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童话色彩的喜剧英雄

2014-12-11 22:57:43刘雅麒
参花(上) 2014年8期
关键词:大团圆乐观主义孙悟空

◎刘雅麒

孙悟空:童话色彩的喜剧英雄

◎刘雅麒

孙悟空是中国古代神魔小说中著名的英雄形象,明代累世积累性作品《西游记》中的主人公。孙悟空是深受读者喜爱的英雄人物形象,他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是一位具有童话色彩的喜剧英雄。本文分析了孙悟空英雄形象的喜剧性,并探析得出他的乐观主义精神内核是源于民族文化性格与《西游记》一书的童话色彩。

西游记 孙悟空 个人英雄 喜剧英雄童话色彩

一、游戏精神与童话色彩

孙悟空是一个喜剧式的英雄。无论是他战斗的过程还是战斗的结果,都充满喜剧色彩。在孙悟空战斗过程中,我们看不到凶残的杀戮,无目的的混战;而是积极的斗智斗勇,是正义与邪恶的交锋。有的时候,甚至降妖除魔的过程也妙趣横生。如第七十五回写孙悟空变成小妖墨阳混进狮驼洞,听老妖怪说,有苍蝇进来,就是孙行者,他就马上变出一只苍蝇来,惊得妖怪一片混乱。他本人作为这场玩笑的旁观者,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危险处境,忍不住笑出声来,而终于被妖怪识破。战斗的结果也是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的大团圆式欢喜结局。

《西游记》中充满游戏精神。孙悟空大闹天空,和降妖除魔的过程,不是血肉横飞、真刀真枪的战斗,更像是天真快乐儿童的游戏。

二、民族文化性格与喜剧精神

笔者认为这主要与中国的民族文化性格和《西游记》这部书的童话属性有关。中国文学中往往寻求一种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精神安慰,一种“大团圆”式的欢喜结局。胡适认为:“中国文学最缺少的是悲剧观念。无论是小说、戏剧,总是一个完满的团圆。”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哲学》中也分析过,世界上有三种文化,一种是奋斗进取型,变现为勇往直前,不达目的不罢休,如希腊文化;一张是退让型,其特征是取消主题的目的和愿望,以禁欲来达到主体与世界的认同,如印度文化;第三种是达观型文化,强调主体的调适,随遇而安,以中国文化为代表。中国社会的农业文明让人民养成了顺应的心态,儒家思想与老庄哲学也让人民对命运听之任之。因而《西游记》中的结局就是一个善有善报的大团圆式欢喜结局——唐僧师徒四人历尽艰险,取得真经,修得正果,孙悟空得道成仙,被封为“斗战胜佛”。这反映了深植于中国人心中的“大团圆”观念与“善有善报”的佛家因果报的思想。

三、童话属性与神话属性

另外,孙悟空的喜剧英雄性质,很大程度上要归结于《西游记》本身的童话属性。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中国,英雄多是与悲剧缘深,与喜剧缘浅的。林庚在《〈西游记〉漫画》中提到:“《西游记》的特殊之处又在于孙悟空最终是一个胜利者。他所经历的九死一生的磨难与挫折都只是证明了这胜利的来之不易,英雄性格与悲剧性格往往有着更多的一致性,而孙悟空却是喜剧性的。这或许可以说是另一种类型的英雄传奇吧。”《西游记》远接上古神话传统,带有神话的色彩,但又加入了童话的属性。“《西游记》之所以成功,正是因其在神话的古老躯壳上诞生了童话的艺术生命……具有童话般的活泼自由的精神。”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精神产物,它反映了人民对世界最初的认识。《西游记》作为童话而与神话分道扬镳了。孙悟空具有一种举重若轻、无往而不胜的乐观精神,他总是可以化险为夷,绝处逢生。他传奇的英雄生涯中充满了喜剧性和乐观精神。悲剧当然也可以是乐观主义的,那或许是一种信念,是主人公虽死犹存的精神力量,而孙悟空的乐观主义实质上是喜剧性的,因为他是胜利者,即便是被压在五行山下,他仍然不服气。“这种喜剧性与市民小说中的大团圆结局是不同的,那是廉价的乐观主义。而孙悟空的搞笑诙谐在精神上远远超过了市民喜剧。而这也正是他性格形象中更深的精神内涵。神话中还有人对社会的疑问。而童话中的乐观情调则是人生初始阶段上健康的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因为童年并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悲哀,真正的童话与悲观主义无缘。这也是孙悟空喜剧英雄的精神内核。“在神话传说和童话故事中,我们常常可以读到主人公因为承受着一种使命或者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而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考验,终于如愿以偿,功成圆满。

结语

在英雄传奇中去表现喜剧的精神,本来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因为英雄历来多产生于悲剧中。而《西游记》却能够自始至终地将英雄性格与喜剧精神结合起来,创造出孙悟空这样一个充满乐观主义的英雄形象。《西游记》的故事结合着神话传说的因素,又表现出童话故事的特点,因此为英雄传奇提供了更富于想象也更为乐观的精神内涵。孙悟空是一个童话中的英雄,充满乐观主义与喜剧性,陶醉在不断战斗的快乐中。孙悟空是符合中国人心中传统的果报思想的一个童话色彩的喜剧英雄。他且战且行,一路欢乐,他的骨子里是乐观主义的内核。

[1]吴承恩:《西游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林庚:《〈西游记〉漫画》,北京出版社,2011年版。

[3]朱光潜:《悲剧心理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4]胡琼华:《古希腊命运悲剧与中国古典命运悲剧之比较》,载《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

(责任编辑 冯雪峰)

猜你喜欢
大团圆乐观主义孙悟空
秒变孙悟空
快递来了个孙悟空
四年后再见
创新新时代:为何技术乐观主义正迎来破晓 精读
英语文摘(2021年7期)2021-08-14 02:36:34
我和孙悟空的一天
趣味(语文)(2020年5期)2020-11-16 01:34:58
“大团圆”真的是“说谎的文学”吗——中国古典戏剧中的“悲终于乐”结局探究
论戏曲“大团圆”叙事范式的多重内涵
中华戏曲(2019年2期)2019-02-06 06:55:04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戏剧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2:36:46
单独中的洞见
酱爆西游⑤