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茨比
——记一位穿梭于美国大陆的拜伦式英雄

2014-12-12 10:09:41李丹阳
参花(下) 2014年5期
关键词:拜伦黛西盖茨

◎李丹阳

盖茨比
——记一位穿梭于美国大陆的拜伦式英雄

◎李丹阳

《了不起的盖茨比》以上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为背景,盖茨比为主线,充分反映了那片黄金琉璃瓦背后的破铜烂铁。本文以拜伦式英雄为切入点,从其三个特征深入分析主人公盖茨比跌宕起伏的人生,再现那段令人爱恨交加的美国梦。

拜伦式英雄 盖茨比 美国

1920年被称为“疯狂的20年”,很多人不顾禁酒令铤而走险去走私以此发家,他们也热衷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这就是当时美国社会出现繁荣的一个重要原因。年轻的士兵们从欧洲战场回到家乡,他们对政府的欺骗感到前所未有的失望,他们渴望自由,但又无所依赖,便整日浑浑噩噩生活。他们挥霍青春,过着糜烂的生活,人们秉承着金钱至上的原则,忽略人际关系。然而1929年的10月,随着股市的崩盘,泡沫经济瓦解,大萧条席卷美国,一派黯淡景象。以盖茨比为代表的美国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为自己的理想奋斗起家,在奢靡中度日,在虚伪中交际,在孤独中败落。

一、拜伦式英雄

拜伦式英雄是拜伦将他的反叛精神灌输于笔下的人物中以宣泄自己不满情绪的一种虚拟人物。拜伦式英雄对当时残留的封建制度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当然,他们的极端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悲观主义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消极色彩。简言之,拜伦式英雄有三大特征:其一,他们激情饱满,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与社会抗衡;其二,他们总想把爱的人囚禁于自己的爱情牢笼中;其三,他们追求自由,却经常陷于无尽的孤独中无法自拔,最后难免以失败告终。

二、故事梗概

《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一个青年人,为了摆脱儿时的困窘局面,在16岁时外出闯荡。在而后的参军途中遇到了黛西,两个年轻的心找到了可以依靠的港湾,只可惜世事难圆满,以黛西家的雄厚实力是不会允许自己楚楚动人的女儿嫁给这个穷小子的,盖茨比很清楚这点,他明白自己只能孤身向上。一场战争让他们分离,当盖茨比再次回来时,黛西已然嫁给了个有钱人汤姆。一个从小有抱负的人自然不会轻言放弃,盖茨比加入了沃尔沃集团并发了财,于是他开始了夺爱计划。他在黛西家对面买了栋别墅,每天举办奢靡的派对以吸引黛西的注意。的确,他成功了,恰好那段时间黛西大概发现了汤姆的婚外情,整日苦闷,当住在金窟的旧爱主动上门,她自然难以拒绝。两人的美妙生活却好景不长,汤姆有所察觉,盖茨比此时想带黛西远走他乡,并让黛西告诉汤姆实情,却渐渐发现黛西已经不是自己以前朝思暮想的那个心上人了。她犹犹豫豫,在回来的路上无意撞死了个妇人,谁曾想竟然是汤姆的情妇梅朵,盖茨比为了保护黛西主动揽责,加上汤姆害怕自己的情史暴露,也添油加醋将责任推给盖茨比,梅朵的丈夫一怒之下将盖茨比枪杀于游泳池,一个生命就这样陨落了。故事的结尾几乎没有人来参加盖茨比的葬礼,更加讽刺的是黛西此时正和汤姆在国外度假。盖茨比最后可以说是以悲剧草草收场。

纵观故事全篇,菲兹杰拉德塑造的盖茨比形象也称得上是拜伦式英雄在美国社会的缩影。

三、人物分析

1.盖茨比早年生活

盖茨比小时候家里很穷,所有他对外塑造的上流人社会的形象都是虚构的,他只有日复一日的工作,但他始终坚信自己是上帝的儿子,注定要与众不同。16岁那年他背井离乡,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打拼。生来贫穷这点他无力改变,但是他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并愿意为之不懈奋斗。电影里有这样一幕:他行走在大街上,恍惚间发现人行横道变成了一部梯子,仿佛要带他通向一个秘密国度,他觉得自己如果顺着梯子向上,一定能看到生活最美的风景。这其实也是当时20年代美国人普遍的梦想,渴望在奋斗之后找到自己想要的那种上流社会的生活。因为盖茨比有目标,这个目标一直引领着他不轻言放弃,不管有多难,他都倾力一试。最终他没有辜负观众的希望。从某种程度讲,盖茨比也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问题。富人赚了大笔钱,把穷人置于一个困窘的境地。他们也有梦,但是却难于圆梦,富人与穷人间的鸿沟越来越大。盖茨比算是穷人中的成功人士,他完成了自己对“美国梦”的追求。

盖茨比对自己向往生活的追求其实就是拜伦式英雄特点之一,对自己当前状况不满,敢于拼搏奋进。于小,为了自己的生活而搏;于大,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搏。不管哪方面,拜伦式英雄的这点还是很令人欣赏的。其实,盖茨比只是“黄金时代”下众多美国拜伦式英雄中的小小一员,在当时社会大发展背景下,很多人做出了不小的努力改变现实。

2.盖茨比的感情世界

古语云:英雄难过美人关。盖茨比遇到了黛西,只怨他当时太穷而无法将自己心爱的女人带走,而战争又阴差阳错的将他俩分开,黛西此时已为人妻。盖茨比愿意为黛西做任何事甚至付出一切。他爱黛西,倾注全部,可以说有点疯狂。但接触下来,他看到黛西的反应时,盖茨比有点失望,在他心中,黛西是完美的,超越了一切,在分开的这段时间里,他用了很多年塑造黛西在他心中的形象,力图找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去修饰她。盖茨比认为黛西是他自己一个特别的附属品,除了他没人可以拥有。他一直把黛西门前那盏灯当做他的方向,他渴望乞及到那熟悉又陌生的冷光,对他来说那太重要了,仿佛没有了这些他就无法生存。盖茨比希望自己做的每件事对他的计划都有意义。以至于后来他害怕至极,害怕失去黛西,于是想要强迫她和自己私奔,过只属于两个人的生活。

盖茨比的爱情观完完全全是拜伦式英雄特点二的最好诠释。他们构建起自己的爱情牢笼,然后又亲手将自己的爱人关进去,这样的爱情观可以算是极端个人主义的一种体现,完全没有考虑到对方的感受。人在社会上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爱情更是两个人的事,一味的一意孤行,控制欲太强,在将自己的爱人锁入你的枷锁后你也会自掘坟墓。

3.盖茨比之死

盖茨比的死是悲惨的。毫不夸张地说,盖茨比的一生都带有悲剧色彩,就算他有钱的时候,仍然是一个人的生活,没有几个真正的朋友。盖茨比的商业伙伴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应该明白,生活中所提到合作关系、朋友关系,在他死后就完全不存在了”。这说明什么?一个诺大的表面光鲜亮丽的社会,背后却是如此污秽不堪,人与人交往利益至上。黛西同样是如此,她是个自私的女人,自己做错了事却毁掉了别人的生活,她和汤姆一起躲到了金钱的背后,撑起一把冷漠而虚伪的巨伞。

盖茨比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却孤立无援,最后连死都是孤单的。拜伦式的英雄们几乎没有朋友,大都无疾而终。盖茨比走了,带着遗憾而去。他走了,带走了一切却留下一抹伤感。他又会被多少人记得呢?

结语

盖茨比是伟大的,了不起的。他对希望的执着,是从他人身上所无法找到寻的。盖茨比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他的梦想是那么的近,又是那么的远。他差点就触碰到,却又鞭长莫及。黛西门前那盏绿色的灯塔,那个对她来说极具吸引力的未来,正年复一年渐渐离他愈来愈远。他总是孤军奋战,或许他习惯了一个人去面对,因此他总站在自己的角度想问题,不去考虑他人的想法。这是他,也是众多拜伦式英雄的悲哀之处。尽管像盖茨比这些拜伦式英雄们可怜、遭人同情,另一方面讲他们是这一时代中相对正能量的化身,这也是为什么书名叫做“了不起的盖茨比”了!

[1](美)菲兹杰拉德,李继宏译。《了不起的盖茨比》[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3年

指导老师:王瑛

(作者单位: 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拜伦黛西盖茨
爱思考的比尔·盖茨
大班语言活动:戴眼镜的芭蕾女孩
野外,心中的一方“静”土
书虫来袭 《了不起的盖茨比》
浅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形象
拜伦拧巴的情感世界
学英语,从听开始:《了不起的盖茨比》
惠勒与电风扇
解读盖茨比“美国梦”的破灭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09
空位
读者欣赏(2014年6期)2014-07-03 03: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