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评价:教学质量评估的基本原则

2014-12-12 02:01朱龙祥钱云祥
江苏教育 2014年22期
关键词:学期对象教学质量

朱龙祥+钱云祥

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考试分数对学生能否顺利进入高一级学校继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性作用。因此,建立一套科学而可行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以促进教师改善教学,指导学校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就显得很有必要。试想,如果评价标准有偏差,必将造成部分教师或学校偏离正确的教育方向,最终受损的是学生的利益和学校的公信力。笔者认为,在教学质量评估过程中,必须始终恪守有效评价这一基本原则。

一、有效评价的概念解析

所谓有效评价,是指前后评价对象保持一致、以提升度为评价指标的一种评价方式。以评价某班的教学成绩为例,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只看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在年级中的排名情况,毕竟各班基础情况未必完全相同。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套上“发展性评价”的帽子,简单地对比一下基础成绩与最终成绩的相关数据,从而粗糙地得出“进步”或“退步”的结论,因为在评价实施中具体对象仍不一致。要知道,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因故不能参加考核,将对成绩的统计与分析产生很大的影响。而采用有效评价,则可剔除评价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干扰因素。具体做法是,在计算基础成绩与最终成绩之时,都以相同的学生作为评价对象。例如,某班有45名学生,最终实际参加考核的学生只有41名,而这41名学生中又有1名是中途转入的,那么,基础成绩与最终成绩都以前后都参与考核的40名学生作为统计对象。至于其他学生,不论其现状及基础如何,都不纳入群体的教学质量评估,而只对其进行个体评估。

二、有效评价的必要性分析

我们知道,在教学评价中,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教学评价又对日常教学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必须确立一种科学而合理的评价方式,以科学的评价引导基层学校及广大教师沿着正确轨道教书育人,提升教学质量。

【案例1】某初中学校所在区域共有20所初中,该校2013年中考总均分名列第四,2014年中考总均分名列第三。(2013届、2014届该校毕业生小升初时的入学成绩分别名列第十八、第六。)

案例分析:如果单纯从名次上看,显然,该校2014年中考成绩要比2013年好。但事实上,如果翻看基础数据,2013届毕业生小升初时的入学成绩在20所学校中名列第十八,而2014届毕业生入学成绩名列第六。试问,2013届、2014届哪一届提升幅度大呢?显然是2013届。

延伸思考:案例1中所举的例子是对同一所学校不同届次进行比较。若对同一区域不同学校作比较,道理也是一样的。例如,2013年中考该区域总均分排名第三的学校,其小升初时的入学成绩名列第四。对比数据,该校从第四到第三,而案例1中的那所学校从第十八到第四。试问,哪所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度更大呢?

结论:比较性教学质量评价,不能简单地只看绝对分数,而应将最终成绩与基础成绩作比较,以提升度为评价指标,这样才能看出一所学校进步与否以及提升幅度究竟如何。

【案例2】某校初二年级1班与2班两个平行班的班主任老师是两名物理老师。无论是学科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他俩都在暗暗较劲。初一第二学期期末成绩1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平均分比2班分别高0.5分、1.8分、1.5分;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出乎许多人的意料,原本领先的1班,这次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四门学科全面落后于2班,分别低1.2分、3.6分、3.2分、2.9分。(2班参加期末考试的人数少了5人。)

案例分析:如果只看平均分的变化,似乎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班进步显著,相比于1班,各科成绩均有大幅度提升,肯定是得益于2班班主任老师班级管理得法。但是,不能忽视班级人数变化的真实原因。经调查,2班在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考试人数少了5人,其中,有2人因早恋且无心学习,被班主任老师勒令在家写反思而没有参加考试;有1人因家长工作调动中途转学到外地;另外还有2人在考试前由于打架致伤,正在住院治疗,所以无法参加考试。如果对基础数据(初一第二学期期末成绩)作重新计算,删去最终未参加考试的这5人的成绩数据,实际结果为:1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平均分比2班分别低2.8分、5.3分、4.6分。作了这样的数据分析之后,在初二第一学期,究竟哪个班教学成绩相对在提高呢?

延伸思考:案例2中所举的例子是对同一所学校中不同班级的教学成绩进行比较。若对同一区域不同学校做比较,道理也是一样的,也就是说,评价对象必须保持一致。

结论:在教学质量分析时,如果评价的对象不一致,那么这样的评价就一定是无效评价。所以,要客观公正地分析教学质量,就必须实施有效评价,即前后评价对象保持一致,以提升度为评价指标实施评价。

三、有效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无论是从比较性角度看,或是从发展性角度看,还是从导向性角度看,都应该采用有效评价的方式实施评价。而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有效评价的具体操作其实很简单——在统一的学籍号管理制度下,只要匹配基础成绩数据与最终成绩数据中的学籍信息,对一致的对象实施跟踪分析即可。事实上,只要有了原始数据,所有的统计工作计算机都能自动完成。

例如,在学校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不同的评价周期,实施有效评价。这里所说的评价周期,可以是一学期,可以是一学年,也可以是某一学段。无论哪种周期的评价,都必须针对前后一致的教学对象,以提升度作为评价指标。当然,同一届学生,不同学年的评价对象可能会发生变化。即使是毕业班的最终评价,评价一年与评价一个学段,其评价对象也可能不一样。以初三为例,若仅评价某班初三这一年的教学质量,则评价对象为该班同时参加初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与初三中考的这部分学生;若评价该班初中三年的教学质量,则评价对象为该班既有初一入学成绩又有初三中考成绩的这部分学生。否则,评价对象不一致,可能会对均分、优秀率、合格率、名次产生较大影响。至于基础成绩数据、最终成绩数据中缺少其一的那些学生,都不纳入群体评价,只对其作个体评价。由于这部分人数一般不是很多,所以前后数据都剔除后对班级评价的客观性影响微乎其微。

事实上,区域性的教学质量评价,只要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好相关的原始数据,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对各校实施跟踪调研与有效评价。

四、有效评价的意义

由于有效评价在评价对象的设计上剔除了许多不科学之处,在评价指标上反映了教学的真实情况及教育的真正价值,因此,实施有效评价将会对我们的教学质量监测与管理产生较为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1.原本许多不正常的教育现象将不复存在。如“择生”现象、拒收插班生现象、劝退现象等。从内在原因分析,每一位教师每一所学校都希望能有较好的教学成绩。于是,为了能有所谓的“好”的成绩,所以教师“择生”而教;为了不让班级中途突然掉队,所以“拒收插班生”;为了能让班级或学校均分提高,所以“劝退”部分后进生。更有甚者,班级中有优秀学生确实因病不能考试,而教师为了班级能有好的成绩,硬要“动员”学生带病参加考试。诸如此类的不正常现象,损害的其实是学生的利益、教师的形象、学校的声誉。而实施有效评价,将可从根源上避免这些不和谐现象的发生,因为评价的是前后一致的学生的提升度。

2.有利于形成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教育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发展的本质就是提升。学生的基础是有差异的,教师要做的就是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实施有效评价,恰好为科学正确的教学质量观的形成提供了契机。

有效评价,科学合理,操作简便,意义深远。实行有效评价,能够使教育教学更理性、更合理、更科学,更有利于指导教师教育教学,有利于学校科学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学期对象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图说车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八年级上学期易错题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
个性签名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