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静安:幸福生活“烙”出来

2014-12-12 16:17京根儿
北京纪事 2014年12期
关键词:烙画福娃静安

京根儿

姚静安住在北京东城后鼓楼苑胡同15号的小院儿中,这里拥有北京小杂院的杂乱拥挤,但在七拐八绕地行进中,从前出廊子后出厦的格局里还是能猜出曾经的主人不是等闲之辈。穿过小道绕过几株老树,便到了位于小院最深处的姚静安家,普通的是这里拥有着北京百姓平房之家的朴实简单,不俗的是满处挂着、摆着的葫芦给这家中增添了不少滋味。有趣的是葫芦上的烙画有的栩栩如生,有的古韵十足,为这里增添了不少灵气,而它们均是出自姚静安这位肢体残疾、大多数时间以床为伴的人之手,更让人心中顿生几分肃敬。

从生命的奇迹谈起

“今天咱们俩能在一起聊天,还真应该感谢我们家老太太,要不是她老人家当时的英明决断,您今天还真见不着我了。”斜靠在床上的姚静安谈起身世,并没有因为残疾或是人生的不公而显得颓废,反而风趣中多了几分睿智:“我刚一出生,医生并没有像对待别的孩子那样乐乐呵呵地向主家儿报喜,而是严肃地问我母亲,您这孩子考虑一下还要吗?当时我们家老太太有点犯蒙。心说生了个死孩子?于是医生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母亲实情,我被诊断为先天性脊柱残裂,胸部以下瘫痪,最多也就14天的活头儿。医生说如果不要,医院可以留下来做医学实验。怎么也是身上掉下来的肉,给医院当了实验品,那我们家老太太哪儿干呀?于是就这么把我抱回了家。您想想万一当时,老太太一活动心眼儿,我今天还不知道上哪儿烙葫芦去哪!”

姚静安就这样创造了生命的奇迹,从1962年1月生人到现在,早已经打破了医生当初所给出的14天的魔咒。而他本人则更感恩于自己的家庭和北京的人、北京的小院生活。

他告诉笔者,母亲生了8个孩子,因为自己是老小,所以虽然身体有残疾,但是哥哥姐姐都很照顾自己,而且最大的大姐比自己要大18岁,生活中的很多困难都是家人帮助解决的。甚至于到了十几岁,姐姐还抱着自己出去玩,可以说是兄弟姐妹之间的帮助才使得他能够走到今天。其实,这种呵护并不只存在于自家之中,北京有句老话儿“远亲不如近邻”。确实如此,大杂院中住着很多人家,不单长辈们对姚静安这个特殊的孩子照顾有加,而且同龄的孩子们也都和他成为了“莫逆之交”。回忆起童年的生活,姚静安品味更多的是快乐。

正聊着,邻居李哥进来串门,便打开了话匣子:“别看安子常年闷在屋里,可知识量不比谁差。虽说没上过一天学,但从在葫芦上烙画的手艺,也能看出他的天分和努力。打小儿他的哥哥姐姐就喜欢和他聊天,并且把在外面看到的和发生的事情告诉他,而他则常会和我们这些小哥们儿一同分享。”看着李哥如数家珍地聊着姚静安的童年生活,终于解开了笔者最初的心中谜团。之所以他并没有被人生的波折击垮,反而展现出的是一种乐观,与老北京邻里之间的友情,以及家中的那份亲情呵护是分不开的。

老李还告诉笔者,姚静安小时候可是名人,别看他身有残疾,可臂力了得,街里街坊的孩子们经常和他比试,每每都是姚静安获胜,小伙伴们则佩服有加。而且姚静安打小就喜欢生活,喜欢生活的味道,会飞的养过鸟,会叫的养过猫,会游的养过鱼。或许正是童年对于生活的积累,才为现在的葫芦画奠定了基础。

我与葫芦结缘

谈到与葫芦结缘,姚静安说这还是得从邻居说起。童年时,姐姐经常背着他去邻居家串门,一次他猛然被布满天棚的绿茵所吸引。绿茵深处,那几个可爱的葫芦,肥嘟嘟长得喜人,而一阵风吹过,轻轻摇晃着,像在风趣地打着招呼,那一刻姚静安真的被迷住了。

“得了,回头等葫芦长熟了,一定送你一个跟你就伴儿!”邻居见姚静安这么喜欢葫芦,爽快地许诺到时送他一个最端正的。几天后,一个长得甭提多标志的小葫芦成为了姚静安童年的特殊“朋友”。自打有了这个小葫芦,他的童年仿佛有了更多的乐趣,有事没事就拿出来把玩,甚至于放在枕头旁一起共眠。不过,孩子就是孩子,因为一次忘乎所以地在床上爬来滚去,一不留神,小葫芦被压到了身下,再看看已然成了八瓣儿。大哭一场是在所难免的。还是家人有主意,几番安慰过后,让他把葫芦子儿收集起来,这样自家的小院儿里也可以成为葫芦的乐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来年春天,姚家门前已然有了充满希望的绿茵,而一个小葫芦的诞生又让姚静安有了新的盼头儿,更让他加深了对葫芦的了解。相信他当时与葫芦的点滴情缘,以及整日看着葫芦一点点生长,对于生活中的细微观察与感知,也奠定了他日后绘画的基础。

葫芦在咱老北京有着“福禄”的吉祥含义,更有象征一家子团结向上、人丁兴旺的意义。您想呀,这一根藤上结出个个饱满喜人的葫芦,像不像一家子兄弟姐妹互助互爱呢?姚静安坦言,说起开始在葫芦上烙画,这得感谢我姐姐,是她培养了我对于绘画的能力与兴趣。

姐姐从小喜欢画画,在学校里美术课成绩优越,回家更是喜欢捧着当时最盛行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普希金》等小人书看。于是姚静安便照着姐姐小人书中的图画自己临摹,这或许是人生中走入绘画大门的第一课。

对于绘画的兴趣打小养成,由兴趣成为伙伴,由伙伴成为了梦想。虽然腿脚不方便,可电视这个大课堂帮了他不少忙。八九十年代电视中经常会有素描之类的电视课堂,于是自学成为了姚静安汲取绘画技巧与理论的唯一方式。而北京有着诸多文化元素,有着得天独厚的“模特儿”资源,远了走不了近处没问题,胡同里的门楼、街口儿的古树,还有最有味道的北京生活片段都成了他的绘画内容。您还别小看咱们这位“足不出户”的“画家”,《素描门楼儿》刚一出世便被大家伙喜爱,日后居委会、街道乃至区里面的展览,姚静安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了众人面前。

时过境迁,虽说小院变成了杂院,葫芦架子已然被更多的小房儿所占领,但谈起葫芦与童年的往事,仍旧让姚静安感到其中的不少滋味。一年夏天,在家人的陪伴下姚静安来到了月坛书市,猛然见到一个卖葫芦的小摊,一问吓一跳,小小的葫芦居然要卖十几甚至几十块钱,这一下又燃起了姚静安的葫芦情结。回家后的当天,他家窗前多了几个泡沫盒子与小盆儿。没过多久,葫芦顺藤而出,仿佛带着童年的回忆,带着新的希望,特意回到了姚静安的生活中,给了他更多的惊喜与憧憬。

烙出新的生活

谈及在葫芦上烙画,姚静安用了一句话:“当上天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必定会开启另一扇窗。”谈起烙画,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多年积累的绘画基础会如此顺利地反映在葫芦这一特殊的载体上。说着他拿出一个早期的作品给笔者看,几个活灵活现的孩子置于葫芦各处,传统图示点缀其中。“我最开始就是在潘家园看到的葫芦烙画,感觉挺有意思,问人家这图案是咋画上去的,人家一指,原来就是用电工用的电烙铁。回家后,我也弄了一个,学着人家的样子去画,甭说还真有点意思。虽然早期的作品比较顺利地上手,但从图案到布局还是有点不成熟。不过,从画第一个葫芦后,我的生活便也有了更新的色彩。”

“最开始烙葫芦纯粹就是兴趣,有了新作品当礼物送给朋友们,慢慢地周围的朋友邻居,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我有这个手艺。”2006年,正值我国申奥5周年纪念日,街道找到姚静安,希望他以葫芦为载体代表所在地区送出一件特殊的礼物。左思右想,不如用福娃形象与可爱的葫芦联系到一起,而且葫芦在传统文化中又极具吉祥含义。虽然没具体见过详细的福娃画稿,不过照着报纸,六只可爱灵动且栩栩如生的福娃葫芦愣是诞生于姚静安手中。他为作品取名《心系奥运》,寓意2008年奥运会六六大顺,1个大葫芦上福娃们围成圆圈象征团结进取,而5个小葫芦福娃是“北京欢迎你”。

没想到的是,这六个“宝贝儿”真给姚静安挣足了面子,不单走出了胡同街道声名远扬,更被区领导重视,相关媒体把姚静安和葫芦福娃消息进行了报道。葫芦烙画不单丰富了他的生活,更为他建立了信心。2008年残奥会期间,姚静安还与他的作品一同在公众面前展现出了特殊的光彩,而这一葫芦烙画手艺更成为了原东城区的非遗项目,得以被更多的朋友所知。

采访即将结束时姚静安告诉笔者,虽然身体有残疾,现在的生活条件也很普通,但葫芦以及烙画给他带来了更多乐趣。他希望自己的手艺给更多人带来欢乐,他的梦想是能够有一家自己的店,虽然距离这个梦想的实现还有一定距离,但是能够通过作品传递给更多人一种乐观的正能量,自己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采访结束,姚静安与他的葫芦烙画一直在笔者脑中出现,他的乐观以及微笑着回忆童年的历史,不禁让笔者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震撼。作为北京普普通通的一员,姚静安对生活很不普通的乐观与豁达,为他带来了不凡的人生感受。人生无常,有诸多的不如意,有诸多的槛儿需要迈过。但面对姚静安这位在人生的不公中找到乐趣,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到希望,并为之充满热情地追求时,作为身体健全者的您,还有什么颜面去愁、去烦呢?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烙画福娃静安
美术作品欣赏
曹静安
烙画
烙画的流变与创新
漫画
可爱福娃共多少
创业·空间
福娃迎春
水不再过敏!这一程苦恋衡山深处
当代民间烙画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