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自身优势助推核心价值观形成大众共识
——《广西日报》核心价值观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2014-12-12 07:21:39黄祖松李启瑞
中国记者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刘三姐日报广西

□ 文/黄祖松 李启瑞

运用自身优势助推核心价值观形成大众共识
——《广西日报》核心价值观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 文/黄祖松 李启瑞

一种符合国家民族人民需求的价值观的确立,需要大众普遍认同,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传媒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促进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本文结合《广西日报》的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媒优势广西日报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做出新概括。两次党的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足见核心价值体系建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精神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民族、国家的意义。通俗地说,价值观是一种国家、民族、个人的信仰、理想和追求,而信仰、理想和追求,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是一个人的成功都具有决定性意义。

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倡导到成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自觉实践,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价值观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每个人的脑子中,并不能像国家政策法律或政府文件那样,强制每个人认同和践行。同时,人们的价值取向是多种多样的,要形成大众的共识,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思想引导工作。大众传媒天天面对大众,是最直接影响大众引导大众的舆论平台,对于促进核心价值观在大众中达成共识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传媒历来注重价值观的传播,在中国革命的初期,就致力于马列主义、新文化、新思想、新风气的传播。新中国成立后,党的传媒一直是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主要阵地。今天,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进程中,传媒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促进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结合《广西日报》的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一、从理论上充分阐释,让广大读者充分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践行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民族和每个人的意义。

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最新概括,高度凝练,内涵丰富,每句话的背后都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现实需求价值以及未来价值追求作注脚,需要深刻全面地进行理论阐述,尤其需要结合实际深入浅出地诠释,才能让广大读者深入了解,只有深刻了解了的道理才可能达成共识,只有达成共识才能自觉地践行。《广西日报》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首先通过专家学者发表理论文章,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涵、目的、意义和路径进行充分的阐释。半年来发表理论文章30多篇。《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基础》指出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每个公民的核心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对核心价值观内涵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释;《切实把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指出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关系。同时,《广西日报》还开设“践行核心价值观,推进广西腾跃”专版,报道各阶层与实际结合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各种做法,让各阶层的读者结合身边的人和事对核心价值观进行诠释,让读者进一步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对于现实的意义。

二、坚持不懈地传播先进文化,在传播先进文化中体现核心价值观。

先进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相互交融,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播先进文化就是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传媒传播文化的形式包括理论评论、文化新闻、文艺作品。由于内容庞杂,特别是文艺作品用较为隐蔽的手法表现价值观,因此,用先进文化占领阵地尤为重要。《广西日报》在文化传播的重点和规模把握上,把及时准确地宣传报道党的文化观念方针政策,报道各级党委和政府带有全局意义的文化决策、政策、措施放在首位。先后开设了“文化广西建设纵横谈”“文化体制改革追踪报道系列”等专栏,对广西文化建设、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化进程进行追踪报道;同时,《广西日报》对中国-东盟博览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打造漓江画派、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等带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活动和项目进行了重点报道;在运用新闻形式传播文化的同时,《广西日报》开设“广西文化建设论坛”,定期组织专家学者对广西重大文化问题进行研讨。近年来,《广西日报》先后4次组织专家就“文化如何介入现实”“广西文化产品输出策略”“广西文化从山到海战略转移”“西江文化”等重大文化议题展开讨论,并辟出专版刊登讨论内容。这些讨论对开阔视野、观念启迪、文化建设路径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全国数十家网站转载了这些讨论内容,成为《广西日报》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论坛。《广西日报》还充分利用“广西歌海”这一独特资源,采用山歌这一广西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谐社会建设”“科学发展观”“八荣八耻”“群众路线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宣传教育活动,《广西日报》都派出记者深入村镇采访收集山歌,并辟出专版进行宣传。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宣传形式受到读者的欢迎,中宣部《新闻阅评》先后5次发表“阅评员文章”给予肯定。“山歌唱响主旋律”成为《广西日报》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宣传形式。

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脉相承,儒释道中的“仁义礼智信”“上善若水”“和为贵”“公生明,廉生威”“慈悲为怀”等价值,以及中华文化中的诚信、友善、和谐、公正、公道、平等、宽容、孝心、礼仪、忠诚、奉献、仁慈、和谐、感恩等价值都在核心价值观中有体现。中国历代仁人志士留下的许多崇高的品德价值,也成为核心价值观构成的重要源泉,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陆游的忧国:“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林则徐的爱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文天祥的人生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革命者夏明翰对理想信念的执著追求:“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等等。《广西日报》长期坚持开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宣传,开设《重拾广西文化自信》栏目,梳理从古到今广西文化发展脉络,构建广西古今文化名人谱系,增强文化自信;开设“广西历史文化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对广西优秀历史文化进行讲授,对大众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广西民族文化深厚,山水文化、民族文化、以刘三姐为代表的民歌文化是广西民族文化的代表。围绕刘三姐文化,《广西日报》进行了全方位多侧面的宣传报道。发表了《广西形象呼唤刘三姐文化》《一个罕见的文化现象——广西半世纪捧出百名刘三姐》等文章,在传媒的推动下,近年来刘三姐文化得到极大弘扬,先后推出了新版舞台剧“刘三姐”,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电视剧《寻找刘三姐》、大型油画《刘三姐·歌海情韵》等,“刘三姐”唱响世界。同时,《广西日报》开辟了《城市·人文·印象》《地域·文化·风物》等专栏专版,揭示描绘广西文化特征和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广西日报》还以专版专题的形式报道了广西文化的研究成果,如环北部湾文化、桂北文化、红水河文化、西江文化、布洛陀文化、龙母文化、客家文化。

三、通过先进典型人物评选塑造传播核心价值观。

“一个先进典型,就是一本鲜活的教科书。”先进人物身上包含许多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宣传一个先进典型人物,等于进行一次价值观教育。先进典型人物报道一直受到我国主流媒体的重视,如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等一系列模范人物都是通过新闻媒体进行传播使之家喻户晓。早些年,《广西日报》曾推出过“劈山开路人韦江歌”“好军嫂韩素云”“村官王任光”等典型人物,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

近两年,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在旗下各媒体年度“十大新闻人物”评选活动开展4年来形成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评选活动”。评选对象主要为在《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国今报》、广西新闻网上报道过的新闻人物。在入围新闻人物评选中,通过报纸表格投票、网络投票、短信投票三种方式评选后,经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推选委员会评定出最后的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并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

近几年来,《广西日报》先后评选出32位有重大影响的先进人物,如:精诚大医——蓝云,最美教师——石兰松,组织基石——王辉,微笑凤凰——农凤娟,敬老妹子——李日芬,感恩老农——李福全,“浓烟哥”——谈夏林等。今年7月,《广西日报》又将选出的人物楷模的事迹集结成书《感动八桂——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谱》出版,进行二次传播。被评选的每一个先进人物身上都包含了一种独特的品质,都从一个侧面体现出核心价值观,从而丰富了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而典型人物的报道,通过形象生动的情节细节描写,可以更形象更直观更生动地诠释核心价值观,使受众更容易接受。事实证明,通过典型人物的报道,弘扬主流价值观,才能形成一股正面的强大力量,从而影响引导受众。

四、把核心价值观传播贯穿到各类题材的报道中。

传媒宣传报道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的题材,而“价值观无处不在”。目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而对老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有的问题甚至长时间难有结论。这些问题会反映到各类题材的报道中,需要正确的判断和报道。

目前,在一些经济新闻报道中,不能正确辩证地处理改革与私有化、对外开放与全盘西化、公平与效率、“一部分人先富”与“共同富裕”“唯GDP论”和“科学发展”的关系;一些经济新闻报道缺乏对经济规律的了解、把握和尊重,对一些经济现象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例如,对“拜金”“炫富”“奢侈消费”等现象,传媒曾一度缺乏冷静的判断和辨证的分析,盲目推波助澜,引起了不良后果;在一些文艺、娱乐报道中,表现落后的文化,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迷信、颓废、消极、悲观、虚无、怀疑等;有的报道追求低级趣味,如:恐怖、色情、凶杀、奇诡、晦涩、荒诞、调侃等。一些生活新闻报道热衷于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的报道,并作不恰当的评价。一则新闻谈到“圣诞节”时说:“中国的春节只讲吃喝,而外国的圣诞节有文化内涵,因此得到国人的喜欢,中国的节日要学习外国。”

价值观的宣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党在每个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重点工作,传媒不仅要把价值观宣传贯穿于日常的宣传中,而且要善于把价值观宣传与党在各个时期的重点宣传工作结合,例如,当前我们党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中华民族每一个人的梦,它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体中华民族的成员,这个梦想与核心价值观异曲同工,都是中华民族一种最崇高的理想追求,即国家富强文明,民族兴旺,人民幸福。把核心价值观宣传与“中国梦”宣传结合起来,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批判不正确的价值“杂音”,让主流价值占领阵地引导舆论。

除了坚持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传媒还要对不正确的价值观进行抵制、批判。通过剖析批判各种不良的文化现象,揭露假丑恶,弘扬真善美。《广西日报》针对现实中存在的种种与核心价值观不符的现象开展批评,如:文化不自信、言语行为不文明、办事不公、见死不救、能帮不帮、经商不诚、为人不仁、是非善恶不分、炫丑审丑等。《广西日报》近年重点批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随意贬损的现象。在中国过去几千年历史中,把现实窘境的原因归罪于老祖宗的事情时有发生,孔、孟、老庄,儒、释、道,都曾被各时代的一些人拿来说事。秦始皇“焚书坑儒”;刘、项不仅灭秦,项羽还一把火把秦人“凝固的文化”阿房宫给烧了;佛教传入中国,经过改造为中国人普遍接受,但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灭佛现象。据《中国通史》等记载,在北魏太武帝真君七年(公元446年)、北周武帝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公元845年)和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公元954年)出现过四次灭佛运动;“五四”时期,由于内忧外患,一些人反思中国文化,认为问题出在文字上,于是拿传承了五千多年的汉字开刀,主张废弃汉字,改用外国文字;当下,贬损民族传统文化之风更炽:质疑爱国忠勇、公道正义,颠覆崇高、解构历史、乱批圣贤、贬低英雄……从岳飞、文天祥,到戚继光、张自忠都有质疑;有人“鸡蛋挑骨头”,寻找鲁迅作品中的瑕疵,“雷锋也有缺点……”,“狼牙山五壮士”的编目被剔出中学生的教科书……针对种种不良的文化现象,《广西日报》开设“文化时评”专栏,发表了《我们为何不再敬畏民族传统文化》《坚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必有所得》《文化不衰民族不老》《昨天·今天》《在守望与叛逆中前行》《生活的镜子与唯物史观》《作品人品》等文章,对种种贬损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剖析批判。

曾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说:“判断一个国家的品格,不仅要看它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民,还要看它选择对什么样的人致敬,对什么样的人追怀。”对什么人“追怀”,就是对什么样的价值观的追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追求,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品格和人民品格。一种符合国家民族人民需求的价值的确立,需要大众普遍认同,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甚至要付出代价。破坏容易建设难,历史教训应该吸取,对于一切被历史证明正确的价值观,我们都不要随意贬损和抛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体系,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弘扬才能形成全民共识并自觉地践行。传媒宣传任重道远,需要全体记者编辑持之以恒。

(作者分别是:《广西日报》总编助理;广西日报传媒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广西日报社社长)

编 辑 陈国权 24687113@sina.com

猜你喜欢
刘三姐日报广西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向往刘三姐的故乡
歌海(2021年2期)2021-06-22 02:25:59
广西广西
歌海(2017年1期)2017-05-30 13:07:40
广西尼的呀
歌海(2016年6期)2017-01-10 01:35:52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12-09 17:32:36
寻找刘三姐(外一首)
民族音乐(2016年6期)2016-04-04 18:37:18
黄四姐牵手刘三姐 同心共筑旅游梦
民族大家庭(2016年3期)2016-03-20 14:52:28
灵感日报
37°女人(2016年12期)2016-02-07 03:34:47
浅谈刘三姐文化档案
黑龙江史志(2015年3期)2015-12-07 07:46:35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
新闻传播(2015年7期)2015-07-18 11: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