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银行让美元“仁慈”

2014-12-11 16:06孙兴杰
中国工业评论 2014年15期
关键词:仁慈国家开发银行霸权

孙兴杰

7月16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峰会通过了《福塔莱萨宣言》,这一宣言在金砖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金砖”的概念在2001年由高盛公司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提出之后,已经变成多边主义的合作平台,2009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已经独立于G7和G20成为新兴市场国家沟通与协调的舞台,而构建具有制度意义的合作网络是金砖国家一直追求的目标。巴西峰会将这种愿望变成了现实,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CRA)同时诞生,尤其是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金砖版的世界银行,而应急储备安排则对应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治理体系之外出现了替代性的选择,尤其是对美元自二战以来的霸权形成潜在的挑战。这可能是近代五百年来,非西方世界对西方世界构成的切实的挑战。当然,金砖国家的制度化只是处于初始阶段,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集体利益与个体意愿之间的关系将是金砖国家面临的考验。

不再是口号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从理念到现实用了不到两年时间,2013年南非德班峰会期间五国领导人达成建立开发银行的共识,此后,各国代表经过七轮谈判修成正果。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总规模为1000亿美元,五国平均分摊,初始认缴资本500亿美元,其中100亿美元为现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体现了权责平衡的原则,各国均衡出资避免出现权力重心,在治理结构商业呈现出无中心治理的特征。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定在上海,中印两国对银行总部的竞争一直持续到最后时刻,最终各方达成妥协,首任行长由印度提名,董事会主席由巴西人担任,理事会主席由俄罗斯推荐,首个区域办公室设在南非。行长由五大国轮流担任,中国排在最后。可见,各国的利益得到了充分的照顾,同时,各国的竞争也是显而易见的。任何多边合作都会存在竞争,而多边主义本身就是化解冲突、实现妥协的平台。

与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同时诞生的是应急储备安排,这一外汇储备库并没有平均分摊出资额,由中国出大头,为410亿美元,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各出180亿美元,南非50亿美元。应急储备安排将更加体现中国重心,作为最大的出资国,中国亟须将中国的利益和意志体现出来,同时也不能影响应急储备安排的多边性。各国平等协商当然值得赞赏,但是随着参与国家增多,多边主义机制就面临着集体行动的困境,因此,任何一个行之有效的多边合作框架都无可避免地出现主导者。随着金砖国家合作的制度化,中国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领导作用,这是个不小的考验。

金砖国家集团的产生有不小的偶然性,当初奥尼尔只是为自己的客户提供一个更具有冲击力的投资概念。一直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这一概念都没有变成国际政治经济的行动,同时也遭到了不少投资分析师的嘲讽,因为金砖四国的差异非常大,很难将他们归入一类。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主导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的内在困境,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G20集团成为多变协商的平台,而金砖国家首脑峰会也变成政治现实。金砖国家集团的合作将奥尼尔的概念变成现实的整治行动。没有奥尼尔的创意,金砖的联合未必是现在这样的格局,但是新兴市场国家需要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发出声音,这已经是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全球性的政治经济治理平台,世界银行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性和全球性越来越弱,新兴市场在全球GDP中的份额已经超过50%,而金砖国家的GDP达到25%,这些经济实力的变化并没有及时体现出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票权的改革一直停滞不前,显然金砖国家已经对欧美让渡投票权不抱信心,另起炉灶就是不得已的选择。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基金安排并不是取代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而更如同一种有效的补充。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为1万亿美元,但世界银行提供的贷款只有600亿美元,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重要功能就在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贷款,而且是更加宽松和低成本的开发性贷款。应急基金安排则是向收支失衡的国家提供应急资金,避免出现债务危机。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非常大了,但是经济结构还是比较脆弱,应对外部危机的能力比较弱。在过去一年中,金砖国家中除了中国之外的四国都遭受了资本外流、货币贬值的考验,其他的新兴市场国家,如土耳其、印尼等国也是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然也可以提供援助,但是对受援国政府提出的苛刻条件让不少国家望而却步。

金砖国家构建的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首先是金砖国家“自救”与“互助”的平台,但客观上在欧美主导的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体系的缝隙中开辟了一块新的天地。若能有效运转下去将推动国际秩序的多元化发展。自西方登上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霸权宝座之后,权力的中心一直在“西方”的阵营中轮流与更替,金砖国家集团的兴起或许提供了一个平衡东西方关系的机会。

挑战美元嚣张权力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一经成立就受到广泛的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对美元霸权可能会形成潜在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各国对美元霸权颇有微词,巴西财长曼特加指责美国在发动一场货币战争。这种指责的对错姑且不论,却代表了一种国际思潮,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提出以特别提款权(SDR)作为国际储备货币。当年法国也曾对美元的特权非常不满,法国财长将美元视为美国“嚣张的权力”,也就是全世界都要拿商品或者黄金换美元,而美国只需要印制钞票就可以了,为此,戴高乐总统还将法国持有的外汇储备换成黄金。可以说自美元霸权诞生以来,对它的反抗就没有停止过,悲哀的是,美元霸权岿然不动,金砖国集团可以打破这种历史惯性吗?

美元霸权是一种制度性存在,而真正可以挑战它的必然是一种更有效率的制度体系,到目前为止,日元、欧元都没撼动美元在储备、计价领域中的地位,全球外汇储备的65%是以美元形式存在的。美国国债市场为全球提供了最具有宽度和光度的金融市场,而美国的国债收益率是全球金融市场利率的基础。美元霸权的核心并不是选用哪种货币,而是美元背后的制度:美联储、华尔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都是这一制度的组成部分。endprint

金砖国家要摆脱美元霸权的羁绊就必须着眼于制度建设,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只是一个开始。从短期来看,金砖挑战美元霸权更具有轰动效应,但不对美元霸权产生实质性的影响;长期来讲,金砖小集团可以成长为与美国匹敌的制度框架。

金砖国家分散的决策权可能成为未来进一步制度化的障碍,以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为例,各方的利益都得到了照顾,在决策上彼此制衡,这意味着每一方都有可能本此国利益带入或者嵌入到这一多边机构之中,尤其是各国经济都处于改革与转型之中,对当下危机的关注也可能会扭曲开发银行、应急储备安排的制度。各方在构建金砖机制方面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中国更着眼于构建一种新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而俄罗斯受到最近乌克兰危机的影响更强调金砖机制的政治性,以此来对冲美国和欧洲经济制裁的风险。巴西和南非相对比较超然,不愿意介入中俄印三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之中。作为金砖国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中国又与美国保持了非常密切的经贸关系,中国的经济崛起可以说是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实现的。中国在打造金砖国家机制的同时也在重塑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金砖机制的进一步制度化需要明确的定位,也需要产生一个中心国家,这个多边机制需要一个“法人代表”,金砖国际开发银行总部落户上海,是一个很好的开始。若不出意外,中国作为最大出资国的应急储备安排也会落户中国。除了这两大支柱之外,金砖国家的机制化从2011年成立的金砖国家交易所联盟就开始了。新兴市场经济体的金融市场发展比较缓慢,只占全球份额的1/4左右,交易所联盟是对华尔街以及洲际交易所的挑战,培育金砖国家之间的金融资产交易。

美元之所以成为霸权性货币,源于它的网络外部性,也就是在金融、能源等领域的广泛使用。金砖国家中没有一种货币成为真正的国际货币,除人民币之外,其他四种货币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而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刚刚开始,国内金融市场改革还没有达到全面开放汇率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程度。欧美制裁俄罗斯暴露了全世界对美国结算系统的依赖,尤其是能源的结算。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政府又将美元与石油等大宗商品挂钩。对伊朗的制裁显示出美元霸权的威力,没有美元和美国的结算系统,伊朗只能以货易货,更重要的是美国金融监管当局能够监控他国的美元交易。

在巴西的金砖领导人峰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提议建立金砖能源联盟,欧美的制裁使俄罗斯不得不寻求新的能源市场和金融市场,但客观上能够推动大宗商品交易的去美元化过程。随着金砖国家合作的深化,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就显现出来,去美元化之后,选择哪种货币作为锚货币呢?人民币,还是一种新的货币形式?

人民币是金砖国家中最具有国际化潜力的货币,中国已经与20多个国家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包括欧洲央行和英国银行,这些协议在平时并不会使用,但在危机时刻可以成为稳定货币的“堤坝”。金砖国家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另外一种平台,借助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人民币的流通域可以进一步扩大,而中国与俄罗斯、巴西等金砖国家的双边经贸关系为人民币支撑金砖国家机制提供了可能。遭到欧美金融制裁的俄罗斯倒是希望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化货币,银联能够成为全球性的结算系统。

金砖集团要成为可以与G7相匹敌的多边合作平台,必须将国际性货币、金融交易市场以及政府间的信贷与救援机制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使金砖合作走向真正的制度化,也对各国都受到困扰的美元霸权形成切实可靠的挑战,即便不能取代美元霸权,也会对美元形成压力,迫使其变得更加“仁慈”。

(作者为理论经济学博士后、供职于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文章不代表本刊观点)endprint

猜你喜欢
仁慈国家开发银行霸权
幻境
母爱随行,“独腿女孩”成长路上逆风飞翔
穿短裙的假肢女孩:我妈和她给我的四条命
“独腿女孩”谢仁慈: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平等相待
话语制衡是霸权护持的重要手段
“霸权秩序”的国际关系多维度视角探析
给IP成“霸权”浇一盆冷水
国家开发银行支持林业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建议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贷款全过程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①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