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敏家的住房

2014-12-12 12:20:33韩兆若
参花(下) 2014年11期
关键词:房子单位

◎韩兆若

汤敏家的住房

◎韩兆若

汤敏是1994年初结的婚。结婚那年,她在县城的一家医院里做会计工作。

结婚前一年,汤敏就向单位提交了结婚住房申请,因为那时国家还没有推行住房制度改革,职工都住单位的房子。申请很快有了批复,是县医院的一把手亲自批复的,只有寥寥八个字:单位无房,自行解决!

汤敏与对象合计,如果外出租房,每月需要支付八九十块钱的房租,这在当时平均工资只有二百多元钱的年代,可谓是一笔很大的家庭开支,足以影响一个家庭的正常生活。更为重要的是,结婚时如果住不进单位里的房子,以后再想挤进来,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汤敏为人大大咧咧,跟单位的上上下下特别是同龄人处得相当不错。

“喂,伙计,我准备三月份结婚,单位临时没有房子,把你们俩住的宿舍腾出来让我先把婚结了?总不能让我在大街上结婚吧?”汤敏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同一天进单位的小王和小白说。小王和小白十分理解汤敏的处境和难处,像接到“圣旨”似的,第三天就搬出了两人合住的单位宿舍,跑到亲戚那里蹭房住去了。为此,汤敏感动得就差跪地磕头了。

第二天,汤敏和对象买来涂料,趁着夜色,自己动手偷偷地把房子粉刷了一遍,就迫不及待地搬进了还湿漉漉的房子,因为她俩害怕万一单位里的领导们知道了,安排进去工龄比她长、资格比她老、排队等房时间比她长的同事,或者是某位领导的亲戚朋友。

四米八长、三米宽的房子放进一张一米五宽的双人床和一套二手家具后,就连放把椅子的空隙也没有了。房子外面只有一条一米二宽的过道,别说是建一个能临时烧饭做菜的简易厨房了,就连迎面通过两个人都很困难。因没地方开火做饭,汤敏跟老公结婚大半年,没在家里做过一顿饭,每天从单位食堂里买回饭来以后,一个人抱着一个碗,坐在床沿上吃,其景况跟电视连续剧《蜗居》别无二致,好在老公在外地上班,一周才回家一次。

半年多后,单位腾出了两户四间平房,负责分房的工会宋主席将其中的两间分配给了跟汤敏同一天进医院上班的外甥女小刘,汤敏听说后,挺着个大肚子找到了宋主席,央求宋主席看在孩子就要出生的份上,把剩下的另外两间平房分配给自己,因为孩子一旦出生了,一间房子实在是无法将就下去。可宋主席一句“房子分配给别人了,再说要求照顾的人不只你一个”的话,让汤敏委屈地哭了一天两夜,边哭边埋怨老公家没关系、没本事!

“十一”假期,在外地工作的老公赶回了县城,带着一肚子怨气敲开了宋主席家的门,软话也说了,硬话也讲了,礼品也送了,宋主席才勉强答应跟分管后勤工作的院长再商量商量。

两周后,宋主席通知汤敏,说单位刚腾出来两间仓库,面积接近40平方米,他跟分管后勤工作的院长商量后,决定分配给汤敏一家居住,让汤敏抓紧搬进去,一旦搬迟了,让别人抢占了去,那可就不能怪单位了。汤敏二话没说,当天下午就请了假,叫来几位亲朋好友,在仓库一边盖起了一间简易厨房,心满意足地搬进了“宽敞明亮”的大仓库。

1999年5月,汤敏调入了老公工作的那座城市。老公又是请客,又是送礼,托了三四个人,才从当地政府基本弃用的家属院里临时借了三间平房,把家搬了过去。临时借住的房子虽是平房,但单门独院、十分安静,分居五六年的一家人倒也过得其乐融融。

当年的十月份,老公搭上了单位房改政策的末班车,分到了一套78平方米的三室房。虽是别人住过五六年的二手房,楼层不好,设计也很差,又是最多能抗三级地震的楼板房,但分到房子的时候,全家人还是激动地搂抱在一起不知说什么好,当天就跑过去看了三四趟。听说儿子家分到了“洋楼”,远在百公里之外的农村老父亲,迫不及待地买上车票就要进城亲眼看看儿子家新分得的“洋楼”。

分到楼房的第一周,汤敏和老公就张罗着装修房子。说是装修,其实就是铺了铺地板砖,粉刷了一遍墙壁,总投资也不过千八百块钱。可能要住楼房了,汤敏老公干活特别卖力气,地板砖买回来的当天,平时有些懒散的他,竟然一口气把地板砖、沙子、水泥扛到了楼上,累得好几天动弹不了,还差点住进了医院。

地板砖铺好后,汤敏一家很快就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心想这辈子再也不用搬来搬去的了,再也不用害怕雨天要穿着水靴、带着砖头去公共厕所了。小时候立志长大后一定要住进有厨房、有茅厕房子的目标终于实现了,小两口甭提心里有多美了!

2001年夏天,强降雨冲垮了河堤,堵塞了下水道,汤敏家住的小区地势较低,积水排不出去,下水道里的水夹着粪便像“泉眼”一样汩汩地直往上冒,院子里一片汪洋,大人们每天只能淌着淹过膝盖的臭水进进出出。由于担心下水道冒上来的臭水有病菌,各家都把自家的孩子拦在家里不让下楼,急得三五天都出不了门的孩子们在家里又是哭又是闹的。

那场大雨之后,汤敏意识到这房子不能长久住下去了,一则孩子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小区距学校太远,每天接送,大人忙、孩子也跟着累;二则未遇历史上最大的降雨,小区内就汪洋一片,要是雨水下得再大一些,下得时间再长一些,说不定自己住的一楼也成了“湖泊海洋”。汤敏跟老公商量后决定,把现在住的房子卖掉,跟亲戚朋友们再借上点钱,在离学校近一点的地方另寻觅一套房子。

说来也巧,就在汤敏夫妇到处找房子的时候,当地政府筹划着以集资盖房的形式,为长期工作在基层、无法调入城里上班的乡镇干部建一个住宅小区。得到消息后,汤敏以一个在乡镇工作多年的亲戚的名义,在距学校一百米远的地方,购买了一套三室两厅、面积99平米的房子,并在2002年孩子正式上学后两个月,搬进了新房,孩子每天自己上学,放学后自己回家,夫妇两人倒是省心省力了。

2005年,汤敏工作的医院在政府划拨给单位的一块土地上建起了一个职工住宅区,汤敏发动全家人筹足了10万元首付款,又在银行贷了20万元,购买了一套130平米、外带阁楼的房子。虽然“债台高筑”,但拿到新房子钥匙的时候,汤敏也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2006年,汤敏老公调到了省城工作。租住了三年房子后,夫妇两人商量,与其每年把两万多块钱的房租给了人家,还不如自己买套房子,省下的房租还贷款,自己的房子住着也舒心踏实。主意一定,夫妻两人就张落着到处看房、选房、筹款,并卖掉了已经升值二十多万元的单位里的房子,在省城重新买了一套近150平米的房子。

拿到房屋钥匙的时候,汤敏感慨地说:“做梦也没有想到这辈子还能住上这么大的房子,更没有想到还能在省城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老公一本正经地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居者有其屋,不仅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梦,也是千千万万个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的梦,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每个人心存感激、心系社会、心怀梦想,并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居者有其屋的梦想就一定很快实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惨景永远不会在中华大地上重演。”

(责任编辑 冯雪峰)

韩兆若,保险公司高管,曾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300余篇,公开出版长篇小说《保险公司》《人在险途》《险海沉浮》等作品。

猜你喜欢
房子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宁波通讯(2021年14期)2021-09-29 07:33:46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36
协办单位
孤独的房子
视野(2017年22期)2017-12-08 10:34:30
当“房子”爱上卖萌耍宝以后
一百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