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婧
网络武侠小说影视改编空白现象分析
◎何 婧
从2010年开始,网络小说的影视改编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时期,不仅在改编数量上陡然增多,改编水平也日趋成熟,现已经成为影视剧作品素材的重要来源。然而,与网络小说改编热潮不符的是网络武侠题材的作品,始终受到冷落,现已成为影视改编的空白区域。这种空白的出现,与网络武侠小说自身的发展和网络小说影视改编局限性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网络武侠小说 影视改编 空白现象
2000年网络小说第一次登上银幕,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影视改编已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 。仅仅2014年的上半年,电视屏幕上便出现了《风中奇缘》《杉杉来了》《琅琊榜》《相爱十年》等数十部由网络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从这些网络小说改编的案例来看,影视作品对网络小说题材的选择有着明显的偏向性,如言情、都市、悬疑、架空历史等题材的网络小说一度成为改编的热门题材。与之相比,一度成为网络小说创作主流题材的武侠小说,却迟迟未出现在银幕上,成为影视改编空白区域。这种空白的出现,与网络武侠小说自身的发展和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现状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武侠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重要类型之一,在长达两千余年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衍变为传统文学中最为成熟的小说类型之一,并形成了中国特有“侠文化”,始终是众多华人的集体情节。如金庸、古龙的武侠作品一度是影视改编热门题材之一,多次改编并始终保持着超高的收视率。与之相比,同样以武侠作为创作元素的网络武侠作品,却频频受到影视改编的冷落。分析其原因,这与网络武侠自身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
1.武侠小说的整体性衰落
在网络文学发展的初期,武侠小说借助新型的传播媒介,在网络中同样延续了武侠小说的创作传统,武侠小说因其具备的深厚底蕴、庞大的阅读群体,一度成为网络写手们的试水之作。造成了网络武侠小说创作群体驳杂,数量多、精品少,创作的作品良莠不齐的现象。其次,武侠小说创作因其具备独特的“侠”文化,需要具备相当的知识储备,与玄幻、修真类作品相比对创作者的要求相对较高,更有前者像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大师的比较,得到读者认可度低,创作较为艰难,导致从事武侠创作的写手不断流失,在2000年以后,还保持有大量作品的仅仅有沧月、步非烟、平平凡凡等寥寥数人。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与成熟,网络武侠小说不断受到玄幻、修真、仙侠等类型化小说的分化和冲击,读者群体对武侠作品需求程度和喜爱程度也在大幅度降低,并逐渐淡出人们的世界,关于“武侠已死”的言论,也并非鲜有发声。因此,在网络武侠小说呈现整体衰落的态势下,潜在的受众群体得不到充足的保证,得不到影视改编题材的青睐也在所难免。
2.网络武侠小说的分化
从网络武侠小说题材上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武侠,要求故事中的奇迹严格限制在“人体潜能”的范围内。比如《射雕英雄传》《小李飞刀》等经典的武侠作品都是如此,在网络武侠小说的初期,也依旧延续着这个传统,如在2005年发表的武侠作品《昆仑》便是讲述主人公梁萧由一个江湖浪子成长为一代大侠的传奇经历,其中并未涉及过多的奇幻元素。但随着网络文学的壮大,这种限制远远满足不了读者对故事新奇感和娱乐性的追求,于是玄幻、修真、仙侠等类型化小说应运而生。
从网络武侠小说内容上来说,武侠小说根植于中国独特的“侠义”文化,是人们对于冷兵器时代的憧憬与向往。网络小说的创作始终在一个较为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完成,这就导致了网络武侠小说情节、价值观不符合当前的法律及行业规定。在网络武侠小说中较为典型的表现是对主角设定。主角可以是混混无赖或者有着暴力、嗜血等具有明显性格缺陷的人。如猫腻作品《间客》中的主人公许乐,便是一个无视法律,只遵循自己的价值判断,明显带有破坏规则、习惯以简单暴力手段解决问题的人。因此,这些作品中所描绘的情节与流露的价值观与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冲突性,虽然这样的设定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快感,但这样的作品难以在荧幕上呈现。
1.受众群体过于单一
影视剧题材选择受到票房和收视率的影响,网络小说被改编为影视作品,首要被看中拥有潜在受众群体。如电视剧《风中奇缘》改编自作家桐华的长篇小说《大漠谣》。在改编之前便在网络连载拥有不错的网络点击量,在出版发行后也一度成为网络畅销小说。这种超高的人气和群众基础便为电视剧的改编提供了收视保证,理所当然地得到影视改编的重视。与之相比,网络武侠小说的创作属于个人幻想的产物,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及性别特征,题材不具备广泛的受众性。如沧月所创作的武侠小说多以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为主,又偏向低龄化,难以得到男性观众及年龄较大的观众认可。
再者,从现实方面来说,网络武侠小说存在于现实的社会的脱离性,其价值更多地集中在消遣和娱乐性上,并不能引起电视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网络武侠小说在题材选择上并不具备改编的优势,受到冷落也在所难免。
2.网络武侠小说改编成本高,难度大
网络武侠小说在网上连载,字数以及阅读量决定作者的稿酬,因此,往往会出现篇幅过长、小说结构松散等诸多问题,这也决定了网络武侠小说简单、直接的情节模式,以增加阅读的快感。但影视剧作品作为空间艺术,以影像和声音作为表达的媒介,因而对情节的完整性以及逻辑性要求更高。且作为大众艺术,受众面更广,需要得到更多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年龄层次人们的认可,这种情节设置的转变无疑加大了网络小说改编的难度。除此之外,与传统武侠小说较为简单的历史背景相比,大陆新型武侠小说代表人物如沧月等人便把小说背景放在虚拟的中州世界,使得小说中波诡云谲的气氛以及宏大豪迈的场景很难通过影视展现出来。
3.武侠类素材的丰富、经典魅力始终不减
网络小说改编热出现的原因很大程度来源于影视业发展而出现的影视题材匮乏,但武侠小说因历史及社会的原因,同样也在新时代为武侠影视作品创作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素材,因此并不存在题材匮乏的问题。如司马迁《史记》中的游侠、刺客列传中“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便多次被改编。这些经典的武侠作品与网络武侠小说相比,被更多的观众所熟知,同时也更具备文化性和历史性。从改编途径上来说,这种真实感与网络武侠小说虚幻缥缈的故事背景人物相比更具有操作性,也更能引发观众兴趣。除此之外,像金庸等文学大家的武侠作品,其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深厚的东方文化内涵,使读者在娱乐的同时又得到了一种知识上的极大满足,这种魅力是当今网络武侠小说所不具备的。因此,金庸多次改编,却依旧能保持较高的收视率,与之相比,网络武侠显得黯然失色不少。
总之,随着网络文学被进行影视改编风潮的持续,相信随着电影技术发展,同样会为网络武侠小说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从而不断丰富影视创作内容,探索出更加有效的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途径,弥补影视改编的空白。
[1]冯云超.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的特征与途径 [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3(9):5-5
[2]罗磊. 网络小说影视剧改编现象之反思[J]. 创作与评论,2012( 6) :42-45
[3]吴 琰. 网络文学影视改编热现象探析[J].名作赏析,2012(4):89—90
(作者单位: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