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念 李 慧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论基督教文化下伏地魔的魔性
穆 念 李 慧
(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为西方奇幻文学,与基督教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畅销的魔幻小说,诸多评论家从不同角度对作品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对男主人公“哈利·波特”的英雄形象分析颇多。但对于反派人物伏地魔的研究却比较少。本文将通过《圣经》基督教中传统恶魔原型的再现——撒旦,来浅析伏地魔的魔性。
伏地魔 基督教文化 《圣经》 撒旦 魔性
1997年,J.K.罗琳《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一问世,便风靡全球。此后,J.K.罗琳又推出《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共七部作品。此系列小说被翻译成了70多种语言,销售量达到4亿多册,成为世界出版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一系列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哈利·波特,通过艰苦的学习和战斗,战胜邪恶——伏地魔,成为拯救魔法界英雄的故事。不光孩子们将哈利·波特当做英雄和偶像,大人们也同样对这个勇敢、坚强又有点顽皮的男孩情有独钟。此系列小说的成功,除了作者的奇特构思和精湛文字及商家的炒作之外,小说中蕴含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是其被多年龄层次读者普遍喜爱的原因。
《圣经》是最早也是最伟大的基督教奇幻文学作品之一,《圣经》里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它的影响遍及欧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时至今日,仍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作为西方文学的核心精神,以《圣经》的教义来审视世俗世界,构建文学作品内在精神的例子不胜枚举。而恶的救赎思想是最常见的主题之一。J.K.罗琳也是这一文学思想的践行者。《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以哈利为首的正义一派与以伏地魔为首的邪恶一派之间的战斗,都明显地带上了《圣经》色彩。
当我们审视一些欧美的奇幻文学时,“不难发现奇幻文学特有的结构范式——魔法世界+恶魔威胁+征服邪恶势力的英雄=奇幻”。[1]在《哈利·波特》小说系列中,恶魔威胁很明显指的是伏地魔,而征服邪恶势力的英雄是哈利·波特。从文化、性格、成长历程及中西方英雄主义角度出发,对主人公哈利·波特的研究颇多。但是对于邪恶势力代表——伏地魔的研究却比较少。本文将通过《圣经》基督教中传统恶魔原型的再现——撒旦,来浅析伏地魔的魔性。
撒旦作为恶的原型,其形象和作为多次出现在《圣经》文本中:旧约创世记第三章的蛇,就是代表撒旦;约伯记第二章第一节特别提到,在神面前控告约伯的是撒旦;历代志上第二十一章第一节也提到,是撒旦令大卫数点以色列人的;撒迦利亚书第三章又说,撒旦在神面前与约书亚作对。新约里也有不少经文都见证撒旦的存在;每一位新约作者都提到撒旦;基督自己就提过撒旦二十多次。《新约》、《旧约》都提到不少撒旦的名字,有时称为路西弗,有时称为基路伯,有时称为蛇等等,这些都是撒旦这个原型人物存在的证据。
据《圣经》记载,撒旦(Satan)曾经是上帝座前的六翼天使,负责在人间放置诱惑,后来他堕落成为魔鬼,被看做与光明力量相对的邪恶黑暗之源。撒旦喜欢到人间诱惑世人堕落。在《圣经·新约》中,被贬的撒旦成为魔鬼王国的统治者,有着无上的权力,诱惑人类屈从于他的魔掌之下。
“撒旦的性格约有三方面比较突出:曾经的智与美的化身——以西结书第二十八章第十二到十五节描写未堕落前撒旦在神面前拥有崇高的地位,天上的美物环绕他,他称为‘受膏遮掩约柜的’,他在神面前拥有至高的尊荣。以赛亚书第十四章第十二节提到,他是至高的天使,称他为‘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强烈的贪欲——以赛亚书第十四章第十三十四节写道: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2]五个‘我要’极言
其贪诡诈;他定意要打败基督做‘至高者’,在神的宝座上建立他的宝座,超过其他天使,所以挑拨离间人神关系诱惑人类。”[3]总之撒旦在堕落后,恶成为其性格主导,凡提及撒旦必与狡诈、阴险、邪恶相关。
在《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的魔怪形象贯穿始终,从哈利一出生便与之展开生死较量,直至他生命的终止。“哈利·波特在作品中是作为耶稣救世主的形象出现。而哈里·波特与伏地魔的紧密联系,并结合 《圣经》,伏地魔与撒旦一样最初追随上帝,而之后不断地背叛上帝。”[4]
伏地魔(Lord Voldemort),原名汤姆·马沃罗·里德尔(Tom Marvolo Riddle)。在小说中拥有多个名称,一般的巫师称之为“神秘人(You-Know-Who)”,食死徒称之为“黑魔王(The Dark Lord)”。由于其母亲是一名巫师,父亲是一名麻瓜,他有着强烈的血统歧视。他妄图创造一个只有纯正巫师血统,没有泥巴种的全新的魔法界,故而不断杀害血统不纯正的巫师。
伏地魔曾经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智与美的化身”。在分院仪式上,他被分院帽分配到斯莱特林学院。在学校里,他勤奋学习,孜孜不倦,对知识如饥似渴,十分有礼貌,并且他继承了他父亲英俊的外貌,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印象都很好。甚至由于他的优异成绩和突出表现,当选为级长、学生会主席,并获得学校特殊贡献奖。就是这么一个看似完美的巫师,最后却沦落为人人唾弃的魔鬼。这就如同撒旦一般,在上帝面前时那么完美,之后却那么堕落,充满魔性。他也曾是霍格沃茨魔法学校里的“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学习好,成绩好,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他对纯正巫师血统的疯狂崇拜,甚至于一些同学也狂热地追随他,其中一些就是食死徒的前身。但实际上伏地魔只是把他们当做仆人和工具使唤而已。这就如同撒旦的堕落,集结一批地狱的魔鬼一样。他同样如撒旦一样,有着“强烈的贪欲”,妄图清除一切不配在霍格沃茨就学的麻瓜子女,创造一个只有纯正血统巫师的魔法界,统治魔法界。在这样的欲望支配下,伏地魔走上了不归之路,成为魔法界人人畏之却唾弃的黑魔王或者神秘人。
《圣经》中用蛇指代撒旦,而撒旦也曾化身为蛇,引诱亚当和夏娃偷吃伊甸园的禁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蛇的身影在伏地魔身边随处可见。在第二部小说《哈利·波特与密室》中,伏地魔在学生时期打开密室,用自己的天赋——蛇佬腔,控制密室里的蛇怪,并指使蛇怪攻击血统不纯的麻瓜学生,嫁祸于海格。之后,伏地魔用施了魔法的笔记本(魂器之一)回到霍格沃茨,并指使蛇怪再次袭击学生。这条蛇怪就如伏地魔的化身,小说中描写道:“它杀人的方式十分惊人,除了它致命的毒牙外,蛇怪的瞪视也能致人死亡,任何人只要被它的目光盯住,就会立刻丧命。”[5]但最后,蛇怪和笔记本都被哈利·波特毁掉。在小说中,伏地魔随身的宠物——纳吉尼,又是一条巨大的蟒蛇,同时也是伏地魔的魂器之一,与伏地魔同为一体。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蛇是伏地魔的化身,与《圣经》中蛇是撒旦的化身是一致的,都是邪恶的代表。
同时,像撒旦引诱人类一样,伏地魔也想引诱魔法界的巫师们。在第七部小说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伏地魔说道:“把哈利·波特交出来,你们谁也不会受伤。把哈利·波特交出来,我会让学校安然无恙。把哈利·波特交出来,你们会得到奖赏。我等到午夜。”[6]他妄图通过这样的引诱,达到杀害哈利·波特的目的,就像撒旦引诱亚当、夏娃一样。但是,伏地魔并没有成功,最后被哈利·波特除掉。
通过以上结合《圣经》中撒旦的形象和《哈利·波特》中伏地魔的形象进行分析,可以知道作者——J.K.罗琳,在塑造伏地魔这个形象时,受到基督教《圣经》的影响。伏地魔是西方神话小说中,撒旦式魔鬼人物中的一个。撒旦通常都是邪恶和魔鬼的化身,同小说中伏地魔的魔性相符。有了伏地魔为首的邪恶一方,才会与主人公哈利·波特为首的正义一方形成对比。正邪战斗中,最终邪不胜正,结局必然是正义一方获得胜利。这样的人物塑造和剧情结构,让整部小说具有鲜明的基督教文化色彩。
[1]张华.圣经文学的奇幻版本——解读C·S·路易斯《纳尼亚传奇》[J].东岳论丛,2008(4):98-103.
[2]所有圣经内文来源于“中国基督教协会”于1996年于南京印发的《圣经》.
[3]尤红娟.撒旦的文学原型与象征[J].理论导刊,2009(9):125.
[4]杜淑娟.《哈利·波特》与基督教文化——恶魔威胁与征服邪恶势力的英雄[J].电影评介,2011(8):102.
[5]J·K·罗琳.哈利·波特与密室[M].马爱农,马爱新,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6]J·K·罗琳.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M].马爱农,马爱新,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