-28 20:4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