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峰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 730050)
水文地质勘察分析与评价
张玉峰
(甘肃省地矿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甘肃兰州 730050)
随着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水文地质工作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地位也愈发重要,但是实际的地质勘查工程中却经常忽视水文地质。最近几年,水文地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已经影响到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为了更好的为工程设计提供有效数据,需要依据水文地质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水文地质 类型区 勘察
完整的工程系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工程勘察是工程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当前,我国的工程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问题极容易被忽略,但是,水文地质勘察又是整个工程勘察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因为忽略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性,极易导致工程建设风险和隐患的发生。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展开。
地下水赋存于复杂地貌地质体中,具有水资源的一般特征,但同时,也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可调节性、流动性和循环再生性。通过对赋存环境的具体分析研究,可划分出不同的系统。所以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时,需要从含水系统整体上考虑取水的实施方案,寻求整体利用、开发地下水资源的最优方案,实际上,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划分就是把赋存环境相类似的地下水地貌地质体分类,从而进行整体性和系统性管理。
(1)水文地质类型区是指根据地下水含水层岩石的地貌形态、成因相似性、结构条件划分出的独立或相对独立的区域。
(2)水文地质类型区的一般特征是地下水按一定的地下水流域分布和运移,在一定的水文地质、地质条件制约下,在一定的空间内存储和运动,完成补给、径流和排泄的过程。
(3)水文地质类型区划分主要采用地貌条件、自然条件、埋藏条件、地质条件、含水层的储存条件、边界条件来综合考虑,但侧重考虑于水文地质类型区的勘查、评价方法。划分标准选用不同的含水介质和地貌类型相结合作为划分标准。
在岩土工程的勘察过程中,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利用搜集的资料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了解工程所属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
(1)自然地理条件包括地形地貌和气象水文特征等内容,地形地貌是指工程区域周围的平原、水系或高原特征、地貌侵蚀和堆积情况、地形开阔平坦程度等。气象水文特征则是指工程所属地域,属于热带、亚热带还是季风气候,以及热量和湿润程度等。
(2)各隔水层和含水层的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水位和变化幅度,主要含水层的厚度、分布、埋深,现场试验测定水文地质参数,场地地质条件下对地下水渗流状态和赋存和影响,判定水质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
(3)地下水位情况包括近2~5年水位变化趋势、最高地下水位,地下水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等。地下水位的变化对岩土工程有巨大的影响,是工程勘察的重点内容。
(4)地质环境包括工程所在区域的基底构造、新构造运动地质构造特征、地层岩性、对第四系厚度的控制等内容。
(1)水位变化幅度和建筑的地基建设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建筑施工之前需要对水位的变化幅度进行精准测定,利用抽水孔检测方式的优势,保证检测结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建筑物在设置地基深度前要先计算膨胀土的膨胀深度和砂土的液化情况,保证地基的稳定性。地下涌水量的计算、基层的压力计算都需要水位变化幅度的相关数据,只有有效把握地下水的变化的幅度才能制定出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勘察地下水的水位发生变化时,应考虑到当地的气候、地形、人为因素造成水位变化的情况,加强当地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还需要对临近地区的水文地质有所了解,以便动态把握水位的变化规律,查清地下水水位变化的根本原因。
(2)地下水有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地下水的的性质可以分为火山岩裂隙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按照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可以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不同类型的地下水给建筑带来的影响各不相同。地下水的膨胀强度、侵蚀强度以及流砂的含量等都可以直接改变水文地质勘察的最终结果。
(3)不同的地下水的腐蚀性也有所区别,不只要对含化学成分的地下水进行分析研究,还要评价饮用水对建筑的腐蚀性。饮用水本身腐蚀性不强,但是建筑的地基长期受到饮用水的腐蚀也同样会影响建筑物本身的稳定性,埋下安全隐患。评价地下水的腐蚀性的标准,主要分析地下水中的沙质土壤,具有强腐蚀性的地下水中包含细砂、砾石、粉砂等多种沙质土壤,而腐蚀性较弱的地下水中一般只含有少许粉砂和黏土。实际的抗腐蚀工作中,可以按照地下水的腐蚀强度制定相应的措施。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利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各种先进技术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却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技术。许多工作人员不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使用方式,这给实际的勘察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需要相关的部门加强培训,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使员工接受新技术,真正发挥科技的优势。员工也应树立全新的意识,改变传统的勘察观念,正确对待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只有新理念和新技术都得到推广和发展,才能够真正地解决水文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加强地下水的研究是解决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的一个有效措施,相关的工作人员只有加深了对地下水的认识,才能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减少地下水对建筑物的伤害。地下水实验基地可以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下水实施研究计划,根据地下水特有的性质来分析地下水可能会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为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1]李能芬.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探讨[J].甘肃科技,2011(12).
[2]李建生.工程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分析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2).
[3]张宝英.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综论[J].科技创新导报,2011(7).
[4]马久信.论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