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失衡的六大矛盾

2014-12-12 01:35童有好
中国国情国力 2014年3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责任政府

◎ 文/童有好

转型期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失衡的六大矛盾

◎ 文/童有好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政府干预行为仍存在,两者失衡带来一些矛盾亟待化解。

市场经济建设进程加快与市场主体不平等竞争的矛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建设进程也在不断加快,主要表现在:取消了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进一步放开了竞争性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要素市场逐步形成;实现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革了投资体制,政府投资范围进一步缩小,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扩大;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显著增强,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等。但同时,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各市场主体在竞争中还处于不平等地位。

1.国有企业处于垄断地位

在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土地、水资源等物质资源和国家信誉、品牌等无形资源都是有价的,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应当通过竞争有偿获得。但在我国,一方面,国有企业以远低于市场价格的成本甚至是零成本获得这些资源,形成竞争优势,获得超额利润;另一方面,企业获得利润后又很少甚至不向全民的代表者政府支付红利,而是大多留在企业内进行投资,成为企业储蓄;同时,很多行业如通信、金融等对民营经济开放有限等。此外,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政策扶持。这些既导致了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不公平竞争,也导致了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不合理状况。

2.外资企业享受超国民待遇

在改革开放初期,为吸引外资,我国在同等条件下给予外商直接投资高于本国国民投资的待遇。尽管自2010年12月1日起 ,内外资企业税制实现了全面统一,但目前一些地方仍然给予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使其在土地、劳动力以及人事关系方面等都享有一些特权。在“外资情结”驱动下,我国经济中内外资失衡的现象变得越发明显,甚至一些国内企业为了获得同样的“超国民待遇”,不惜辗转变身为外资企业。超国民待遇的实施,造成了对国内企业的歧视,既抑制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性,也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3.民营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尽管国务院前后发布了多个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但实践中各种“玻璃门”、“弹簧门”使国有企业垄断地位很难打破,民营经济要获得政策支持或进入相关行业难度很大。市场主体间地位的不平等,造成我国市场存在过度垄断与过度竞争并存的现象,一方面,国有企业利用在电力、石化、民航、铁路等传统基础行业和新兴产业如证券、通信等领域的垄断地位控制着进入门槛,客观上使其可以不注重科技进步和产品创新而求发展,甚至通过浪费资源、低水平建设挤压民营企业的活力和空间,严重损害了其它主体参与竞争的积极性,损害了消费者利益;另一方面,纺织、钢铁、奶业等又因集中了过多的各类企业导致过度竞争,造成资源浪费,产业升级缓慢。

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与政府规制不足的矛盾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取得巨大进步,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普遍存在社会责任缺失问题,如缺少劳动权益维护、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投入,甚至损害劳动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缺乏诚信、恶意违约、披露虚假信息、漠视产品质量等;更有甚者,个别企业置法律于不顾,严重地破坏和污染环境。企业社会责任缺失与政府规制不足关系密切。

1.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

各国立法的实践证明,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有力保障。我国现行公司法和一些专门法中有许多关于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但只是道德层面上的要求,并不是法律上的要求,约束力有限。只有立法设计使企业的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这时企业才会主动自我约束,把守法经营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因此,构建系统的法律制度,通过国家强制力来督促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势在必行。

2.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企业短期行为

目前,我国一些政策的制定主要是为了短期需要,而不是出于长远战略考虑,致使企业对发展前景缺乏长期、稳定的预期,自然就去追求短期、眼前的利益,导致不讲诚信,缺失社会责任。

3.政府推动力不足

企业关注社会责任是其社会组织属性和全球化背景下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除了经营者自身的道德良知和长远眼光外,更需要依靠政府的积极推动。

4.政府监管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从发展地方经济的角度出发,在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处于两难之时,以“发展就要有污染,发展总是要有代价的”为借口,对一些企业逃避社会责任起到了纵容甚至推波助澜的作用。另外,部分地方政府片面理解“服务型政府”定位,在放宽管理的同时,也放松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监管。

市场投机行为盛行与政府缺乏遏制手段的矛盾

随着“要素红利、市场化改革红利和全球化红利”的逐步衰减,我国主要依靠低成本优势实现超高速增长的经济逐渐回归常态。在成本大幅提高和销售价格不断下跌的双向挤压下,实体企业利润迅速变薄,为了维系生存和超额收益,其将大量资本投向房地产、股市甚至充当投资品的农产品如大蒜等,使整个经济迅速泡沫化,有可能导致制造业空心化。

1.出现市场投机泡沫化趋势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度不高,投资面较窄,加上人民币长期迫于升值压力,以人民币计价的预期资产收益率相对较高,大量国际热钱(投机资本)涌入房地产等领域。同时,一些本该在实体经济方面大发展的企业,也纷纷转向“金融投机”和“依靠土地房产增值获利的房地产领域”等。在个人投机行为推波助澜下,我国投机泡沫化趋势较为严重。

2.政府缺乏有效的遏制手段

目前,我国还缺乏应对投机行为的有效措施。如在股市领域,虽已初步建立了监管证券市场的法规体系,构建了投资机构内部监督、行业自律性组织管理和政府行政法律监督组成的多层次市场监管体系,但实际运作并不乐观。纵观世界各国和地区,政府都积极对投机行为进行抑制,如在房地产市场发展平稳、住房保障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其政府都是高度重视、态度坚决地整治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行为。当投机心理成为一种普遍心理时,它对社会发展的危害特别大,甚至会危及国家经济安全,引起全社会的道德滑坡。因此,防止投机泡沫化趋势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政府过度配置资源与市场机制发挥不充分的矛盾

尽管我国改革开放已有30多年,政府作为直接的资源配置主体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发挥不够,导致经济高增长但效率低下。

1.政府占有大部分经济资源

目前,我国资源向政府部门集中、向国企尤其是央企集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而最具活力的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下,民营企业的生存处境日益恶化。2013年全国公共财政收入达到129143亿元,占GDP的22.7%。如加上预算外收入、政府土地出让收入以及中央和地方国企每年的未分配利润,政府大预算收入几乎占到了GDP的30%以上。政府作为资源配置主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基础设施如高速铁路的建设,促进低水平层次上的产业如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发展,也可以在某些特殊行业和领域如航空航天加快创新。但资源过多地掌握在政府手中,也存在一些隐患:一是在市场需求信息不充分时,特别是在相对独立的地方利益驱使下,同级政府间出现的激烈竞争可能会带来资源低水平重复配置,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二是当决策、执行与监督权集于一身,权力无法有效监控时,众多的基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带动以及招商引资等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易客观上成为贪污腐败滋生的土壤。三是在可配置资源既定时,政府配置资源的能力越强,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就越弱,导致国富民不富,国内市场需求相对萎缩。

2.政府成为投资主力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袭来之后,为了阻止经济过快下滑,我国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201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36528亿元,占GDP的比重高达76.7%,大大高于多数国家20%左右的水平。政府成为投资主体,造成其负债居高不下。这不仅会拉长我国通胀周期,使货币政策调控受到空前阻力,而且还容易助长资产泡沫,后患无穷。

寻租行为屡禁不绝与市场要求公平竞争的矛盾

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要构建一个公平竞争和鼓励竞争的平台。但当前由于我国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加上转型时期各种制度缺位和法律漏洞,为一些政府官员寻租提供了可能。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全国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部门共依法查处商业贿赂案件8.1万余件,涉案金额222亿余元。

1.阻碍市场机制有效运行

寻租活动造成资源配置扭曲,增加了社会生产成本,将企业家大量的注意力从经济创新活动引导到了寻租方面。而获得政府特许的企业,往往没有强烈的动力去完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服务、增强市场竞争力,从而使市场机制不能有效运转。

2.浪费社会资源

寻租活动有的采取合法形式如通过游说谋求政府优惠待遇,有的采取非法形式如行贿受贿,但其共同点都是会造成社会资源浪费,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活动的资源浪费在无益于社会发展的活动上。

3.造成社会财富分配不公

寻租活动盛行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并破坏了社会公平原则和社会正当的价值观念,造成了社会财富分配的严重不公,在整体上降低了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主要由政府承担与过多依赖市场解决的矛盾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政府在这方面还存在职能缺失现象,社会保障水平普遍偏低,一些社会成员甚至没有保障。

1.财政投入偏低

财政投入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来源,在西欧、北欧等高福利国家至少有50%财政资金用于社会保障和福利的支出,美国也有约1/3的财政资金用于社会保障事业。2013年,我国财政在社会保障和就业方面的支出为14417亿元,只占公共财政支出的10.3%,加上管理存在一定漏洞、养老保险金支出加大等因素影响,致使社保基金良性运转存在一定困难。

2.主体责任不清

我国正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社会保障的主体责任尚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与现实责任不清;二是政府责任与企业、个人责任不清,企业和个人社保缴费比例比较高;三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责任不清,地方政府承担了过多的社会保障建设责任。导致社会保障工作出现财政投入不足、企业欠缴保费、社保基金缺口越来越大等问题。

3.社会保障覆盖面有限

目前,参加城镇社会保险的单位绝大多数为国有、集体企业,个体、民营经济不参保或参保不缴费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已参保单位采取尽可能少报工资总额等手段偷、漏社会保险费。同时是受城乡二元结构分割影响,城市实行高补贴、高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而农村实行的却是以群众互助和国家救济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农民自我保障为主。此外,随着大批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转移,进城务工人员日益增多,他们中的大多数实际上也被排除在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之外。

当前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政府应发挥主体作用,承担大量的资金投入、组织投入和服务投入,特别是要承担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制成本”和新制度建立的“启动成本”。

(作者单位: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编辑:云霞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责任政府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召开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山东省社会保障水平适度性分析
责任(四)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完形填空三则
关于扩大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来源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