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构建农家书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2014-12-12 08:38赵海蓝
参花(下) 2014年12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管理员

◎赵海蓝

浅议如何构建农家书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赵海蓝

农家书屋建设是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工程。建好农家书屋不易,如何建立健全长效管理运行机制,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笔者对近年来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调研,现就农家书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谈谈如何构建农家书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农家书屋 建设 长效管理

农家书屋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农民读书学习、陶冶情操的精神乐园和科技致富、学法普法的重要阵地,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建好农家书屋不易,如何建立健全长效的运行机制、体制,管好、用好农家书屋,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笔者对近年来农家书屋的建设、管理和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些粗浅的调研,现就农家书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谈谈解决如何建立农家书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一、加强农家书屋管理运行工作的重要意义

农家书屋建设是新时期党在农村的一项具体的惠民工程,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项重大工程,是一项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以改善广大农村地区基础文化设施不足,满足农村群众基本阅读需求为目的的公益性文化建设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载体,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解决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问题,缩小城乡文化差距,保障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活跃精神文化生活,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农家书屋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家书屋在建设和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市、县对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思想认识不到位,配套经费不到位;农家书屋图书阅读率不高,书籍不对路,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许多图书管理员是村干部兼职,无暇顾及农家书屋管理和服务工作,造成队伍很不稳定;农家书屋书籍的配送后续政策不明朗等。具体地说,其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没有固定的场所。由于各地“农家书屋”建设水平不平衡,很多书屋一屋多用,大部分乡镇将农家书屋建在村委会,而村委会往往距离群众居住地很远,群众嫌路途远,不愿意光顾书屋。还有的书屋建在村干部家,很多农民怕到村干部家去会遭他人非议,因此有的书屋虽然建设标准较高,也仅仅是徒有摆设,不能发挥书屋应有的作用,使用效率极为低下。

二是没有经费保障。多数农家书屋的组建,全靠政府一次性投入,从中央财政到省财政书屋援助建设数量、经费有限,无后续资金保障。各农家书屋的资金不足突出表现在:每个书屋在初建时资金标准低,县(区)级财政配套资金很难足额落实到位,农家书屋的管理工作经费及人员补贴经费、出版物更新经费无从落实。

三是无专职图书管理员。很多乡镇的农家书屋没有专职的图书管理员,名义上的“专人”大多都是兼职,基本由村干部兼任,而村干部自身的工作繁重,无暇兼顾农家书屋,从而导致农家书屋既不能正常开放,图书又因无专人管理而严重流失。有些农家书屋即使有专人管理,但是管理人员往往文化层次较低,业务水平低、责任心不强,工作的积极主动性不强。

四是图书陈旧过时。农家书屋中可供农民查阅的图书多是较为常见的农业知识类书籍,如种养殖业、工具书和农村法律法规等图书,而文艺小说、养生保健、美术绘画类以及服饰美容、投资炒股、修身养性等也是农民想阅读的内容。目前农家书屋的书目中,农民想阅读的后一类图书偏少。加上很多社会力量捐赠的图书大都是过时书刊。建成后又无力添置新书,从而造成藏书利用价值不大,和农民的阅读能力、阅读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差距。

五是图书的借阅率偏低。当前,农家书屋虽然已经组建起来了,但是由于农家书屋的社会作用还没有引起社会重视,特别是乡镇领导的重视,有的乡镇领导视农家书屋工作为单纯的“文化消费”“精神消遣”,对农家书屋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农民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导致图书的借阅率普遍偏低,平均借阅率不到10%,大部分的图书甚至处于闲置状态。

三、构建农家书屋长效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整合资源,固定场所。将“农家书屋”的建设纳入整个农村文化建设的全盘规划当中,与现有农村文化阵地和网点资源相结合,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和合理改造农村现有的公共设施,更新设备,改善条件,把农家书屋和村文化活动室、农村党员活动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结合起来建设、管理和开展活动,这样既节约了农家书屋的建设成本,又可以提高书屋的综合效能和利用率。这样既符合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又能够避免资源浪费,实现书屋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投入资金,保障运行。任何一个机构的成立,必须要有一定的经费作为保障,才能正常运行。农家书屋是公益性文化事业,没有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资助是无法生存和发展下去的。适度的资金投入是保障“书屋”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建议中央、省和市、县(区)各级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安排一定的财政资金维护和发展书屋建设,一是解决好图书更新问题,二是适度解决好书屋管理员的报酬问题,保证书屋长期发挥作用、让农民切实享受到民生政策带来的实惠。

三是稳定人员,提高素质。高效管理和使用农家书屋关键在人,最重要的便是农家书屋的管理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决定着农家书屋的服务质量与使用效果。要实现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最终目的,必须有一支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农家书屋管理员队伍。在当前情况下,由于有学历、有知识的青壮年多为了忙于生计而离乡外出打工,使得管理人员队伍只能“就地取才”。可以选择有责任心和奉献精神的人员来管理书屋,例如一些老村干部、老党员、退休教师等。市、县相关部门可以拓展培训方式,通过举办管理员培训班等形式,大力加强管理员教育培训,颁发农家书屋管理员资格证书,强化管理员的管理服务意识和水平,并定期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切实增强他们责任意识和服务能力。

四是更新资源,吸引读者。只不断地更新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将县(区)级图书馆作为总馆、乡镇文广站作为分馆、村级农家书屋作为基层服务点,分阶段、分区域进行图书流转,让“死书”变活书、旧书换新书。这样一来,农民的阅读不再局限于本村的图书,更有机会看到本村以外的书,使农民群众始终有新书可看。 此外,动员党政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力量伸出援手,大力捐赠农民喜闻乐见的图书,也是更新图书资源行之有效的手段。

五是创新服务,保持活力。这也是保证农家书屋长效的重要方面。农家书屋建成后,各地可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采取各种方式方法,丰富服务手段,拓展服务范围,加深服务内容,增强服务效果。例如,在农家书屋开办“农民学校”“技术职能培训”等读者活动,聘请当地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土专家”,利用农村的空隙时节,利用“农家书屋”的图书资源,面对面地解答咨询,也可以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解决生产管理与技术方面种种难题,解农民燃眉之急。

总之,“农家书屋”工程的实施既能满足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又能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笔者相信,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解决农家书屋建设中存在的上述困难和问题。真正达到改善农村文化环境,提高国民的素质和修养。

(作者单位:淮阴区古寨乡文广站)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管理员
农家笑
我是小小午餐管理员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我是图书管理员
我是图书管理员
农家笑
春回农家
可疑的管理员
梦幻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